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十二五”:主动适应新常态,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记者 金邦寅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预计“十二五”期末,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0亿元,年均增长8.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7亿元,年均增长10.8%。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66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40元,年均分别增长8.3%和13.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亿元,年均增长12.1%。
外贸出口总额30.3亿美元,年均增长6.1%。
列入省重点项目29个,争取“戴帽”和奖励用地指标1.9万亩,清理土地3.8万亩,获批海涂围垦10.2万亩,完成围垦造地1.6万亩,固定资产投资从2010年的139.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96亿元,年均增长28.9%,到位内资从8.9亿元增加到142.4亿元,马屿眼镜光学创意平台等一批温商回归项目落地,为瑞安发展增添了动力。
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首超第二产业,规上工业产值、新产品产值年均分别增长5.4%和13.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1.8%。
企业帮扶:帮助企业解决应急转贷、厂房办证、低效闲置土地开发等难题,创新建立社会信用平台和企业互助增信还贷机制,化解处置128家重点企业“两链”风险,推动要素流动重组。
创新激励:实现十大行业公共创新平台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发明专利申请量均居温州首位,全社会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4%提升至1.8%,创成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工业项目:塘下和阁巷产业区被列入省级产业集聚区重点区块,实施阁巷高新技术、滨海科技创意等小微园13个,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6个,开工建设工业项目176个,竣工146个,完成工业供地3400亩,工业投资从44.7亿元增加到187亿元。
产业融合:江南物流园区被列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实施普洛斯物流园等11个物流商贸大项目和4个总部经济项目、5个文化产业园,建成3个电商产业园,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31%,位列全国电商百佳县第29位。承办全省农业“两区”现场会,“三位一体”农村合作体系建设被列为省级试点,农村保险互助社被列为国家级试点,创成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市。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建成区面积由72.2平方公里扩大到83.9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7.4%,被列为全省首批美丽县城试点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74亿元,是“十一五”的近4倍。建成滨海大道瑞安北段、飞云江姊妹桥、客运中心站等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建设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甬台温高速复线瑞安段等项目,在建省重点交通项目达11个,居温州首位。建成滨江防洪三期工程和四期主体工程等。
城市新区建设:滨海新区万松城市综合体落地,城市东进取得突破;瑞祥新区建成城市规划展览馆等项目,初展宜居宜商形象;塘下新区实施城市综合体等19个市重点项目,深入推进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与全省小城市培育“双料试点”;江南新区实施9个商贸大项目,掀起大开发大建设热潮。
城市有机更新:拆违610万平方米,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拆出空间,安阳C区“退二进三”走出路子,瑞光现代城等大团块改出成果,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6000亩、城中村改造246万平方米、安置留地建设590万平方米,获评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城市综合管理:启用数字城管等平台,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第一次测评和省级文明城市复评。
城乡统筹发展:陶山区位交通加速优化,湖岭民宿经济方兴未艾,马屿跃马新区初具规模,高楼绿道特色小镇奠定基础。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水共治”:投入74.9亿元,建成6座污水处理厂和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水日处理能力由7万吨提高到18.3万吨,整治六大重污染行业,建成电镀园区,消除垃圾河、黑臭河241条,打造天井垟、塘下八水浃等一批治水样板。
大气污染:淘汰黄标车1.7万辆,关停高污染小作坊2910家。
“四边三化”:新建明镜公园、瑞祥公园等公园85座,建成飞云江高楼绿道13公里,绿化造林12万亩,创成省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
“美丽乡村”:创成“温州一家人”等美丽乡村精品线5条,打造陈岙、黄林等精品村50个,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5%,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市。
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加大对社会建设的人财物投入力度,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连续五年超70%。
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实施义务教育阶段“阳光招生”,建成城市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规范发展实现“零无证”。
创成省级卫生强市,实现村级卫生室全覆盖,市人民医院跃居全国百强县级医院首位。
创成全国文化先进市,市博物馆开馆,市图书馆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开通数字电视,建成镇街综合文化站8个、文化礼堂105个,获评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市。
新增五项社会保险参保49.7万人次,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大社保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医保待遇提至全省前列。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62家。低保标准、社会救助资金年均分别增长11.2%和12.5%,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
开通市区至各中心镇公交线路,保障性安居工程帮助4501户低收入家庭圆了安居梦,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惠及26.2万人。
建立社会基层治理“一张网”机制,安全生产三项指标、刑事发案总量实现五连降,平安“四率”持续提升,获得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坚持以政府改革撬动其他领域改革,承接实施知识产权等5项国家级改革试点、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17项省级改革试点。
完成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和政府机构改革,推进财政与国资改革,统筹实施“五单一网”、高效审批、事权下放、商事登记、商品房“四证联办”等改革,削减行政审批事项57%,压缩中介服务时限50%以上,审批提速30%以上。
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常态化整治“四风问题”,三公经费削减49.7%。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93件、政协提案1133件,连续3次获全国法治县(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建成81890社会服务中心和瑞网议事厅等平台,努力把各界呼声转化为政府行动。
扶 工
产 值
创 新
创 强
升 级
扫一扫二维码
看图说“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