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田街道大典学社区六村斥资百万余元
联建文化礼堂共享文化大餐
■记者 金邦寅
日前,“我的舞台,我的梦”2015瑞安市文化礼堂礼仪才艺汇演暨颁奖晚会在汀田街道大典学文化礼堂举行,全市17座文化礼堂推选的19台优秀节目汇演,让大典学的1000来名村民在家门口欢享一场“视听盛宴”。
“大典学文化礼堂去年11月正式开放,在原余氏大宗祠基础上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了文化长廊、讲堂、书画室、图书室、棋牌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室,各类文艺演出轮番上场,大大丰富了6个村村民的业余生活。”大典学文化礼堂负责人余建勋说。
联片六村共建文化礼堂
大典学,原名“大店下”,别称“大典下”,地处温瑞塘河南段,紧邻104国道,有联西、联余、香桥、南潮、联前、联胜6个村。
“说是6个村,实际上大典学以前是一个大村,如今6个村的村民对外都说自己是大典学人。目前,6个村共有11000多人,以余姓为主(现有11房),占总人口的90%,另有黄姓、陈姓、刘姓、薛姓等。”余建勋介绍。
2014年4月,联胜等6个村筹备建设文化礼堂,大家一致相中了新落成的余氏大宗词,并推选已退休的原汀田三中校长余建勋为总负责人,6个村的村干部齐上阵配合。但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还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部分宗祠管理人员认为,这是“化私为公”,且减少了祠堂租金收入,坚决不同意改建文化礼堂。
在汀田街道和大典学社区的重视下,大典学6个村分别召开多层次的会议(老协、各房宗族代表、原祠堂管理组成员),逐一解释,统一思想,以达成共识。
“期间,6个村的村‘两委’干部做了大量工作,顶住了各方面的层层压力,最终毅然拍板。”余建勋说。
六村“两委”成员带头挑大梁
文化礼堂开建了,资金筹集又是一个难题。上级支持仅是一部分,大部分资金靠企业和地方有识人士出资。各村“两委”成员带头,广泛发动各村乡贤认捐,你1000元、我2000元……解决了启动建设和后续资金问题。
2014年7月,文化礼堂开始改建。期间,6个村的村“两委”负责人统筹分工,全力予以支持,对棘手问题迎难而上,主动协调解决。熟悉土木作业的联余村村委会主任余列柱更是长期坚守工地,全程负责改建工作。
历时3个月,文化礼堂竣工,在原宗祠基础上投入135万元,建有文化长廊、讲堂、书画室、图书室、棋牌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室。长廊布置村情、村史、民风习俗、地方乡贤事迹、寿星榜、70年婚龄的白金榜、历届干部任职榜、企业能人榜。礼堂里还设有一个160平方米的舞台,设有投影仪、点歌机,可供剧团演出,文化礼堂的天井可同时容纳700多名观众。
文化礼堂落成后,正值大典学余氏宗族修补全谱,11个房族轮流在礼堂里设宴、请剧团演戏庆贺。此次活动历时近一个月,演戏31场,观众总人数达7.5万人次。
文化礼堂的建成虽然初步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认可,但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一些村民仍然对此颇有微词。“家人亲朋纷纷劝我放弃,说这个‘白忙官’吃力不讨好,还招人嫌。”余建勋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作为总负责人,一心一意打理文化礼堂,虽然患有腿疾,还是一瘸一拐地奔走,担起了方方面面的工作,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家门口看大戏,提升村民文明素养
自从有了文化礼堂,村里热闹多了。市老年声乐艺术团演出、瑞安曲艺团下乡送鼓词、市大成书院的书法家们送对联下乡、瑞安越剧团的精彩表演……据统计,今年以来大典学文化礼堂共举办文艺演出20多场,还接待了不少参观、访问者,比如省内的文成、宁波以及江西、广东、福建等地族亲来访。今年暑假,文化礼堂还协助开展汀田三中少年宫和联胜村春泥计划泥塑、剪纸培训班,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
“文化礼堂好啊,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我的同道中人越来越多啦。”家住文化礼堂附近的村民老余是一位鼓词发烧友,在他看来,文化礼堂不仅为村民提供精神食粮,也在无形中提升大家的文明素养。
“原先观看文艺演出时,现场秩序很乱、很吵,一些村民甚至会起哄、喝倒彩。但一年多后,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鼓掌和赞赏。”余建勋感慨地说,“如果说经济建设让很多村民富了口袋,那么文化礼堂可以让更多人开始‘富脑袋’,提升文明素养,也提升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