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时膝盖负重高达240公斤
学会正确登山,不给膝盖留下隐患
■记者 蔡玲玲
登山是一项很受欢迎的户外运动,但频繁登山却是膝盖疾病的罪魁祸首,很容易导致膝盖软骨被磨坏。日前,记者从市人民医院骨科处了解到,登山用力不当,或是不适宜登山的人群勉强进行登山锻炼,会给膝盖损伤埋下隐患。
医生:
并非人人都适合登山运动
“我们常常在长时间登山后,感觉膝关节酸痛,行走吃力。因为人在登山时,腿是弯曲的,全身的重量转移到膝关节上,导致膝关节的压力增大。” 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吴建伟说,经常登山的人,膝关节处的半月板及软骨就会频繁遭遇磨损,容易造成膝关节、踝关节慢性损伤、关节过度磨损,进而继发关节炎。
吴建伟说,膝关节的负荷,会随人体的运动和步态方式变化而变化,平躺时膝盖的负重几乎是零,站起来和平地走路时负重是体重的1~2倍,上下坡或上下楼梯时是3~4倍。也就是说,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平路行走时两边膝盖各承重60公斤,但登山时膝盖负重竟变成高达240公斤,可想而知膝关节的任务艰巨。
“有一句俗话‘上山容易下山难’就是这道理。”吴建伟介绍,下山时膝盖承受的压力比上山时更大,这是因为下山,膝关节不但要承受人体自身重量,还要负担下冲的力量,就是地球引力和山体坡度形成的人体下冲,而且速度越快,对膝盖产生的压力就越大。
“从锻炼身体的角度来说,积极参加锻炼对身体是有利的。但任何运动适可而止,不可过量。”吴建伟说,这是预防运动损伤最关键的,包括走路在内的任何锻炼都应该有度,多少为适度,这要看个人的身体情况。一般来说,锻炼后应该微微出汗,身体舒适为宜。相反,如果锻炼后精神不好,疲惫、累,甚至关节疼痛,那就是过量。
“由于膝关节是‘皮包骨头’,缺少肌肉及脂肪的保护,得不到充足的热量供应,因而温度比身体其他部位低,做好防寒保暖很重要。” 吴建伟提醒,膝关节最怕湿冷,锻炼前若不做好准备运动,还容易引起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拉伤等。因此,登山并非人人都适合,体重较重、患有膝关节炎、髌骨不健康的人尤其不建议选择。
户外爱好者:
登山要穿对装备注意姿势
“登山时,一定要穿舒适的运动服,合脚的登山鞋必不可少。此外,还要携带登山杖。”我市户外运动爱好者、驴友老陈告诉记者,登山杖可以减轻负荷,特别是上山时,能将腿部、臀部、背部的部分压力转移到手臂上,上肢分担了下肢的运动负荷,会感觉多出了一条“腿”。
很多市民对登山存在误区,以为登山运动不存在技巧,就是跟走路差不多,只是往上走而已。“其实,盲目登山容易给身体造成伤害,而正确登山,能够减少对膝盖的损伤。”老陈说,“当大腿过度劳累的时候,走路时就要把腿部伸的笔直,这样可以减轻大腿肌肉的负担,暂时放松肌肉,但是却很容易造成膝盖劳损。”
“下山猛冲对膝盖是最致命的,下山的时候也有技巧。”老陈介绍,正确的下山方法应该是: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脚站好才把重心移过去(不是重心放在前脚上往下砸),永远要有一只脚支撑在地面上,尽可能减少负重;可以横向斜走下山,成大Z字型;陡峭时可以侧身下,比正面下要安全的多。登山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包括拉伸,让关节、肌肉、韧带等得到良好的预热。也可以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关节润滑夜的分泌。登山者出发之前要正确评估自己的体力和户外能力,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