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高考儿
■刘海彬
一直以来,对儿子的学习并不关心,因为,夫妻俩在外工作,即使想关心,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干脆不关心。直到班主任邀我加入家长微信群。
我是最后一个入家长微信群的。在群里,家长们既聊子女兴趣与爱好,也聊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但聊得最多的是对子女的关心与学习。每到晚上22时,总有家长会说:“对不起大家,我先下了,我要去接女儿了,或是我要为儿子弄夜宵了,稍后与各位联系。”后来,我再打听到一个“惊人”数据,夫妻俩为了子女高考,至少有一人在家陪读的占九成。我这才意识到亏欠儿子太多,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既没有接他下晚自习,也没为他煮夜宵,更没有陪伴在他身边。
儿子是走读生,住一公里外的亲戚家。11月15日,从新闻中得知,江西气温骤降,一个晚上便进入寒冬状态。
我对妻子说:“天冷了,咱们为儿子淘一些毛衣、外套吧!”
“‘双十一’不买,现在买?”妻子责备我不会过日子。
我把家长群聊天内容告诉她,妻子也内疚。“那骑电动车的手套、雨披也买吧!”
“想想还有什么要买的?”
“奶粉也淘两包吧,注意要品牌的,还有儿子喜欢吃的巧克力,热水袋、护手霜……”
不知不觉,淘了近两小时,付款时,竟然破千元,夫妻俩相视而笑,值!
在家长们的熏陶下,我也开始关注高考,订阅了名为“高考家长圈”的公众号,每天推送许多与高考有关的内容。我好想告诉儿子,“爸爸以前不合格,接下来,我一定要做个合格的家长。”
11月26日是感恩节,我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一条短信,打开一看,却是满满的感动:“爸,感恩节快乐,感谢有您!最近学习在状态,昨天考了生物第二,前三天考了数学并列第一,下周进行第三次模拟考试。”原来,是儿子借同学手机发的短信。
每晚上下班后,我都会看一看家长群,有时,班主任会发一些学生的晚自习视频。望着儿子那聚精会神、旁若无人的样子,我倍感欣慰。
家有高考儿,有激动,有辛劳,更有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