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两会特别报道·委员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协调发展,品质城市与美丽乡村同行
政协委员建言我市城乡建设
瑞城塘河两岸

    协调发展,品质城市与美丽乡村同行

    政协委员建言我市城乡建设

    ■记者 项颖 苏盈盈/文 陈立波/图

    推进城乡建设,是我市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瑞安优化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

    市长陈胜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市要坚持城乡规划共绘、设施共建、要素共享,顺应城市化趋势,打造品质城市;顺应逆城市化趋势,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市。对此,政协委员就城市规划、交通建设、城乡发展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纷纷为我市城市发展献计献策。

    多规融合,一张蓝图绘到底

    【现状分析】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明确各类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开发策略,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人口、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高标准推进滨海、瑞祥、塘下、江南新区建设。

    【报告亮点】

    实行全市“一张图”规划,实现主要规划“多规合一”,促进城市、产业、人口、空间等元素相协调;实行地上地下“一盘棋”规划,强化立体交通、地下空间、综合管廊、“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从源头上防治拥堵、污染、内涝等“城市病”;实行全市“一座城”规划,构筑“一核两翼三区”空间开发格局,以快捷交通连成网络型城市,优化城市和村庄设计,建设美丽、人文、智慧城市。

    【委员声音】

    委员陈洁梅:这几年,“城市看海”成了市民调侃的新词,我市和许多城市一样都面临城市内涝、径流污染等诸多水系统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从“渗、滞、蓄、净、用、排”的理念来建设生态型城市,不但能缓解城市面临的防洪排涝难题,又能有效修复生态系统。在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水系、排水防涝、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中都有提出“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与措施。为此,建议市政府要加强组织协调,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建议实行多规融合导控,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各项规划,追求城市人水和谐;建议加强示范推广,加快推进低影响开发模式的建设理念,建设一个海绵型公园或滨水公园修复示范工程,开展示范项目推广工作。

    委员李东祥:近年来,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加大了地下管网的建设力度。随着管网类别和数量进一步增加,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如缺乏统一协调机制、规划执行不力、重建轻管现象严重等。针对我市存在的问题,希望市政府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健全工作机制,出台《瑞安市城市管线建设管理办法》;强化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统筹,严格实施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监管工作,严格规范建设行为,建立即时交换、共建共享、动态更新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应急预案。

    交通先行,拓展城市主骨架

    【现状分析】

    截止“十二五”,我市建成区面积由72.2平方公里扩大到8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7.4%,被列为全省首批美丽县城试点城市。高强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74亿元,是“十一五”的近4倍,建成滨海大道瑞安北段、飞云江姊妹桥、客运中心站等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建设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甬台温高速复线瑞安段等项目,在建省重点交通项目达11个,居温州首位。

    【报告亮点】

    坚持交通先行拉框架。加快构建“七纵三横二环”多层次主骨架网络,积极对接温州市域铁路和省域高铁网络建设,打通城市内部交通“微循环”,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推进交通节点和沿路开发,以交通圈拓展城市圈、带动经济圈,引领城市东进、北接、南跨、西联,推动“一核两翼”东部大平台一体布局、组团建设、快速通达,加快城市由“飞云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迈进。

    【委员声音】

    委员谢炳冲:我市瑞枫线、陶马公路、56省道公路沿线有居民40来万,2014年开通的市区至陶山、湖岭的A8和A9公交车,着实让马屿和高楼片区的群众羡慕不已。2015年,随着瑞祥客运中心投入使用,市区至马屿、高楼的107路和111路公交车开通,又让56省道沿线群众夹道鼓舞欢呼。飞云江两岸公交车的开通给我市西部地区经济和群众出行带去了很大的实惠和便利。然而,连接瑞枫线和56省道的陶马公路沿线还有4万多居民,现在这些居民要前往市区非常不方便。因此,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妥善处理现陶马公路乡郊车的运营权,及早开通这条线路。

    委员陈金林:瑞安是一座交通便利、腹地广阔的枢纽之城,更是一个重要的区域性人流物流的集散中心。为解决交通拥堵,市政府曾出台《2015年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实施方案》,通过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停车位、建设过街设施等举措缓解瑞城拥堵现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瑞安城区及各镇府所在地交通拥堵仍然存在,交通规范管理更需加强。建议城乡主要道路上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要明确细分;路边可以停车的车位要明显画线,违停的要严管;截至2015年瑞安机动车保有量已超43万多辆,加上接近年关,瑞籍人士驾车返乡,私家车数量激增,加强对驾驶员的交通规范教育刻不容缓;希望能通过媒体、社区,在农历年前进行一次“交通规范管理”专题宣传,切实做到“高兴出门,平安回家”。

    把握特色,城乡联动谋发展

    【现状分析】

    陶山区位交通加速优化,湖岭民宿经济方兴未艾,马屿跃马新区初具规模,高楼绿道特色小镇奠定基础,进入集聚发展、特色发展的新阶段。

    【报告亮点】

    加快培育中部城镇经济区、西部生态经济区和东部海洋海岛经济区,把陶山镇打造成城郊型现代化城镇,把湖岭镇打造成慢生活特色生态镇,把马屿镇打造成现代时尚工贸小城市,把高楼镇打造成健康养生旅游镇,增强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升农村田园生态之美、乡村文化之美、绿色产业之美,建设16条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精品线,打造桐浦、林川、芳庄、曹村、平阳坑、北麂等魅力小镇;推动要素双向流动,联动推进农村“三权”、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民进城、市民下乡;强化精准扶贫开发,实行生态补偿扶持一批、绿色发展致富一批、易地搬迁改善一批,深入推进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

    【委员声音】

    委员邓伦勇:我市作为温州市南翼中心城市,山、溪、江、海兼具,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经济,不仅对加快中西部农村地区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市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品质之城的具体举措。

    然而目前我市民宿发展存在缺乏体制机制创新、缺乏政策规划引导、民宿软硬件建设滞后等问题,建议下一步要创新发展,走出一条“农(渔)业综合开发观光专业合作社经营”的创新发展之路;要加大政策扶持,突破制约,出台相关政策,让民宿投资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加强规划布局,打造特色,形成目标明确、布局合理、定位科学、特色鲜明的民宿发展规划;同时,还要优化软硬环境,善配套服务设施,打造样板,有序发展。

    委员陈安娜:瑞安地处七山二水一分地的浙南,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农家乐成为繁荣市域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构建和谐城乡重要载体。但由于发展起点晚,存在许多困难、矛盾,制约着我市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建议要制订科学规划,落实产业配套政策,促进农家乐企业化、标准化、精品化发展,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农家乐发展格局;开发配套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农家乐旅游包含“吃、住、游、玩、购”产业特性,谋划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协同发展,组建外延产业链,包括“种养加”、旅游礼品、餐饮、娱乐、体育健身、运输等,相互促进,做强做大;突出本土特色,扩大品牌宣传推介,将地域文化与农家乐项目结合起来,延展产业链条,打造旅游品牌,并通过搭建全市性的农家乐旅游推广和营销平台,提高瑞安农家乐的知名度和市场化程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进行时
   第00003版:进行时
   第00005版:两会特别报道·代表言
   第00006版:两会特别报道·委员声
   第00007版:两会特别报道·委员声
   第00008版:两会特别报道·聚焦点
   第00009版:聚焦点
   第00010版:两会特别报道·聚焦点
   第00011版:聚焦点
   第00012版:聚焦点
   第00013版:聚焦点
   第00014版:在现场
   第00015版:夕阳红
   第00016版:广 告
协调发展,品质城市与美丽乡村同行
瑞安日报 两会特别报道·委员声 00007 协调发展,品质城市与美丽乡村同行 2016-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