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税局全力营造公平税收环境
巧做“加减乘除” 保障税负公平
本报讯(首席记者 严小章 通讯员 刘彪 杨榕)加大存在较大涉税风险纳税人的征管力度,减轻亩产税收高综合效益好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自全市“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市地税局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聚焦税负不公问题,巧做“加减乘除”法,坚持扶优扶强扶大,切实加大税收执法力度,全力保障税负公平。
市场竞争要求公平竞争,税负公平则是公平竞争的重要保证。以往,我市存在一部分“假规下”企业,极大影响行业竞争和税负公平,也阻碍我市实现“工业强市”目标。为此,市地税局以“电税比”为抓手,以“小升规”为目标,加大存在较大涉税风险纳税人的征管力度,切实做好监管“加法”。
据悉,自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市地税局实地核查涉税风险企业6000余户,重点分析4740户,建立规下企业(产值200万元至2000万元)税源监控数据库,“小升规”培育库增至804户,至今已对133家规下企业、418户“电税比”严重不匹配纳税人实施重点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立案78起,增加税收4000多万元,预计引导9户企业上规。
在做好监管“加法”的同时,市地税局还全力做好税负“减法”,减轻亩产税收高综合效益好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该局出台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减免政策,对效益较高的A类企业,予以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此外,积极主动落实“浙商回归”、“四换三名”、“三转一市”等税费优惠政策,为4519户次企业减免税费3.61亿元,同比增长30%。
“对于社会化征管,我们积极与其他部门开展信息共享,着力释放乘数效应。”市地税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局制定了《涉税信息交互实施办法》,现已与国土资源等25个部门建立涉税信息交互机制,取得良好效果。今年以来共接收信息4万多条,涉及税费4.9亿元,其中与市法院建立司法拍卖涉税协作机制,今年已入库税收6117万元,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范围推广。
审批繁琐是此次地税系统作风整治的重点之一。“在这方面,我们全力做好‘除法’,除去执法失范和审批繁琐的沉疴顽疾。”市地税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局取消事前审批,简化办税流程,并做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衔接工作,避免税费优惠政策等审批繁琐问题。同时,强化内部审核,严格落实税收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巡查监督机制,防止执法随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