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社情民意 反映百姓呼声
——政协提案摘编
■记者 黄丽云/文 孙凛/图
关注老年人,倡导“文化养老”;重视环保,完善工业危险废物处置机制;注重共享,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强城市形象建设,推进飞云西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一份份高质量的提案,倾注了委员们的心血,也反映了我市百万群众的心声。
让普惠金融融入百姓生活
关键词:普惠金融 提案人:民盟瑞安市委员会
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建立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近些年各家银行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服务功能、降低服务门槛,扩大服务供给,但在山区、海岛的百姓并不能真正享受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
截至2015年末,全市金融物理网点146家,其中处于山区及海岛的网点仅为12家;按照2012年瑞安年鉴人口数分析,全市每8295人对应1个金融物理网点;而山区湖岭每26186人对应1个网点、高楼每16617人对应1个网点。
建议:
加强金融网点建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大财政支出或补贴,设立普惠金融服务基金,引导补贴金融机构到山区开展金融服务,要建立支农风险补偿基金制度,推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为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发展普惠金融保驾护航。其次,根据金融机构自身优势在农村地区设立便民金融服务点,通过“机具+人”结合电子商务在村超市、商店设立互联网+金融便民服务点,建立一家政府就按一定的标准给予奖励一家,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
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解决百姓金融业务需求。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用土地产权支撑农业生产经营的资信,在金融服务中酌情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要求,推广农村集体产权贷款、联保贷款、新农村建设等可复制和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产品;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试点。
同时, 还要创建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降低农业自然风险;组建农村金融宣传队,普及百姓金融知识。
倡导“文化养老”
关键词:文化养老 提案人:民革瑞安市总支
背景:
目前,我市老龄化社会现象明显,据相关部门最新统计,至2014年底,60周岁以上人口达19.69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5.99%。“文化养老”作为一种全新的养老方式,目前在我市尚处于整合、提升阶段,近年来虽取得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宣传引导力度不到位,学习平台保障不到位,体系机制发展不到位,并且由于城乡经济社会条件存在差距,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认知不一样,导致“文化养老”工作在各地发展不平衡,没有形成“文化养老”的社会氛围。
建议:
弘扬孝道文化,创设“文化养老”氛围。政府应加大“孝字当头,辅之以养”的宣传,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知孝、行孝”教育活动,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年一度的逐级评选“好媳妇”、“好儿子”等类似的评选活动。
整合现有资源,搭建“文化养老”平台。“文化养老”最好的载体是老年学校,应由市政府牵头整合老年大学和老年电视大学,研究建立全市统一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制定促进瑞安市老年教育发展规范,在财政经费和人员编制上给予大力支持。政府应把“文化养老”当作为民办实事的工程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合理规划布局,均衡“文化养老”发展。市政府把老市府大院内的档案局大楼或老的瑞安广播电视大学校舍通过办公用房统筹安排划归为西片区老年大学教学用房,解决目前老城区老年教育一座难求的现状。同时希望政府把各地的老人协会活动场所、空置的小学校舍、文化礼堂、祠堂等场所与老年学校共享资源,配置教学必要的设施设备,满足老年人的学习和活动场所。
丰富活动形式,提升“文化养老”内涵。把“文化养老”纳入全民文化的发展规划,通过定期举办老年人文化艺术节、文体赛事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文化养老”研讨、交流、讲座、论坛等活动,加强与宣传、文化等部门合作、参与各级各类重大活动演出,培育一批“文化养老”活动特色项目和品牌,做到“学有阵地,乐有载体”。
加快完善工业危险废物处置机制
关键词:工业危险废物 提案人:王稳 李洁
背景:
我市工业危险废物主要种类有:有色金属冶炼污泥、电镀污泥、制革污泥、化工污泥、废酸、机械乳化液和废机油等。据2014年环境统计,我市2014年年产生危险固体废物量约22300吨,其中自行利用165吨,外运委托利用处置量为18900吨,处置利用率为85.49%,而分散贮存于企业约10000吨废矿物油;以及年产生废酸6000吨,并未在统计之列。近年来,通过六大工业重污染行业整治,电镀企业入园,《新环保法》的实施,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情况有明显好转,但仍然不容乐观,需要政府引起高度重视。
建议:
提高处置能力,促进资源化利用。要尽快建立废酸处置中心,且积极引进和推广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的先进技术。通过专项整治关闭低小散污染企业,整合扶持提升合法合规企业,提高企业自身对危险废物管理能力,引导企业对危险废物进行循环利用。
加大政策扶持,鼓励企业申报危险废物转运贮存中心,有效缓解危废处理难的压力,降低危废处理成本,平稳危废处理市场价格,同时可降低环境安全隐患,减轻环保部门的监管压力。
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对危险废物监管效率。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严格落实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
加强宣传指导,提高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加强《新环保法》和《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宣传,并且建立企业危废专管员制度,指导企业不断完善危废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企业危险废物管理能力,从源头加强对工业危险废物的管理。
飞云西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 提案人:陈丽华 王黎然 韩丽华 陈钢强 陈钦益 陈晖
华小波 李刃 邵郑梅 谢淼 叶伟东 张秀玲等
背景:
飞云西路街区位于旧城以西,地段紧邻飞云江,历史上曾是瑞安物资集散中心而比较繁华。该街区目前存在不少问题:保护意识淡薄,街区风貌渐失,相当一部分明清民居都已如“碎片”,风雨飘摇,街区整体风貌也随时间推移破坏加剧;缺少资金投入,保护不能到位;缺乏统筹安排,部门协调困难;人居环境差,设施建设落后。该街区地处老城区,存在着人口稠密、房屋残破、市政设施不配套的情况。
建议:
打造文化街区,提升城市形象。利用飞云西路现有的古建筑现状布局、历史人文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整体打造街巷空间格局、历史建筑要素等物质文化遗存,激活街区功能,发展有文化内涵的传统商业,塑造具有传统风貌和独特历史文化特点的旅游休闲、商业服务、生活居住综合功能区。
尽快落实资金,启动改造工作。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是当前我市亟待实施的民生工程,市政府要尽快把打造飞云西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落实财政经费。
制定运作模式,推动改造工作。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的模式,由政府做好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历史街区沿街房屋采用承租权集中方式,鼓励有实力的公司开展专业运营,全面负责街区的特色策划、招商规划和市场营销。
结合城市建设,突显街区特色。飞云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应集再开发、修复和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区改造建设,依靠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原则,进行改造提升,拆除违章建筑,调整历史街区的建筑密度,逐步降低人口密度,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完善改良内部生活设施。
引入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脉。打造飞云历史文化街区重在保护街区传统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将街区重新定位,引入传统文化,将有形的历史街区与无形的历史文脉紧密结合,融合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