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个日日夜夜,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项目部、监理单位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
飞云江六桥的“成长”故事
大桥总长1884米,双向六车道,预计2016年3月主桥合龙
■记者 苏盈盈 见习记者 苏梦璐
细雨朦胧,江水悠悠而下,小船儿在江面荡漾,横跨飞云江的六桥工地上,工人们顶着寒风细雨加紧施工,为早日打通仙降、陶山两地的交通天堑而不懈努力。
近日,飞云江六桥工地上传来喜讯:温州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局通报了2015年度温州在建公路工程执法大检查情况,我市104国道温州西过境公路瑞安段(飞云江六桥)工程项目综合评比排名第一。
“‘第一’,是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换来的,是300多号人的坚守换来的。”走进六桥工地现场,项目部的工作人员无不感慨。
建设这样一座大桥并非想象中那般简单,“第一”是如何斩获的?大桥是如何建造起来的?请听飞云江六桥“讲述”“成长”的故事……
[关键词:齐心]
抱团“啃”下政策处理难题
自述
首先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我来自“飞云江大桥家族”,名字叫“飞云江六桥”。
大家熟悉的104国道温州西过境公路瑞安段(飞云江六桥)项目是省重点工程,途经永嘉、鹿城、瓯海、瑞安、平阳、苍南,全程103公里,是温州公路网的一条大动脉,其中瑞安段长17.1公里,而我就是104国道温州西过境交通线瑞安段的必经之地,横跨飞云江,贯通仙降、陶山,是飞云江南北岸跨江建设项目。
我的亲朋好友道路、桥梁等工程建设都离不开征地拆迁、管线迁改、青苗补偿等政策,我也无例外。听工地上的负责人说,我的成长涉及拆迁民房107间共计约1.54万平方米,厂房18家共计1.7万平方米,工程需用地约1080亩,涉及仙降、陶山27个村,其中821亩为村集体用地。
政策处理是我成长历程中遇到的第一道关卡,处理妥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处理不到位,方法不对头,将使征地、拆迁工作困难重重,将直接影响我和大家见面的时间。
很庆幸,我遇到了一批关心爱护我的工作人员。
旁白
104国道温州西过境公路瑞安段(飞云江六桥)建设指挥部副指挥刘嘉庆介绍,早在启动建设之前,104国道西过境公路瑞安段(飞云江六桥)建设指挥部、工程施工项目部、国土部门、仙降街道和陶山镇等单位齐心协力,工作人员启用“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方式,走村入户做工厂业主、村干部和村民的思想工作,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提前分析可能出现的利益纠纷,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征地工作全部完成。
然而,好事多磨。飞云江六桥便道通过陶山桐江村,需要征用8亩自留地,涉及40户村民。由于该40户村民担心村委会对征地补偿分配不公,损害利益,不同意便道施工。
如果不说服群众,不主动去做群众工作,问题解决不了,势必影响施工进度。
为此,指挥部和陶山镇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向村民解释征地政策,还发动村干部及亲友等人开展劝说,使他们认识到这是一项惠民工程,飞云江六桥建成后将使附近广大老百姓受益。
最终,村民被真诚所感动,在协议上签了名。
[关键词:专心]
攻克技术难关,刷新“进度条”
自述
2014年5月14日,是令人难忘的一天。那天,我的主墩首桩开钻,拉开开工序幕,尽管开钻仪式很简短,天公也不作美,还是有好多人到场庆祝,好不热闹。
这600多个日日夜夜,指挥部、工程项目部、监理单位齐心协力,克难攻坚,300多个工人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日夜悉心照顾,刷新施工“进度条”,让我的身体一天天壮大。
一个工程施工进度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汗水,何况,我横跨飞云江,水上施工对工艺提出更高要求。
我身体主跨跨度大,技术部门给我制定了悬臂挂篮施工方案,也就是说,我横跨在江面上的身体部位(主桥)是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一个块段一个块段浇筑而成的,引桥部位采用预制T梁。
有一次,我听到项目经理孙建军在和工人说,施工过程中必须恰到好处地掌握每个块段两端的受力平衡,同时还要考虑台风、雨水、潮涨潮落、航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防止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梁体倾覆现象。此外,由于块段之间是相互“咬合”的,必须严密控制桥梁形体变化,将变形量严格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否则很可能引起梁体倾覆,挂篮落水。为此,项目还引进第三方监控单位,随时随地监控我的身体状况,使我的身体健康成长。
悬臂挂篮施工以来,一切安然度过,1月11日,我的主桥边跨顺利合龙,只待主跨中间一段最后合龙。
旁白
挂篮施工是指将主桥每个墩上的桥梁梁体分成为0#、1#、2#、3#等若干个块段,将主桥墩顶上的0#块段施工完毕后,在0#块段两端安装钢结构挂篮,分别对称施工1#块段,随后挂篮再移动至2#块段位置,浇筑2#块段……直至整个梁体施工合龙完毕。一节节块段的施工就像汽车吊的臂杆一节节水平悬出,这一工序对技术要求十分苛刻。
项目总工程师狄永强告诉记者,飞云江六桥建设过程中有不少难点,一是主桥超长桩,主桥桩基深100多米,桩径2米;二是承台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产生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承台内部温度太高,出现内外温差,容易造成承台混凝土开裂,且在水中施工,难度较大;三是主桥施工为悬臂挂篮施工,施工过程的安全、质量及线性尤为控制的难点,以主墩为中心,利用挂篮对称地向两端移动,实施梁段施工。
[关键词:放心]
质量把关“一丝不苟”
自述
工地上,总有工人忙碌的身影,他们不分昼夜、晴雨地照顾我,看着自己一天天壮大,我好兴奋,期待早日和大家正式见面。
或许,有人会担忧,赶进度是否影响了我的体魄?放心!质量安全,项目部抓得很紧,何况,还有指挥部、监理单位、监控单位盯着呢。
记得施工人员在浇筑29-11#桩基那天,专监胡洪伟从中午11时许就忙开了。他比施工人员提早3小时到场,检查该工序的施工准备情况,为接下来的旁站做“热身”。
旁站,其实就是大家所说的“盯现场”,这期间,他要监督施工准备是否充分,施工工艺是否正确,所用材料是否合格,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是否管理到位。
看似不出力,其实十分辛苦。当天,从11时到22时20分许,胡洪伟一刻没有离开29-11#桩基,时刻注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午餐、晚餐就在工地上吃快餐解决。
旁白
“要速度,更要质量。”项目副经理边晓峰说,他们投入100多万元购进智能张拉设备、数控钢筋加工设备等先进设备用于施工,施工现场还有10多名技术管理人员,他们对质量把关严格做到“一丝不苟”,比如钢筋下料尺寸正确与否、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安装钢筋位置是否正确等,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
“工程质量环环相扣,因此监理人员必须把好自己的关口。”104国道西过境瑞安段飞云江六桥总监左玉贤说。
或许很多人不清楚,监理是什么角色,在大桥建设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其实,监理单位的职责是:严把工程质量关、安全关,在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抢抓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为此,监理工程师要经常驻守在施工现场,紧盯每一道施工工序、每一道施工环节。
[关键词:安心]
“最美工地”暖人心
自述
如果要来看望我,要记得戴上安全帽,否则入口处的安全管理人员一定会将你拦下。除此之外,安质部还在工地上打造了一道道“安全关卡”:安全知识培训、班前安全大讲台、安全警示镜……
在施工现场,还设置了多位专职安全员,他们是每天都穿梭于施工现场的每个角落,检查施工现场所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在这儿,紧张的工作环境之下,也不乏文体活动。每日夜幕降临时,“职工之家”灯火通明,不时传来阵阵欢呼声,白班工人的“夜生活”开始了:打羽毛球、乒乓球、台球、沙袋……
旁白
“请正确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走在飞云江六桥的工地上,带有可爱卡通标志的安全警示随处可见,时刻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有了安全保障,还要有家的温暖。”安质部部长马春雷说,工人远离家乡来瑞安工作,工地又在偏远的江边,他们在项目驻地开辟了一处文体活动室“职工之家”,在住宿区设置无线网络,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此外,办公室还为工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邮寄或带领包裹、购买火车票、复印身份证、下载电影电视剧、网上交话费、拍摄工作照等多种便利,通过这些举措,使工人在外工作有了家的感觉。
2015年12月,104国道西过境公路瑞安段(飞云江六桥)获评“温州市交通质安文化建设‘最美工地’”。
[关键词:乐心]
预计2016年3月主桥合龙
自述
制服淼淼江水,平安快速过江,是仙降、陶山人民的夙愿,也是我的期待,希望我长大后可以方便两地的百姓,促进两地资源互补、经济互惠、文化互荣、民生交融。
设计师为我设定的身长是1884米,主跨120米,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80千米/时,我长大后,来往于仙降和陶山的车子就很方便了。
打通云江天堑,方便百姓通行,这只是我的愿望之一,更值得我期待的是另一个梦想。
众所周知,胶鞋是仙降街道的支柱产业之一,拿到了国字号“金名片”,针织产业是陶山的主导产业之一,囿于江水阻隔,一直以来无法实现完美互补,而我的出现有望实现两地产业布局的融合,将“陶山袜子”穿进“仙降胶鞋”。
我一定会茁壮成长,期待大家见面的那一天!
旁白
“飞云江六桥将连接仙降与陶山,是融进魅力瑞城的靓丽标志物,将融入温州地区的交通大动脉104国道。”104国道西过境公路瑞安段(飞云江六桥)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许锦业说,以前平阳、文成、瑞安高楼前往温州,要开车经过高速公路桥或飞云江大桥,今后可以直接从104国道西过境公路经过,时间缩短30来分钟,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打通S330(新56省道)和瑞枫公路两条横向道路,使仙降、陶山成为承接江南、辐射西部、联通温州的瑞安中部新兴经济体。
交通的提升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互动,促进两地经贸间的合作与交流,飞云江六桥通车后,两地的产业链配套将会更顺畅,同时还将形成两地区域经济的优势互补。
[建设花絮]
600多个日夜的
坚守
1、烈日下,工地上的汗水
7月的一天,烈日当空,工人抹了一把汗水,和身边的工友嘟囔道:“这太阳,毒辣得很!”
“小张、小陈……来喝碗绿豆汤吧,解解渴!”办公室工作人员为大伙儿送上了冰镇绿豆汤。
项目党支部书记郑德玉说,夏日的六桥工地上,这是常见的一幕。炎炎夏日,工地上的钢板在烈日暴晒下温度攀升,隔着鞋底都能感受到烫脚,当别人在享受空调凉风的时候,工人要顶着烈日施工赶进度。
一位工人告诉记者,夏日施工不到半小时衣服就能拧出水来,不过他们已经适应了这种工作环境,能从容应对。另外,项目部每年夏日都会分发藿香正气水、凉茶等防暑物品,并一再嘱咐他们注意安全。
2、台风天,工地上的温情
“去仔细看看机械的揽风绳扎牢了没有,一定要确保工人安全转移。”每一次台风来临前,项目部会在第一时间启动防台抗台预案,做好防范台风袭击的各项措施,将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把设备加牢加固。
“自2014年3月进场至今,期间经历了六七次台风。”项目安质部长马春雷说,由于项目部驻地在江边,每次台风来临,他的心总是悬着,带领人员在工地四处查看,转移人员。
“有人会觉得台风每年都有,不碍事,不愿转移,而马部长总是耐着性子和兄弟们解释、劝说,直到所有人都安然撤退。”一位工人说。
3、赶潮位,工地上的赛跑
承台封底浇筑是飞云江六桥建设中的难点之一,必须在一天中水位最低时进行,退潮时抓紧施工,涨潮时及时撤离,这需要工人与时间赛跑。
在赶潮施工期间,管理人员需提早半个月开始测水位,安排人员通宵蹲点观潮,24小时随时待命,一接到开工电话,立即行动,开展“赶潮计划”。
“这是与时间赛跑的工序。”承台施工班组长党锋杰说,飞云江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相差近6米,他们要在2小时内把286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进钢吊箱内,如果没有完成,当天的工作就等于白干了。
4、下雨天,工地上的身影
“只要不下大雨,挂篮施工照常进行!”这是挂篮施工班组长陈建波挂在嘴边儿的一句话。自2015年9月以来,连续多雨天气,但工人们并不因此而退缩,穿着雨衣上场,没有拖延工程进度。
项目副经理边晓峰介绍,项目部会给每个班组下达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进度,实行白班和夜班两班倒的工作制度,为了克服多雨天气的难题,工人们冒雨施工,确保按照工期完成施工任务。
“雨天里,最怕发生人员触电、摔跤等情况,他们都穿上绝缘鞋,戴上安全帽。”陈建波告诉记者,“为了如期完成施工任务,辛苦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