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大手笔 抒写大交通
2015年我市交通运输工作亮点纷呈
■记者 李群 通讯员 赵思思/文 记者 庄颖昶/图
“要致富,先修路”,没有交通就没有发展。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我市投入的重点。今年全市10个交通工程齐头并进,交通建设如火如荼。“‘十二五’是我市交通大干快上的高峰时期,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交通事业发展,交通部门自加压力,克难攻坚,不断在工作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确保交通工程顺利推进。”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蔡金良说,该局还立足瑞安实际,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将“内畅外快”的交通心愿付诸实际行动。
重点交通工程加速推进 市客运中心站月底投用
瑞安市客运中心站近日通过一级道路客运站核定,将于12月30日投入使用。当日起,我市省际、市际、县际客运班线车辆将迁入该站。
市客运中心站位于瑞祥新区,总用地面积5.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295万平方米,于2011年8月份开工建设,站场按交通运输部一级客运站标准建设,2015年10月通过竣工验收,累计投资4.7亿元。该站设有26个发车位,144个停车位,将日发长、短途客运班次861班,日均发送旅客约1.3万人次,营运班线辐射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本省主要城市,是我市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功能最完善的汽车客运集散中心,是浙南、闽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据市长运公司总经理肖建光介绍,该站的启用,对于规范我市道路客运市场经营秩序、缓解市区交通拥堵状况和群众出行压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包括市客运中心站在内,今年的交通工程建设可谓喜讯连连:农历年底前,飞云江五桥及接线工程、56省道东延伸线、南塘大道汀田段、老56省道改建还有望实现主体工程贯通。多条重要道路的通车,将为我市交通工程在“十二五”收官之际添上亮丽的一笔。
飞云江五桥及其接线工程是省重点市政建设项目,今年推进速度尤其快。“全年共完成投资额11660万元,完成率为155%。”飞云江五桥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章方彬说,“今年顺利完成了主桥路基填筑、互通区现浇,主引桥全部贯通,路面工程正紧张施工中,力争农历年底实现主体贯通。”等到通车,五桥不仅让瑞安人民过江又多了一条通道,出行更加便利,而且能增强瑞安火车站、江南物流园及瑞安经济开发区南拓展区的集疏运功能,加快瑞安城市跨江发展。
另外,56省道东延伸线推进也较快,路基桥梁工程完成100%,路面工程完成50%,实现了半幅贯通;南塘大道汀田段桥梁工程完成91.31%,道路工程完成77.16%,给排水工程完成83.33%;老56省道改建工程路基已基本完成,路面工程完成76%,桥梁工程完成95%。
除了这4个工程,位于104国道西过境瑞安段上的飞云江六桥,正随着主墩上部结构主跨的不断完成而露出样貌。飞云江六桥桥梁主墩上部结构主跨完成70%,桥梁梁板预制场建设完成,梁板完成93块,路基完成60%,一条跨江大桥指日可待。
今年,我市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也大步前进。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线瑞安段全面开工,路基工程完成59.05%,隧道工程完成41.34%,桥梁工程60.22%;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瑞安段完成已全部进场施工;龙丽温高速公路瑞安段已进场建设临建设施。
条条大道旧貌换新颜 干线公路大中修里程今年最长
近段时间,从330省道飞云桥里一直往马屿方向行驶,细心的司机会发现,这段道路变宽了,也变平整了。而途经104国道的司机,也会发现,凤士桥至塘下路口、汀田路口至莘塍工业区、飞云桥里至瑞平交界3段道路也变宽变平整了,一路上行车感觉舒适。这得益于今年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104国道、330省道的多个路段都进行了路面拓宽和翻修,实施总里程41.659公里,工程总投资6744万元。据悉,今年是“十二五”期间,我市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实施里程最长、财政投入最多、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一年。
今年是五年一次的全国干线公路大检查年,而我市104国道、330省道因车流量大,年均安排大中修里程不足,路况下降情况比较严重,部分路段不符合“国检”标准。因此,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计划外路面大中修工程。经过努力,104国道瑞安2处路段6.344公里、330省道(原56省道)3段16.301公里,被列为2015年度全省干线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计划外项目。在追加项目落实较晚的情况下,为加快施工进度,市公路局对相应工程实行项目督查一周一通报制度,根据工期倒排计划加紧施工,国庆等节假一律不休,保障所有工程在10月末最后期限前完工。
据介绍,今年我市还完成了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78.1公里,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31.2公里。
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加快推进 政策补助力度居温州第一
目前,高楼镇张坑至白岩前村的公路正在紧张施工中,这条道路长2公里,将全线拓宽1米。“从原来的3.5米,到将来的4.5米,司机再也不用怕两车交会时堵在路上了。”附近村民纷纷对这条路的改造表示欢迎。
这条路是我市目前正在实施改造提升的近20条农村公路之一。据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农村公路改造提升政策补助力度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今年起市财政将每年拨款2000万元至25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专项补助。
自今年10月温州召开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作推进会后,我市在前期准备充分的有利条件下,马上研究制定出台《瑞安市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实施办法(试行)》,对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的计划管理、工程管理、工程验收、资金管理和工程监督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从最初市长办公会议作出决策,到发文件明确有关规定,再到召开推进会,落实具体工作,只用了短短3天时间。”该负责人说,不仅效率高,市交通运输局还成立了由农路办、交通质监、设计等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督导组,专程到有关项目现场指导改造工作,有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目前,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作乡村干部积极性高、工作态势好,我市完成情况在温州市考核排名中位居前列。
交通运输服务便民利民 开通4条城乡公交线路 创新“互联网+”审批
12月底,我市又将有2条城乡公交——市区至高楼的111路公交、市区至马屿的107路公交开通,打造城乡客运“快道”。由此,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完成率达80%。
而此前,今年我市已经开通市区至汀田105路公交、市区至场桥(陈岙)106路公交,延伸15路公交至人民路,6路、11路延伸至电镀园区,12路延伸至周田,投资600万元购买14辆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用于延伸(扩大)的1路公交大环线。
为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我市从2012年开始启动城乡客运运营模式改革,加快构建高效、便捷、完善的城乡公交网络,争取尽早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通过3年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建设,加上即将开通的2条城乡公交,我市已发展成为拥有27条公交线路和338台公交车的营运规模。这27条公交线路为我市群众出行提供了方便,使市区交通分担率达12%左右,走在了温州各县市的前列。同时,我市不断完善农村客运二级网络,农村客车通达率达到92.86%。
在不断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同时,市交通运输部门也在不断满足群众的办事需求。11月5日,市交通运输局审批窗口工作人员将瑞安市敏东物流有限公司通过网络申请换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交给了邮政速递人员,由他送达该公司。这是证照“网上申请、快递送达”全市第一单。今年,该部门正式启动“证照网上申请、快递送达”试点工作,实现了“互联网+”审批服务模式。此外,今年,该部门实现审批再“提速”,提速率达到73%。
回眸“十二五”
百亿投资
交通形象大改观
“十二五”即将画上句号。这五年,我市交通围绕“交通转型升级”这一主线,推进大路网、大港口、大物流“三大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约114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了2倍多,建成了飞云江三桥北延伸线(滨海大道)工程、飞云江大桥改建工程、104国道塘下至汀田段改建(瑞祥大道三期)工程、57省道龙湖至张基岭改建工程、进港公路一期工程等五大交通工程。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新增公路总里程210.479公里,到2015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866.28公里。农村公路通达率和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明显提高。
展望“十三五”
“1+3+5”
描绘交通新蓝图
“十二五”历历在目,“十三五”已接踵而来。
11月23日,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专题调研交通运输工作时强调,要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构建四大“交通走廊”,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打造一小时交通圈。为此,市交通运输局认真做好2016年交通建设计划,结合上半年出炉的《瑞安市综合交通重点项目近期建设计划》的储备库三年滚动计划,将与《瑞安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一起,以“1+3+5”的形式,描绘未来五年瑞安交通建设蓝图。
“十三五”期间,我市综合交通发展将结合现状沈海高速公路,推进续建工程,形成“两纵一横一绕”的高速公路网,即“两纵”为沈海高速公路和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一横”为龙丽温高速,“一绕”为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同时,国省道形成“四纵三横”的路网结构,农村公路构筑“便捷、畅通、安全、和谐”的交通体系,实现半小时交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