第00013版:他山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息惠民 开启甜城“智慧生活”
市政务服务大厅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
内江市12349居家养老便民服务中心将生活用品送到社区

    信息惠民 开启甜城“智慧生活”

    ■记者 陈增童

    “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是国家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旨在整合孤立、分散的公共服务资源,统筹组织化、数据化手段以解决社保、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信息消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四川省内江市历史上盛产蔗糖,制糖业发达,素有“甜城”之称。2014年6月,国家发改委将全国80个城市列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甜城内江是其中之一。

    作为全国老工业城市,内江的信息惠民之路要怎样走?又有着怎样的特色?

    自去年以来,内江市以“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为契机,以“打造成全国农民市民化服务先行市、西部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模范市和成渝经济区城市生活品质领先市”为统领,积极探索独具“内江模式”的特色领域,正将信息惠民工作深入推进。

    先行先试:创建赢得先机

    据了解,早在争创之初,内江市就编制完成《创建工作方案》,方案从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信息共享、基础建设、信息消费、政务惠民以及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明确,并积极出台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构建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组建了以书记和市长“双组长制”的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组织保障、机构设置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整合组建以信息化专业博士、研究生领衔的“内江市信息惠民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全市信息惠民业务工作。搭建组织统筹、业务协调、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撑“四位一体”的组织机构,形成干线畅通、合纵连横、密切协作的工作格局。

    创新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聘请国家、省7位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开展专题培训、咨询服务。落实责任体系,全力推进22项重点工程、200余项主要工作、9项体制机制、7大特色领域、5项特色工作。

    营造共建共享的政策环境。创新建立共建共享、业务协调等9项政策机制,努力攻克信息孤岛。优化行政审批政策,43个部门通过网上政务服务大厅联网办公,实现提速达80.86%。将试点工程列入《市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分类目标和“十大民生工程”进行考核。

    形成多方投入的资金保障。出台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每年在公共财政预算安排中设立信息惠民工程切块资金。并建立市、县(区)分类负担的财政机制,形成“财政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良性投资格局。此外,还完善社会投入机制,在公共服务平台、养老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撬动社会投入近20亿元,有效缓解了财政投入压力。

    有力的组织保障,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良好的政策环境,为该市信息惠民建设奠定了基础,并因此顺利通过国家评审,成为四川省3个试点城市之一。

    战略定位:崭新惠民模式

    内江作为全国老工业城市,信息惠民的路子要怎样走?

    首先是做实本土改造的地域“自选动作”,探索本地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的崭新惠民模式。

    针对面临的劳动力转移引发的民生问题、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失衡造成的社会问题、城镇化进程加速引发的管理问题等“三大突出现实难题”,内江市创新性提出“将内江打造成全国农民市民化服务先行市、西部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模范市和成渝经济区城市生活品质领先市”的战略定位。

    2014年9月,内江市委办、市府办联合出台《关于内江市加快推进“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全市信息惠民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组织。

    根据方案,在发展思路上,坚持“两促进、三推动、四突出、五注重”——即坚持促进便民利民惠民水平、促进政府管理服务效能,推动互联互通、推动信息共享、推动业务协同,突出信息惠民联动化、突出管理服务一体化、突出工作推进法制化、突出投入保障多元化,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普惠化、注重提升社会管理精准化、注重提升政务信息透明化、注重提升信息消费多元化、注重提升发展环境完备化。

    2015年2月,该市政府办正式下达信息惠民目标任务,提出到2016年,全市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社会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信息资源共享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信息消费能力有效释放、行政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建成“流程短、效率高、环节少、成本低、服务优”的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

    信息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近年来,内江市各级各部门加速向“服务型政府”迈进,以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而建设开放、融合、高效、透明、绿色、安全的服务型智慧政府,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强有力的支撑。

    为此,内江市依托大数据中心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提供信息共享服务,实现各部门信息子系统和全市信息惠民公共服务平台的有序对接和数据交换。同时,构建常态化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构建市、县两级协调联动、广泛适用、逐步延伸到乡镇(街道)和社区(村)的政务公共服务。

    该市建立实名信息快速查询协作工作平台,将通信、工商、税务、社保、交通、人事、卫生、计生、民政、教育、房产和关系民生的水、电、气等信息纳入实名信息快速查询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并向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查询共享。

    建设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系统。目前,已建立“一目录一厅二平台”,即行政职权目录、电子政务大厅和行政权力运行基础平台和监督平台,并已实现公开运行,公众上网即可提交、查询、跟踪行政权力事项办理情况。目前,该市43个市级部门已入驻电子政务大厅,实现审批服务信息协同,实现85%的行政许可事项网上预审。

    提升市民公共服务的便捷感。在政务大厅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多部门联合办公,享受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缩短办事时间,提升办事效率。

    建立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四级公共服务平台、网上政务大厅、户外多媒体惠民终端等,将就业、养老、医疗、网格服务等服务向基层延伸。以社保卡为载体发行“甜城一卡通”覆盖全市人口33.95%。民意调查显示全市就医、养老等公共信息服务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随着各项信息惠民措施的综合效应日益突显,该市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综合惠民:11大特色领域形成经验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内江市致力践行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三年之约”的重要一年。

    “一点一触,最新资讯立即呈现。”今年72岁的退休老干部陈顺民喜欢上了《内江日报》户外阅报信息栏。在市政府前广场、人民公园门口、大千园、大洲广场等主城区交通要道和广场,市民们充分感受着这“抬头可见、触手可及”的民生工程带来的便民与利民。

    作为该市主流媒体,内江日报社按照市委提出的“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新要求,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创新推出“内江日报阅报信息系统”,成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的特色和亮点工程。

    该系统集传播、互动、查询、便民、阅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自去年10月启动建设以来,已在内江主城区、县城人流密集的街头、广场和社区布点建设,3年内将投入约5000万元,在全市建成300套多媒体阅报信息系统。该系统自正式亮相以来,受到百姓的欢迎。据统计,目前每面触摸屏日均点击数近5000人次。

    在就业领域,作为劳务输出大市,为全面掌握外出务工人员流向、工资收入等综合信息,促进农村劳动力开发,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内江市率先建立全省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城乡一体的就失业登记系统。截至目前,全市劳动力转移输出119.32万人,全部进入农民工综合查询系统进行实名制登记,实现城乡就失业实名制登记。

    在医疗人口领域,远程预约挂号、远程医疗服务、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数字化医院建设等医疗卫生服务实现高效便捷惠民。

    去年以来,围绕就业服务、医疗人口、优质教育、城乡统筹、智慧社区、信息消费、信息产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健康养老、食药安全等11项特色领域稳步推进信息惠民,内江市着力构建西部差异化典型经验,努力打造成为全省、全国的示范工程。

    不难发现,“智慧生活”已走进内江寻常百姓家,广大市民提前感受到信息惠民建设带来的便民、利民、惠民。信息惠民这项“带有温度的民心工程”,让甜城大地迈入便捷的“数字时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五水共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在现场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云江潮
   第00013版:他山石
   第00014版:广 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金周刊
信息惠民 开启甜城“智慧生活”
瑞安日报 他山石 00013 信息惠民 开启甜城“智慧生活” 2015-1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