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环境 实现绿色崛起
各界献计献策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 欧苗苗 缪星象
绿水青山,是市民幸福生活的底色,我市正在逐步推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瑞安。市长陈胜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环境绿、生活富、城乡美的统一,打造绿色、健康、美丽家园。对此,我市各界从城乡环境生态化、生产方式低碳化、绿色富民精准化等方面展开讨论,希望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
推进城乡环境生态化
【现状分析】
推进“五水共治”,5年里治水投入74.9亿元,建成6座污水处理厂和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109个村、扩面改造54个村,污水日处理能力由7万吨提高到18.3万吨,消除垃圾河、黑臭河241条,打造天井垟、塘下八水浃等一批治水样板。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30%和16%。
【报告亮点】
未来5年,我市将深化“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全面消除黑臭河和劣Ⅴ类水,重现江南水乡风貌。开展“治霾还蓝”行动,深入整治尾气、废气、扬尘、烟气,改善大气环境。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建设“十个最美村庄、十座最美公园、十条最美绿道”等精品园林,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决不把脏乱差带入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各方声音】
王昌宁代表:“五水共治”之前,塘下镇很多河流污染严重,“黄河”“蓝河”“多瑙河”都曾出现,群众意见很大。这几年随着“五水共治”“四边三化”深入开展,变化非常大。政府投入的力度是空前的,群众的积极性也非常高,现在黑臭河、垃圾河基本消除。“十三五”期间,我们应该注重如何加强和巩固治理成果,让黑臭河、垃圾河真正消失,这可以说是任重道远。宣传工作还要持续下去,形成老百姓关心爱护我们的河流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加大监管力度。现在还存在一些小企业、小作坊、餐饮行业夜间偷排污水的现象,一不小心,黑臭河就容易反弹。对此,要坚决实行日夜不间断监管,加大打击力度。比如安装高清摄像头,让打击有理有据。政府还要加大引导,对于尚未归类整顿的企业,实行统一管理,这样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丁良才(人大列席人员):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城乡环境生态化问题,讲得很准,目标很明确,但关键在于抓落实。建议编好一个规划,就是编制好城乡环境生态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打好两大硬仗,就是打好城乡污水和垃圾收集与处理系统工程建设两大硬仗;推进三大转型,就是强势推进低小散工业企业转型、污染性农业转型和粗放性城市转型;统筹四项工作,就是要把城乡环境生态化建设同“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结合起来,同美丽县城、美丽乡村工作结合起来,同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同严格执法与依法治市工作结合起来,打好城乡环境保护、城乡生态建设组合拳。
朱锦虎委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新工作,没有经验可供参考,工程技术标准晦涩难懂。建议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加强学习培训,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到现场参观学习,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抓好示范,以点带面,抓好生活污水处理示范点(村)建设。此外,建立长效机制,在机构设置、投入机制、工作措施、舆论引导、政策保障等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办法。同时,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监督,要让设施真正发挥实效,而不是成为摆设。
推进生产方式低碳化
【现状分析】
整治六大重污染行业,五年里建成电镀园区,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削减16.7%和17.7%。
【报告亮点】
未来5年,我市将深入整治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推动三类工业出城入园,加快建立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实施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配置制度,推进生态村、生态乡镇、生态市三级联创,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各方声音】
陈彪(人大列席人员):低碳是目前最时尚的词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建议政府主动引导和承担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从政府层面制订长远战略,与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实施方案相结合,提出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环保产业的发展规划、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方案等,研究制订低碳化鼓励政策,出台科技创新、绿色信贷等相关措施。建议从企业层面提高主体责任,对高污染、高耗能等行业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引导企业承担低碳循环发展产业建设的环保责任。建议从社会层面营造低碳氛围,为瑞安打造成低碳城市而共同努力。
王稳委员:危险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等特性,某些企业守法意识淡薄,危险废物与一般固体废物没有规范处置,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危害。建议提高处置能力,促进资源化利用,如在印染园区边建立废酸处置中心,将废酸处理后作为印染园区印染废水处理的絮凝剂使用;加大政策扶持,鼓励企业申报危险废物转运贮存中心,降低环境安全隐患;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对危险废物监管效率;加强宣传指导,提高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可建立企业危废专管员制度,提高企业危险废物管理能力,从源头加强对工业危险废物的管理。
杨琴华委员: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不善及其他诸多原因,目前工业垃圾的管理和消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建议经济开发区和飞云街道办事处多沟通协调,真正落实好当前飞云辖区内3个工业区的工业垃圾有人扫有车运;建议市政府把八十亩垃圾焚烧发电厂规模扩大一倍,以便消化江南片区的工业垃圾;建议在江南片区选址立项另建垃圾焚烧发电厂或垃圾碳化处理利用设施。
推进绿色富民精准化
【现状分析】
推进“四边三化”,五年里先后新建明镜公园、瑞祥公园等公园85座,建成飞云江高楼绿道13公里,绿化造林12万亩,创成省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成“温州一家人”等美丽乡村精品线5条,打造陈岙、黄林等精品村50个,以环境治理带动群众致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5%,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市。
【报告亮点】
未来5年,我市将加快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新创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4个,打造七大旅游集群,发展个性化、特色化乡村旅游,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6%,把生态资本转化为惠民财富。
【各方声音】
施昌聪代表:近几年来,高楼镇乡村旅游发展规模日益壮大,产业类型丰富多样,发展方式逐步转变,涌现出一批高水准的示范典型。如五谷小镇、上龙生态乐园、禾竹茶文化博览园、幸福谷丛林探险项目等。但在发展过程中,因受体制机制、审批程序、要素保障等诸多因素制约,存在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不足、审批难度大、用地保障困难等问题。建议理顺管理体制。例如,成立市寨寮溪风景旅游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和规划建设、国土资源、文物保护等职能科室,对寨寮溪风景区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另一方面要成立风景旅游管理公司,剥离政府对景区市场运作的干预,推进景区市场化发展。建议旅游局等相关部门专题研究一套旅游项目审批程序,放宽政策,想方设法解决旅游项目的审批问题,促进旅游项目的落地建设。同时,加大资金投入,优先安排旅游用地指标,大力扶持发展民宿。
姜宗羽(人大列席人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议发展绿色效益农业,根据我市资源优势,发展番茄、杨梅、马蹄笋、茶叶等优势产业,形成区域性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实施绿色生态发展,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工程和畜牧生态养殖工程,探索新型农作制度和生态循环模式,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做深做透山水田园文章,积极开发“农家乐”等特色浓郁的休闲观光农业,使之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此外,可推进生态林业发展,发展林下产品经营加工,提升农业主体活力,积极培育有一定组织规模、规范化运作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
林森委员:集云山生态良好、环境优美,而且区位优越、资源独特,是完善瑞安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集云山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发,但在集云山开发利用中,遇到了诸多的困扰。“重塑集云山水,打造城市生态综合体”已刻不容缓。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定位,务实规划,打造一流城市养老健身休闲基地;生态优先,强化保护,实施绿化彩化香化美化;注重文化,彰显特色,传承集云历史文脉;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建立共享共赢的开发利用模式,有序推进城市生态综合体系列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