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留给人间大爱
■陈桂芬
一个人的苦乐,绝非来自外界,而是来自于内心。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有价值,应用一条较为崇高的标准来衡量:用行动诠释爱心,让奉献成为快乐。今年1月5日晚上,93岁的瑞安离休教师彭秀兰寿终正寝,不带一丝遗憾地走了。她晚年十多年来捐资善款50多万元,身后捐献遗体作为医学教学,用爱心感动了一座城,无愧于“道德模范”和“省级优秀离退休党员干部”称号。
彭秀兰年轻时,丈夫积劳成疾去世,儿子也不幸离她而去,年老时又失去女儿,成为一个孤寡老人。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和磨难,她总是坦然面对现实,面对人生,对党忠心耿耿,奉献爱心,书写了一个普通党员朴实无华的人生。
彭秀兰老师生前的生活方式与许多人截然不同,委屈了自己,温暖了他人、温暖了社会。晚年的她,一直独居陋室,一台煤气灶、一台冰箱、一台小电风扇,算是家中最有价值的家具了。她经常卧病在床,很需要别人的帮助,但她坚决不叫保姆,而是把雇保姆的钱省下来,帮助一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她说:“我的钱全是政府给的,应该回馈社会。我不强求社会上每个人都这样做,但我要为社会传递正能量。”朴实的言行实践了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员干部上了一堂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教育课。
捐献器官是需要勇气的,而彭老师把遗体捐献出来作为医学教学,这是令人震撼的精神力量。她曾经告诉笔者,这样做可为国家节省土地与殡葬的费用,丧事简办,移风易俗多好啊。她生前已经把财富捐给社会,离开这个世界时,捐献的不仅是一具遗体,更是一种让人永远向善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