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财富榜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波三折成功栽培出“北虫草”
“海归农夫”朱明丹闯出农业新天地
朱明丹展示自己的农副产品

    编者按:

    都说大城市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最佳舞台,其实,农村同样大有作为。在我市有一批新生代农民,放弃都市生活回到农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新的思维,充分发掘乡村资源,在农村闯出了一片新天地,给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培育和树立身边的好榜样,展示新生代农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本报从今日起陆续推出“新生代农民创业故事”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一波三折成功栽培出“北虫草”

    “海归农夫”朱明丹闯出农业新天地

    ■记者 潘敏洁/文 王鹏洲/图

    经历过一次次失败后,他终于成功栽培出了北虫草,并实现了产业链延伸。在他的带领下,囿于生产金银花、红豆杉的九潭金银花种植加工场,闯出了更广阔的天地,升级为温州市九潭正博农产品有限公司。他就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朱明丹。

    寻觅农业项目

    今年,朱明丹29岁,2010年,他从新加坡留学回国后,在杭州做起了出租房生意,可是并不顺利。此时,他的父母希望儿子回家帮忙打理生意,虽心有不甘,但他还是遂了父母的愿望回到了瑞安。

    原来,他的父母在高楼经营一家九潭金银花种植加工场,颇有名气。在他父母的精心经营下,九潭金银花成了“富裕花”,平均年产值保持在500多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并多次被评为农业龙头企业。

    然而,朱明丹并不安于现状。2010年,“九潭正博”从旧厂房搬进了建筑面积约2800平方米的新厂房,这为朱明丹多样化经营农业项目提供了“土壤”。他说,其实早在2009年,他们就尝试过种植中药材白术,但由于种植门槛低,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经济效益并不尽如人意。

    虽然失败了,但启发了朱明丹。“要想从土地里赚钱,就得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增强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那么,哪类农产品具有潜在市场竞争力呢?

    于是,朱明丹和他父亲跑全国各地物色新项目。“当时考察了一些水果、中药材等,都没有中意的。”他说。直到2010年下半年的一天,他在网络上遇见了“北虫草”,它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与青海冬虫夏草同属于真菌门虫草属,有相似的药用和滋补功效。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保健意识也在加强,所以北虫草的生产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如果能栽培出品质高、价格实惠的北虫草,应该有不错的市场。”朱明丹思忖着,便于次日动身来到武汉的一家所谓的北虫草研究所。

    “对方不让参观,说要先交钱才能参观学习,并承诺不仅传授种植技术、方法,培育成功后还包回收。”虽然心存疑惑,但朱明丹还是交了1万多元的学费。

    学成归来后,朱明丹满心期待地开始了北虫草栽培之路,然而这条路走得并不那么顺畅。

    “一波三折”取经路

    根据研究所传授的技术,“九潭正博”投资了10多万元开始尝试种植。在厂房二楼一个约500平方米的房间内,叠放了一盆盆培养基,并喷洒上菌种,同时控制室内温度与湿度。当时培养基确实出现了变白转黄的良好情况,但就是不出草。

    “当时心里还是挺相信研究所的,想着再等等可能就长出来了。”朱明丹苦笑着回忆道。结果培养基全部发霉了,于是朱明丹和他家人又跑到武汉,却已经找不到这家研究所了。

    “技术是假的,研究所是假的,虽然难过,但是想的更多的是,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我们种植不出来?”朱明丹说。当时年仅23岁的他并不想就此放弃。

    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又在网络上搜寻信息,找到了江苏一家虫草合作社。朱明丹说,实地考察发现,这家合作社有大面积土地在种植北虫草,学习了一周后,他还请技术人员上门指导。

    同样在二楼房间内,他们开始了第二次试种。当时培养基有出草,但是感染率很高,实际产量仅100多公斤,比预计产量少了一半。跟技术人员进行探讨后,问题出在细节把控上,比如无菌操作不到位、没有时时注意温度等。

    对症下药,朱明丹开始了第3次试种。事前还对工人进行了操作培训,然而这次面临了有出草,但长到一半就停止生长的情况。经过观察,他们发现靠近加湿器的虫草长势很好,偏远点的就稍差。

    一次次失败给朱明丹积累了不少经验,也促使他大胆地将室内种植转变为大棚种植。“温室大棚相较于室内栽培,虽然投入的资金要大很多,但是能较好把控温度和湿度,而且可以降低电力成本。”朱明丹说。

    大棚栽培终获效益

    2011年下半年,“九潭正博”投资200多万元,在高楼镇南二村的田头,建起了16个温室大棚,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并购入控温控湿设备。

    同时严格把控细节,为北虫草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我们把大棚内的灯管换成二极管,它几乎不会产生热量,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朱明丹说。据介绍,北虫草对温度极度敏感,比如接种时要降温至16°C以下,进入发菌期,温度保持在16至20°C之间。

    北虫草属真菌类虫草,对无菌操作的要求也很高。为此,朱明丹想出运用传输带,以减少人员流动,降低感染几率。在大棚内,只见一条传输带似长龙般,贯穿在大棚与大棚间。

    “在入口处把一盆盆培养基放置在传输带上,输送到一个个大棚内。仅花费几千元,就改变了以往由工人动手搬入棚内的传统方式,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降低了虫草感染几率。”朱明丹说。

    在原料选择上,他们选用新鲜、无污染的大米、小麦,以及各种蛋白胨和葡萄糖作培养基,不但产量高,颜色也好看。而菌种是北虫草的生命力来源,朱明丹指着大棚内的一台机器说:“这是液体菌种培养器,我学了半年多才掌握了这门培养技术。”

    当季,“九潭正博”栽培的北虫草产量达到了2吨,产值80多万元,每公斤利润高达30—40%。经过多年发展,“九潭正博”的北虫草逐步走上正轨,平均年产量达6吨,年产值达240多万元。2015年,“九潭正博”的北虫草被我市评为科技创新项目——“食用菌蛹虫草引种及高效栽培技术提升与示范”,并获得20万元补助资金。

    延伸虫草产业链

    然而随着北虫草栽培技术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市场达到了饱和状态,批发价从高峰期的1000元/公斤降到了200元/公斤。这令“九潭正博”决定于2015年下半年暂时停止栽培北虫草,而是把精力投入到了北虫草延伸的产业链——北虫草酒。

    “每次栽培完北虫草,使用过的培养基如何处理成了问题,无奈我们只能将其堆放在厂房的空地上,每一季有5万多公斤,空地上都堆积如山了。”面对此番情景,朱明丹想着培养基多以大米为原料,而黄酒的原料也正是此,何不将其酿成北虫草酒,既解决了培养基处理问题,又延伸了产业链。

    高楼人对酿酒再熟悉不过,2011年过年时,朱明丹的父母用培养基酿了两缸黄酒,2个月后酿缸里飘出了酒香。这个酒会不会含有虫草成分呢?他们把酒送到温州一家研究所检测,结果显示里面含有很高的虫草药用成分。

    2012年,“九潭正博”着手申请QS认证,同时投入酿酒设备,开始经营酒类产品。眼下,该公司拥有的酒类产品已有3种,其中北虫草酒的价格高于普通黄酒的20%,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还根据客人需求定制推出了“月子酒”。

    接下来,“九潭正博”计划研发栽培红菇,它属于人工栽培难度较大的品种。“我们长年与研究所保持合作,希望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从而抢得市场先机。”朱明丹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在现场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塘下这一年
   第00009版:今日塘下·塘下这一年
   第00010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1版:百姓事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乐周刊
   第00015版:乐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海归农夫”朱明丹闯出农业新天地
瑞安日报 财富榜 00004 “海归农夫”朱明丹闯出农业新天地 2016-1-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