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完成100个E邮柜、260个农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点建设
城乡电商打通网销“最后一公里”
本报讯(记者 金邦寅)“你看,这家网店有特价活动,一箱牛奶比超市里还便宜20多元,赶紧帮我下单。”足不出村,在家门口的村邮乐购点上网购买日用品、服装和家电,这对家住莘塍街道上村的涂女士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去年我市完成100个E邮柜(收件宝)、260个农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点建设,开放公共场所免费无线网络接入场点60个,为众多百姓打通了网上销售网络的“最后一公里”。
昨日,走进莘塍街道上村村的“村邮乐购”服务点,记者看到,原本的一家小型超市如今成了“村邮乐购”的一个服务点,这也是我市“电子商务进万村”的试点之一。
村民涂女士就是这家“村邮乐购”的会员。以前,她因为对电脑操作不熟悉,无法上网购物,只能坐公交车去市区商城、超市购买。在服务点内初次尝试网购成功后,她的购物习惯随之改变了,如今家里的日用品基本是通过网上平台购买。
“网购价格相对实惠,买东西也方便,想买什么东西不用大老远跑商场逛超市。村里很多老人不懂电脑,老板会帮忙挑,挺好的。”涂女士说。
据了解,在“村邮乐购”服务点里,除了购买日常用品外,店内还安装了由中国邮政提供的网络购物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村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将现金支付给商家,由商家帮忙网上付款。货物到达后,村民可以直接到店内验货、取货,还可以换货、退货,既保证了质量,又让一些不会上网、没时间上网的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实现网上购物。
这家“村邮乐购”服务点的老板包立欢说,自己开了8年的小超市,4个月前开始尝试电商销售模式,既方便了村民,也让店里的营业额翻了一番,目前店里的会员有近百人,大多是村内的老人。此外,网购平台上的其他功能,也方便了网上进货、记账理货,给他的经营提供了便利。
据了解,这些农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点目前主要以让村民体验网购为主,接下来他们还将通过筛选,让我市的一些特色农产品进入网购平台,推向全国,为农户销售农产品打开一扇新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