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5版:学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被“家长群”捆绑、加孩子微信被屏蔽、孩子参赛忙拉票……
家长,要学会在微信中“突围”

    被“家长群”捆绑、加孩子微信被屏蔽、孩子参赛忙拉票……

    家长,要学会在微信中“突围”

    专家:微信里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空间

    孩子参赛家长忙活微信拉票

    专家:

    微信投票切不可本末倒置

    加孩子微信却惨遭“屏蔽”

    专家:应杜绝家长群“变味”

    家长让孩子参加某些评选活动,无非是想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或者是拓宽孩子的视野。只要孩子参与了,肯定会有收获。能够让孩子找到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并乐在其中,这才是让孩子参加活动的主要目的。

    家长在微信朋友圈里拉票,已经违背了参赛的初衷,而这种评选方式让孩子实力的比拼演变成了家长人脉的比拼。对于家长来说,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世界,总是想通过某种方式帮助自己的孩子。只注重票数的增长,而忽略孩子在活动中的参与,就本末倒置了。

    在与童妈聊天的过程中,童妈的手机微信提示声不断,除了随口“附和”下坐在对面的我,她的眼睛几乎一刻也离不开手机屏幕。

    耐心等待她与手机里的“朋友”聊天告一段落后,童妈告诉我,这位“朋友”是儿子所在早教班的家长群。

    家长群是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工具,应保持家长群的纯粹性,尤其要预防家长群变味成广告群、购物群,甚至是八卦群。家长要保持主见,减少无关信息的干扰。在自媒体时代,每天看到、接收到无数信息,如果不对信息加以选择,就会难于清晰思考,也许会陷入消极之中,影响自己的所思、所感、所为。一些家长群还会出现家长“炫”娃现象,“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家长需要做的是发掘自家孩子的优点,找到适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法。同时,若在群里过多地展示、暴露自己的私人空间和生活,或者武断、莽撞、不顾他人感受地发表个人言论,均属不雅、不妥。

    为了让家长群能够正确发挥作用,建议在建立家长群的时候,最好事先订立一个规则,比如规定,群里只能发布相关信息,拒绝广告、晒娃等。

    王女士的女儿是一名初二学生。最近,王女士时常感觉孩子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前些日子,王女士加了女儿的微信。

    此后,王女士便在微信“驻扎”下来,女儿在朋友圈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立马评论回复,以示关心。可在女儿看来,妈妈的这种做法让她觉得十分不自在。“有时候在朋友圈发发牢骚,妈妈就以为我出什么事情。虽然知道她这是出于关心,但是次数多了之后,就会感觉十分心累。”

    记者随机调查发现,诸如此类情况不胜枚举。孩子们反映,父母加了自己微信后,发朋友圈都会多一份警觉,就怕发了什么不对家长口味的信息,回到家会被家长“左右夹击”地说教。几次之后,有些孩子就直接把父母“屏蔽”了。

    采访中,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做法不理解,始终强调自己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然而,他们的一些做法没能被孩子接受,也由此引发了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紧张。

    一些家长在与孩子的微信互动中,处处碰壁。不过,也有部分家长做到了与孩子在微信中“和谐相处”。他们建议,孩子在“朋友圈”所发的动态最好采取只看不评论的方式。

    只要孩子没有偏离正常的成长轨迹,就应该给他们留出成长的空间。青少年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希望家长过多涉足自己的学习生活圈,主要表现为孩子想要摆脱父母的监管,对父母的话开始出现抵触、挑战情绪,心里话不愿让父母知道,反而愿意跟同学、好友分享。

    青春期的孩子都想独立,如果想要成为孩子的朋友,父母要选择尊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要有意识地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长能把孩子当成朋友,坦诚交流、平等对待,相信绝大多数孩子能够接受父母在自己的交际圈中出现。但在现实中,父母往往以“监督者”的角色在孩子的微信朋友圈中存在,自然不会受孩子欢迎。父母难进孩子微信朋友圈的背后,是需要父母重新定位如何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问题,需要反思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能否跟上时代发展、满足孩子需要。

    “5号是我儿子,请大家捧捧场,最好帮忙转发下,谢谢了。”下面还附带了一个投票链接。眼看着投票进入最后阶段,陈先生几乎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微信群,发动身边的亲友为儿子拉票。

    如今大大小小的微信投票活动层出不穷,甚至是针对几个月大的宝宝,也有诸如“宝宝秀”等微信投票活动。一到活动投票阶段,家长们就变身微信积极分子,发动人脉为孩子拉票。

    手机上的票数你追我赶,手机屏幕后的家长也是拼尽全力。

    被微信“家长群”捆绑的家长

    近年来,家长群越来越活络,一个家长“身负”好几个家长群的情况十分普遍。像童妈孩子刚上早教,除了早教班的家长群,还有其他额外“课程”的家长群。

    自打孩子出生以来,童妈就一门心思全扑在孩子身上,现在孩子长大了一些,上了早教,她们业余时间也被这些家长群充斥。开始的时候家长们聊的都是孩子们的事,随着家长们越来越熟,家长群里开始晒娃、唠嗑、聊八卦、发广告,有时手机一会儿没看,未读信息就已经几十上百条了。

    建立家长群之初,明明是想更多地了解孩子的信息,没想到越来越感到被这些家长群“捆”住了手脚。

    (吴超琪 整理/采写)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两会特别报道 进行时
   第00003版:两会特别报道 进行时
   第00004版:两会特别报道 进行时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两会特别报道 八面风
   第00007版:八面风
   第00008版:聚焦点
   第00009版:议事厅
   第00010版:议事厅
   第00011版:聚焦点
   第00012版:广 告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家长,要学会在微信中“突围”
瑞安日报 学周刊 00015 家长,要学会在微信中“突围” 2016-1-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