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挖内纠、推陈出新、提软改硬
经济发展蝶变,结构调整迈入新阶段
江南科技孵化小微园
机械展上“机器手臂”吸引许多客商

    深挖内纠、推陈出新、提软改硬

    经济发展蝶变,结构调整迈入新阶段

    ■记者 缪星象/文 孙凛/图

    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规上工业产值近900亿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回首过去的五年,我市经济调结构、拓空间、促改革,攻坚克难、“腾笼换鸟”,全市经济结构趋于优化,以昂扬向上的姿态促进产业实力的不断提升。五年蝶变,经济结构调整迈入新阶段。

    三产迈向“高大上” 规上工业产值近900亿元

    在高速公路飞云出口旁,总投资20.1亿元的五洲国际商贸城拔地而起,一期工程已经正式运营近一年。这里是瑞安江南物流园区核心地带,建设有建材、装饰、五金等街铺,大型家具生活馆、精品装饰展览中心及配套商业设施,并已成功引进中国家居第一品牌——红星美凯龙。作为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省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温州市温商回归重点帮扶项目,五洲国际商贸城的建设,是“十二五”期间瑞安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迈向“高大上”的典型。

    “十二五”期间,我市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由“十一五”期末的3.3:51.9:44.8调整为2.8:46.5:50.7。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从2010年的44.8%增长到2015年的50.7%,年均增长1.18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金融创新产业园、文化产业园等有序推进,江南物流园区列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也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契机。据了解,五年来,我市始终以创建省级工业强市为目标,坚持走集群、集聚、集约发展之路,规上工业产值近900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性投资比重达到84.8%,汽摩配、机械电子、高分子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6%。

    在农业领域,我市投用温州特色农业精品园5个,开工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2.05万亩,旅游总收入增长9.1%。大力推进深化改革攻坚,“五单一网”建设、商事登记“一照一码”改革、省“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试点等加快推进,国家级试点农村保险互助社开业营运,省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获评省级工业企业“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方式改革示范县。农业“两区”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实施“浙南鱼仓”修复振兴计划,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告别寄人篱下 产业集聚平台为企业“筑巢”

    云江之南,东海之滨,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杂草丛生。经过了五年多的建设,如今这里已经建成阁巷高新技术产业园,道路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这里距市区仅8公里,总规划面积达3.92平方公里,目前已引进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服装、新材料等64家企业,成为我市众多企业生产销售的集聚区。企业依托这里优质的环境,不但实现了转型升级,也成功地让自己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浙江力诺流体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阁巷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企业之一,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成立的十多年里,他们一直在租厂房,从2009年到2013年,他们就搬迁了五次,寄人篱下,很难有大发展。2014年1月,“力诺”迁入产业园后,企业才算真正扎了根。

    “产业园的建设,不仅解决了我们企业生产用地的问题,也让我们可以很好地规划企业发展,让客户看到一个更加现代化的企业,对我们更信任。”该公司董事长陈晓宇表示,“力诺”迁入产业园内之后发展形势很好,尤其今年,在外部经济形势总体低迷的情况下面,销售额仍然实现了10%的增长,并成功上了“新三板”,让企业有了更大的发展平台。

    由我市13家企业集资兴建的印染小微园——华邦印染产业园将于2016年初投产。印染企业属于重污染行业,我市的印染企业大多规模小,分布散乱,环保措施难以落实。瑞安市日盛染整有限公司是入驻印染产业园的企业之一,该企业负责人池仁松说,他的工厂原来位于塘下,由于缺乏场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企业一直难有更大发展。产业园中在建的污水处理中心,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5000吨,让企业有更大发展空间。瑞安市鼎丰染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纪平说,搬入产业园后,企业产能可提高至少一倍。目前该园区实际已完成投资额5.3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75%,其中7个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结顶,2016年初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正式开工投产。

    仙降——飞云时尚轻工特色小镇等加快创建,锦湖机械锻造等3个温州示范小微园也开工建设,总部经济大楼即将验收,十大商贸项目加快推进,实现贸易回归金额5亿多元……五年来,我市产业集聚平台和小微园等建设有力促进了经济转型提速,解决了众多企业的后顾之忧。

    高新技术快速发展

    政策促进“机器换人”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十二五”期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0年的30%增长到2015年的40%。通过推进“四换三名”、“三转一市”工作,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成功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5家,科技进步评价跃居全省第六位。“个转企”总量位居全省前列。

    人口红利不断减少,人力成本不断增加,对我市传统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快推进“四换三名”、“三转一市”,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市提升产业升级的重头戏。

    在我市汽摩配龙头企业——瑞明集团的自动化车间,3名工人操作一台台机械手,就能替代过去15名工人的浇注、清洗等工序。借助一整套“机器换人”项目,2014年上半年瑞明的产值达7亿元,同比增长45%,而员工总数与上年基本持平。据悉,类似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机器换人”项目,我市于2014年完成了77项,2015年正在实施的还有180项。

    政策红利,是我市促进企业“机器换人”、提升技术水平的重要做法。2013年10月我市出台《瑞安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技术改造行动计划》,三年内确保完成240个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机器换人”项目,技改补助由原来最高8%提高到15%,在温州各县(市、区)中补助力度最大。

    优惠政策兑现力度助燃“个转企”持续高涨的热情。“十二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大优惠政策力度,兑现财政建账补助;并协调人民银行、住建局等部门,解决已转企业的开户、授信延续以及房产权转移等问题,彻底打消已转企业的后顾之忧。“十二五”期间,我市共“个转企”8269户,其中“个转公司”4381户,“个转企”单位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像瑞安市捷达模具厂的负责人廖志良,这五年来就经历了不断“升职”的过程。2013年5月,他从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个人独资企业老板,一年后,他的企业二次转型,升级为有限责任公司。从个体户到公司负责人,身份一变天地宽,业务量也不断增长,产值也从2012年的1700多万元上升到2013年的209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小升规”。2014年以来,“捷达”月产值一直稳定在300万元以上。

    电商等新型业态的发展,也为我市传统企业注入强劲动力。据了解,2015年1至11月,我市网络零售额达到148亿元,在中国电商百佳县中居第29位。近日,休闲鞋、胶鞋产业带入驻阿里巴巴中国质造平台。11月13日,由市商务局、阿里巴巴集团主办的“中国外贸季——互联网+外贸峰会”在我市举行,来自我市各类企业的近600名企业负责人、外贸业务员参与了峰会。跨境电商的发展,将为我市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更加宽广的空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百姓事
   第00008版:今日莘塍
   第00010版:微播报
   第00011版:广 告
   第00012版:聚焦点
   第00013版:聚焦点
   第00014版:家周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经济发展蝶变,结构调整迈入新阶段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3 经济发展蝶变,结构调整迈入新阶段 2015-12-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