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1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解读之一
“十三五”,规划亮点和挑战何在

    《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解读之一

    “十三五”,规划亮点和挑战何在

    ■记者 夏盈瑜

    发展主题:产城联动、赶超发展

    摘要

    “十三五”时期,我市将以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产城联动、赶超发展”为主题,着力打造“活力开放的经济强市、魅力宜居的品质之城、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解读

    不管是这次的《纲要(草案)》,还是《政府工作报告》,我市均把“产城联动、赶超发展”作为发展主题。“产城联动”,意味着一个产业、一个城市紧密融合。“产城联动”是手段,体现的是作为温州大都市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瑞安的发展既要增强城市对产业提升、文化营造、人才吸引、生活服务的承载力,又要借助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城市功能的培育,真正实现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的转型发展。

    以瑞安经济开发区为例,它既是产业大平台,又与城市一脉相连,这在其他县级市乃至地级市中,并不多见,更是为今后的联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万松东路和滨海大道交界地带,是“十三五”产城融合发展亮点区块,这里不仅是未来瑞安城市型经济典型示范区,也是科技研发、信息技术、人才孵化的“智创空间”,必将描绘产城联动的大好前景。

    那么,为什么要定“赶超发展”的目标?尽管我市是全国百强县和全省17强县(市)的稳定成员,但一直处在中等偏下位置(分别在60位和13位上下),而且这几年排位有所后移,打个形象比喻:如果经济综合实力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我们已经有从第一方阵掉队的危险。因此,作为争取率先转型、率先实现突破的经济强市,理应提出更高要求,通过转型、赶超发展,缩小与先进县(市)的差距。

    发展目标: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提前实现“四个翻一番”,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奠定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摘要

    解读

    我市将用一系列指标,来支撑“四个翻一番”和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的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以上。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着力点将从需求侧管理为主转向以推动供给侧改革为主,在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我们要努力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求实效。另一方面体现发展需要,在外部环境变数较大的情况下,发展仍然是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总钥匙”,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对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对我们而言尤为重要。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别小看这个12%的数据,可是相当高的一个增长率。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要拉动经济增长,投资仍然要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纲要(草案)》中,有一系列体现发展新理念的新指标:到2020年,互联网普及率80%;每百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数5张;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6000套(5年累计数);万元GDP综合用水量36.5吨;全市河流水质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75%; PM2.5平均浓度小于等于40%……

    比如,每百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数。瑞安人口在“十三五”期间将达到峰值,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60岁以上的人口约占16%,6人中将有1位老人,养老需求及服务大增,这意味着,全社会将更加重视养老事业,养老投入将需要更多“真金白银”。

    比如,到2020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达6000套(5年累计数)。我市贯彻中央棚户区改革,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这一精神,这是首次明确提出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

    过去,不少地方靠“规模扩张式”,以土地为重要抓手,拉动投资和工业。这次《纲要(草案)》将新增建设用地量等约束性指标,我们“十三五”期间,将通过节约用地,提高单位建设用地产出率,倒逼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层次,促进转型升级。

    此外,万元GDP综合用水量、全市河流水质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PM2.5平均浓度等,均作为约束性指标贯彻落实。这些约束性环境指标,要求更高更严格,无不体现绿色发展的理念。

    首次提出“双强市”:工业、服务业强市并举

    摘要

    构筑“工业强市”与“服务业强市”并举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

    解读

    此前,我市一直提的是打造“工业强市”的口号,而“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打造“双强市”,发展“工业强市”与“服务业强市”并举的现代产业体系,将服务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为什么要打出“服务业强市”口号?“十二五”以来,我市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GDP占比达50%以上,这也是近10年来,三产比重首次超过二产。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由“十一五”期末的3.3∶51.9∶44.8调整为“十二五”的2.8∶46.5∶50.7。种种迹象显示,在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的同时,服务业正以一种全新的角色出现在发展舞台上。

    服务业,是今后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十三五”期间我市发展城市经济的另一大核心力量的重磅牵引。“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诠释服务业的“现代”内涵,着力做强新型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休闲旅游和商务服务等五大服务业支柱产业。具体的做法如建立现代物流中心、打造汽摩配产业研发平台等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做好配套服务。到2020年,物流业占服务业增加值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5%和18%。

    旅游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又一大重要载体,根据《纲要(草案)》,到2020年,全市实现旅游总人次1100万,旅游总收入120亿元,将比“十二五”都有较大发展。

    三大主导产业升级为四大主导产业

    摘要

    以汽摩配、机械装备、高分子材料等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和六个特色轻工产业为依托,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推动产品从低到高、推动企业从小到大,实现竞争力从弱到强。

    解读

    多年来,三大主导产业为瑞安百姓所熟知,《纲要(草案)》提出,依托现有特色产业,融入时尚的概念,打造全新的一个主导产业——时尚轻工产业,与原来的三大主导产业并驾齐驱,升级为我市的第四大主导产业。

    时尚轻工产业,缘何能成为我市主导产业,脱颖而出?

    我市拥有休闲鞋、针纺、服装、箱包、眼镜、家居用品等传统轻工产业。这两年,这些产业瞄准现代消费热点,将流行时尚元素与传统轻工产业相融合,迸发出强大竞争力和区域特色,并打造出时尚制造产业集群。“推动工业设计向时尚创意设计转型,注重开发与现代流行元素紧密结合的时尚产品,引导产品从低质到高质、从定牌加工到品牌制造、从粗放式量产到个性化订制转变。建立互联网拓市场促发展的平台和渠道,推动制造方式和营销方式变革”,这些,是时尚轻工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达3000亿元

    摘要

    “十三五”重大项目储备库项目264个,总投资2267.2亿元,涉及“十三五”期间投资1789.2亿元,申报国家三年滚动计划项目约200个,涉及投资约1000亿元。“十三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达3000亿元。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扩大有效投资,是稳中求进的现实之举。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时期,扩大有效投资是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转型的有力支撑,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那么,投什么?实体经济是关键。要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的要求,加大实体经济投资,为我市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围绕规划实施和项目推进,创新土地、资金等关键要素供给的方式方法,强化要素保障:新增围垦用地1万亩左右;深化低效用地再开发机制,争取盘活用地1万亩以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废弃矿山治理、农村土地整理,争取腾出用地1500亩左右。争取通过省重点项目、省级试点、特色小镇等途径,新增用地指标5000亩以上。

    解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进行时
   第00003版:进行时
   第00005版:两会特别报道·代表言
   第00006版:两会特别报道·委员声
   第00007版:两会特别报道·委员声
   第00008版:两会特别报道·聚焦点
   第00009版:聚焦点
   第00010版:两会特别报道·聚焦点
   第00011版:聚焦点
   第00012版:聚焦点
   第00013版:聚焦点
   第00014版:在现场
   第00015版:夕阳红
   第00016版:广 告
“十三五”,规划亮点和挑战何在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11 “十三五”,规划亮点和挑战何在 2016-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