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一门满分奖励1000元,两门满分奖励2000元……
期末考来临 家长“悬赏”管用吗?
■记者 孙文静
“我妈妈说期末考试一门考满分奖励1000元,两门满分就奖励2000元。”我市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小王下课后跟同学炫耀妈妈给自己的期末考试奖,小王说要争取考两门满分,就可以拿到奖励买自己早就喜欢的一款1400元的仿真汽车模型,引来不少同学羡慕。
寒假即将来临,全市中小学生都将进入期末考试模式。为了激励孩子取得好成绩,家长们千方百计想尽各种奖励办法。
孩子考试考得好,该不该给物质奖励?该给什么奖励?用什么方式给?网友纷纷发表言论,要懂得通过科学奖励引导孩子,并且把握好奖励的尺度,对于孩子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网友对物质奖励褒贬不一
@温茹茹:物质奖励是最直接也是最现实的奖励, 这种奖励较有效果。给孩子提供一些物质奖励,能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对孩子取得好成绩的充分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怀和期望,有利于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AYUMI: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应该做的事,不能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全依赖奖励。聪明的家长应该在如何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下工夫,而不应简单地用物质奖励办法,否则有可能引起孩子的攀比和一味追求物质奖励的心理,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不利。
@神仙道:物质刺激对孩子短期内提高成绩也许有效果,但不利于长远发展,长此以往会让孩子误认为成绩就是和物质奖励挂钩的,把分数当做奖品的交换条件。
@万人迷我志龙:给小学生一点物质奖励挺合适,对小学生适当引导,可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初中生和高中生对钱物都有了一定的支配力,把握不当,很容易使奖励变成“诱惑”,还会造成同学间的不良攀比风。我的主张是少奖为主,精神奖励为主,物质享受为辅。物质奖励只能给他喜欢的衣物、玩具、学习文具之类,不宜直接‘发奖金’。
@情绪小姐:不要把物质奖励变成贿赂。当你因孩子不愿服从要求而不断增加奖励数额时,就成了“贿赂”。在一段时间内,家长应该坚持一贯的原则和奖励制度。另外,家长给孩子的物质奖励不宜过多,也不宜价值过高。
@喵喵: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家长认同。用赏识的眼光看孩子,孩子会越来越能干,孩子需要奖励,这其中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人说,好孩子是哄出来的,其实奖励孩子是门艺术,需要家长用心研究,把握好尺寸。
要以科学奖励激励孩子成长
@辣妈一枚:代币法是一种延迟满足的方法。比如对于低年级孩子,可以采用集满多少小红花,可以代替实物奖励,可以多看半小时电视等。如果对于高年级孩子,可以奖励他们去旅游。特点在于,当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时,不是立刻就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延迟满足,有利于好习惯的养成,使合理行为有意识的重复出现。
@花狼: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都希望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家长必须紧紧抓住孩子心理上的兴奋点,用奖励的手段去调节、培养、促进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不管哪种奖励方法,家长必须要做到不要随便许诺,一旦许诺了,就应该兑现。很多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家长答应带去旅游,但因为太忙而无法兑现,孩子会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回忆:家长不能在孩子每次表现出好的行为时都给予奖励,要随机地给予孩子不同次数、不同强度的奖励,才能使奖励更有效。
@早昂:奖励既不能太物质,也不能过于频繁,时间长了,孩子会养成没奖励就不办事的恶习,应当是在孩子克服困难,取得了重大进步时,才能使用奖励。
@带上你的猫去流浪:物质奖励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得当,可以激励孩子;把握不好,则容易变成“交换”。所以,物质奖励最好和精神奖励并举。
奖励的不仅是结果还要看过程
@染指温暖:奖励作为一种表扬的手段,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只看结果,还要看过程。孩子明明很努力了,可是却没有取得理想成绩。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直接一顿批评,孩子就会显得很委屈。家长应该冷静分析对待,发现孩子的努力,即使这次没有成功,也要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只要孩子是努力的,就应该得到表扬和奖励,家长再帮忙分析失败的原因,和孩子一起改进,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chen:奖励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可以更好地发展,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和进步。因此,无论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哪个方面取得了成绩和进步,父母都应该对其进行适当奖励,否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重学习成绩、轻综合能力”的错误观念,阻碍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HH:十个手指有长有短,每个孩子的智力也是不一样的,家长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去制定小目标,让孩子觉自己得能够做到,他就会有信心有动力去做。有些孩子本来成绩就不好,家长却要求孩子取得满分才会给奖励,这对于孩子来说,奖励固然吸引,但是他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得满分,试问他哪来动力去争取?给孩子设立目标,不能过高,只要孩子有进步我们都应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