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清扫市场化、日处理350吨垃圾、整顿“垃圾路”
这一年,塘下环境更整洁
■记者 黄国夫
环境卫生情况是判断一个城镇是否宜居的重要标准。今年以来,塘下环境卫生服务所实行17条主干道的市场化运作、重新启用垃圾填埋场日处理350吨垃圾、全面整顿“垃圾路”……为塘下的环境卫生不懈地努力着。
17条主干道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
行驶在塘下大道、塘梅路等塘下主干道上,时常会看到保洁车和洒水车在路上清扫,在这些保洁车和洒水车上,写有“渣土清运公司”、“利华”等字样,这是塘下镇实施道路保洁市场化运作后引进的两家环卫保洁公司。
塘下环卫所所长杨文龙介绍,在实行道路保洁市场化运作之前,道路保洁由环卫所自己承担,环卫所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在管理上往往存在一些缺失,比如发生清扫不到位的情况。
2014年8月,塘下道路清扫实施改革,引进温州利华道路保洁有限公司,将塘下大道、塘川街、朝阳路、塘梅路等8条主要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承包出去,实行市场化运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再增加广场路、环镇北路、罗阳大道、中兴路等9条道路。经过层层筛选专业队伍,最终确定市环卫渣土清运有限公司负责塘下大道等7条道路、总长12.28公里、总面积46.1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温州利华道路保洁有限公司负责塘川街等10条道路,总长13.17公里,总面积30.7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承包期为1年,全面负责道路的清扫、保洁以及垃圾清运等工作。
目前,塘下共有17条道路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总面积达76.8万平方米,约占全镇道路的13%。
“道路保洁的市场化运作,提升了道路清扫的精细化管理,既提高了道路的保洁水平,又减轻了我们环卫管理部门的负担,可谓一举两得,今后将逐步推广到全镇所有道路。”杨文龙说。
环卫设施和管理不断完善
昨天下午,在塘下垃圾填埋场内,一辆辆垃圾车进进出出,填埋场内的挖掘机则将刚倒入的垃圾推平。
据了解,塘下镇每天将产生350吨的生活垃圾,一年高达12万多吨,如果这些垃圾不能得到及时清理,塘下将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
去年上半年,随着东山垃圾焚烧场投入使用,塘下的垃圾均运往东山垃圾焚烧场处理,“服役”了10多年的塘下垃圾填埋场因此被改为塘下镇建筑垃圾渣土临时消纳点,专门用于消纳处置塘下镇辖区内的建筑垃圾。
然而,今年6月30日,东山垃圾焚烧场因焚烧设备超负荷运行,需修理。在此情况下,塘下垃圾填埋场重新启动,应急处理塘下的生活垃圾。
“现在,垃圾填埋场能解决三分之一的塘下垃圾,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保护塘下的居住环境。”杨文龙说。
除此之外,塘下环境卫生服务所还不断加大其他环卫设施的建设。今年,塘下镇投入200万元用于环卫设施的提升,其中中心区垃圾中转站、海安霞林垃圾中转站、场桥垃圾中转站等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与此同时,该所还加强了内部管理,从今年年初开始,各环卫站落实责任管制,各环卫站道路的清运、车辆调度由环卫所统一管理。
“之前,清运和车辆调度都由各环卫站自己决定,管理比较混乱,资源存在浪费的现象,经过这次调整,在资源配置上更加合理了。”杨文龙说。
集中精力全面清理“垃圾路”
电信路是连接广场西路和环镇路之间的一条小道路,经常往返于该道路的人或许对此处垃圾堆积的情形印象深刻:有人将建筑垃圾、废弃材料等倒在该道路边上,甚至还有破旧的车厢、废弃的铁板,时间一久,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型垃圾场,影响了塘下的环境。
和电信路一样,环镇西路、环镇南路、中心西路等多条道路也存在着垃圾乱倒的现象,被市民称为“垃圾路”。针对此种情形,今年9月份,塘下环境卫生服务所集中精力,对这些道路实行全面清扫,并实施常态化管理。
如今,走在电信路上,道路边上的垃圾不见了,道路不仅变得宽敞,路面也干净了。
本月中旬,塘下环卫所还联合交警、城市综合执法中心等多个部门,在塘下中学东首开展市容市貌整治行动。
据市民反映,在塘下中学附近的吴岙村,存在垃圾乱倒、处理不及时和焚烧垃圾等现象,塘下中学部分师生反映出现喉咙发炎等症状。
了解情况后,该所积极采取行动,联合多个部门,开展了环境大整治行动。清理了周边的垃圾,并对路面实施清洗,在路边放置果壳箱、生活垃圾桶;封闭吴岙村的垃圾点;清除墙壁上的“牛皮癣”,并刷白;拆除周边违章建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