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 促进转型 提升质效
政协委员献策瑞安创新发展
■记者 金汝/文 孙凛/图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瑞安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之年,把握目标导向,坚持创新引领促转型提质效显得尤其重要。
对此,政协委员围绕市长陈胜峰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推动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业创新等建言献策,期望通过多层次、多方面创新,让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汇聚成发展巨大动能,让瑞安经济充满生机。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市实现十大行业公共创新平台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发明专利申请量均居温州首位,全社会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4%提升至1.8%,创成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技改投资年均增长42%。去年设立3亿元政府产业基金,组建北航瑞安新能源汽车创新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将“机器换人”技改补助标准最高提至22%,新增技改项目1349个,汽摩配“机器换人”被列为省级试点,创成国家火炬汽车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
【报告亮点】
“十三五”期间将实施成长型企业发现培育计划,深化“三转一市”和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力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领军企业和5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实施产品质造升级计划,联动推进创新城市、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建设。今年将致力于打造2.5产业新平台,推进“两心、多点”集聚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等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重点筛选100个项目,精准加大科技创新和“四换三名”激励力度,技改投资增长10%,推动产品结构由低端低价向优质优价转变。
【委员声音】
委员项建忠:工业4.0智能生产和智能管理的理念是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纵观欧美现代化企业,做专做精主业、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是其充满生机的根源。这也是瑞安大多数企业与欧美现代化企业之间的差距。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机器换人、物联网建设等方式,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融入传统产业;出台惠企政策,对智能化转型的制造企业给予土地、政府补贴、政府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加大对企业技改、机器换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奖励补助力度。
委员余荣华:我市工业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粗放型管理特性,缺乏核心竞争力。先进工业生产力淘汰“低小散”生产力是必然趋势,因此瑞安企业必须提前介入工业4.0建设。建议成立专业研究我市经济运行的学术机构,设立行业聚集区,共同合作、研发、创新,甚至兼并做大,适当控制过剩产能的企业发展,依靠产业联盟及行业协会力量遏制同行业恶性竞争。
加快经济体制创新
【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完成旧厂区改造447万平方米,66家企业在“新三板”等资本市场挂牌。温州民商银行、股权交易营运中心和科技非融资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成立运营。去年新增资本市场挂牌企业51家。
【报告亮点】
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发展地方金融组织和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大力鼓励企业挂牌上市,引入创业、产业投资基金。今年联动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转一市”和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完善资源要素向成长型企业倾斜机制,健全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退出机制。
【委员声音】
委员余德超:小微企业、“三农”融资难问题常常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发展普惠金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瑞安金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议政府加强金融网点建设,设立普惠金融服务基金,建立支农风险补偿基金制度,推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创新抵押担保方式,推广适合瑞安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金融产品;创建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增强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降低农业自然风险。
委员蒋少华:经济体制创新离不开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当前,土地要素是困扰许多企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政府建设各类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创业园等,为不少企业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建议政府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及时落实安置留地、制定合理补偿方案、完善厂房产权登记制度等措施,提升村集体、村民等参与小微园项目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土地、住建、经信等部门工作的协调联动机制,多方筹集资金,尽快完善小微园内基础设施。
激发万众创新活力
【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实施“玉海聚才计划”,新增“国千”人才2人。去年成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设立农村电商服务点260个,“阿里巴巴·瑞安产业带”上线运营。
【报告亮点】
“十三五”时期深入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注重吸引在外瑞籍人才回乡创业,促进外来人才安家落户,培养本地技工队伍,培育一批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构建小微园、文创园、科技企业孵化园、人才创业园等众创空间,为创客搭建舞台。今年实施“五位一体”人才生态优化工程,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探索“人才+资本+项目”模式。完善“信保贷”等外向型经济政策,推动创业环境优化提质,优化信用融资环境、商务经营环境。
【委员声音】
委员孙朝阳:创业、自主、开拓、创新是瑞安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但是近年来,我们引以为豪的瑞安经济文化未能跟进瑞安的经济发展。建议从4个方面入手提振瑞安经济文化,一是“引导”,倡导企业家精神,把企业家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培训计划,搭建民营企业家培训平台;二是“规范”,加强查找影响公平竞争的因素,加强对各个部门现行的经济制度和方法进行公平性评估;三是“扬弃”,逐步剔除低效率、低附加值、高污染、低回报的产业和企业,利用“三改一拆”、企业合并重组、总量控制等方式做大作强;四是“搭台”,为符合我市产业规划的优秀创意提供创业平台,完善人才对接平台,利用“天下瑞安人”的优势,推进“全民创新”工作。
委员姚海旻:随着政策引导和趋势所向,电商产业势必加快发展。建议政府制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优惠政策,扶持本土优秀电子商务企业,吸引外来电子商务企业,招揽更多电商、服务商、企业在瑞安形成聚集;健全电子商务平台经营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培育一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培育相关人才。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高效能推进城市综合管理。严管违法建设和环境卫生,启用数字城管等平台,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第一次测评和省级文明城市复评。
【报告亮点】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公共安全防护机制。实施社会共治为民行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大力弘扬瑞安人精神,凝聚共建文明家园的强大合力。坚持法治、德治、自治同步推进,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切实强化基层基础,全面加强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工作,努力让平安建设守护每一位瑞安人。今年加强新居民积分制服务管理,推进“三社”联动,支持群团组织依法参与社会治理,建立社区矫正教育中心和流动调解室。
【委员声音】
委员林慧: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正在深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大数据可以为政府精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精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精准服务提供信息保障。建议加快大数据管理中心建设优化社会治理体系,加快大数据管理中心建设、推动政府大数据开放共享、完善政府大数据人才培育,让瑞城拥有一个“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智慧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