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人最关心什么样的本土新闻
“今日塘下”公众号“粉丝”逾2万
■记者 张洵煜
2014年3月24日至今,“今日塘下”微信公众号开通已近两年。开通以来,“今日塘下”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最权威、最本土的塘下新闻,以及与吃喝玩乐相关的第一手信息,“吸粉”24780人,与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2万多人!在此,微信君感谢“粉丝”的厚爱!祝福你们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吃嘛嘛香!
还记得“今日塘下”微信公众号去年发布的第一条新闻吗,塘下人最关心什么样的本土新闻,阅读量最高的是哪条新闻?让微信君来和大家叙叙“旧情”。
发布的第一条新闻:
“志哥搜店—塘下小分队”出动啦!征!集!塘!下!美!食!
微信君掐指一算,估摸“今日塘下”微信公众号“粉丝”共同爱好大概是吃,因此选择发布的第一条新闻先牢牢抓住“粉丝”的胃——“志哥搜店—塘下小分队”出动啦!征!集!塘!下!美!食!
去年1月,“今日塘下”微信公众号邀来瑞安美食界“网红”志哥共同寻觅塘下美食。美食召集令一出,微信公众号果然收到不少网友的推荐和商家的自荐,之后陆续推出《志哥带你来塘下尝鲜》、《驮山菜头有名字,名字叫连缨》、《走,到驮山吃菜头去》和《驮山“萝卜宴”让志哥也傻了眼》等报道。
首先亮相的是位于陈岙的“九龙生态庄园”特色农家菜馆。当天,店老板亲自下厨为志哥烹制多道美味菜肴。志哥吃得赞不绝口,挺着大肚子仍不停筷。
塘下美食之行,让志哥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驼山的“萝卜宴”。菜头干、菜头条、菜头块、菜头片、菜头糖、酱菜头、菜头细……各种形状的菜头让志哥傻了眼。当菜头们“变身”上桌后,又亮“瞎”了志哥的眼:清蒸菜头糖、菜头干炒肉片、酱菜头、菜头条蒸虾虮、菜头块炖排骨、菜头家烧、菜头细烧汤圆……和原料相比,这些菜肴简直是用了美图秀秀后的“白富美”呀!大快朵颐后,志哥仰头大笑:“哈哈哈,塘下不仅人才济济,美食也是名不虚传啊!”
阅读人数最多的新闻:
塘下百家姓,戴氏百家宴已延续700多年
去年3月17日,一则《 塘下百家姓,戴氏百家宴已延续700多年》的新闻人气爆棚,阅读量达12548人次,刷新“今日塘下”微信公众号阅读记录!
该文介绍戴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16名,在2010年全国100名姓氏人口数排名中位居第54位。据有关人士统计考证,塘下的戴姓先祖在南宋乾道年间由福建赤岸迁居而来,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目前有4万多人,主要分布于鲍田一带。
塘下戴氏主要有3支:鲍一至鲍七7个村和上戴村有四年东祠和五年西祠两宗,另外一支则在官渎村。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在每年农历正月廿八一起吃百家宴。这一习俗延续了700多年,实属罕见。
和其他两支戴氏相比,官渎的戴氏迁入时间要晚一些。元末时期,永嘉太祖戴溪公第五世孙戴默庵公迁入官渎,为官渎戴姓始祖。如今官渎有村民680多户,基本上姓戴。浙南戴氏宗亲会秘书长戴云飞是官渎村民。他介绍,官渎村民串蓑衣历史已有600多年,许多村民从十几岁开始跟父辈学手艺,农闲时串蓑衣赚钱贴补家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该村串蓑衣的鼎盛时期,当时村里有600多户村民串蓑衣。
微信君猜想,这篇新闻的大部分“粉丝”可能是戴氏子孙。它牵引出戴氏族人对家族的深深归属感与对姓氏文化的好奇心。延续700多年的百家宴,600多年的串蓑衣历史等,激起戴氏族人的自豪感。这篇新闻的意义在于把文字化为精神力量,将无论在塘下还是在异乡的戴氏族人的心凝结在一起。
去年最受欢迎的栏目依然是“塘下一村”。2014年11月,塘下新闻部特别联合塘下镇摄影协会,推出“塘下一村”栏目,以图文方式,为村民找回那些年的记忆。去年已先后在报纸上发表《老民谣里的韩田》、《石岗村,一切皆缘起于陡门》、《小南山村:有山有水有故事》、《上灶村:三句顺口溜道出生活大变化》、《新坊村:“新坊石”名气大 》等稿件。
一村一世界,每一篇“塘下一村”都引起了不小反响。1月7日,“今日塘下”向粉丝推送新闻《五林村:“二十四米大街”阔又宽 羊毛衫市场美名扬》阅读量达3696人次。上世纪90年代,场桥“无家不针织,有店皆毛衫”的火热场景至今仍烙在场桥人记忆的深处。场桥最早建成的羊毛衫市场在五林村,该村也曾是我市赫赫有名的富裕村——最宽的大路、最繁华的市场、最贵的房子、最早的老人公寓……这些都是五林村村民最深刻的回忆。
去年12月11日,《前庄村:四面环水,“拔大网”养活一村人 》也吸引4219人次的高阅读量。前庄村为何起名“前庄”?“拔大网”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在文中一一有了详细解答。“总听村里人说‘前庄拔大网’,却不知道什么意思。读了这篇新闻,终于了解到村里的捕鱼历史。”粉丝“洋洋得意”说,这类新闻很具本土特色,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能让年轻一辈更多了解老一辈人的故事,希望以后多看到这类新闻。
点评点赞数最多的新闻:
塘下一女企业家突发脑溢血瘫痪
丈夫提前“退二线”日夜照顾
今年1月17日,新闻《塘下一女企业家突发脑溢血瘫痪 丈夫提前“退二线”日夜照顾》一经发出,阅读量和点评点赞数不停刷新:阅读量达到8878人次,点评点赞数达到历来最高,共180人点赞、30人评论。
戴秀兰原本是塘下小有名气的女企业家,丈夫韩建兴在当地某银行任职,家中独生女儿已成家,家庭幸福美满。然而,2012年,50岁的戴秀兰突然昏厥休克,当即被送往塘下人民医院。详细检查之后,医生诊断病因为脑干出血,情况非常危急。韩建兴守候在重症监护室门口几天几夜,陪伴妻子度过危险期。令人心酸的是,戴秀兰可能面临瘫痪,康复的希望非常渺茫。韩建兴不得不用厚实的肩膀挑起照顾妻子的重担。
为了有更多时间照顾妻子,他主动向单位申请退居二线。每天早上5时,韩建兴准时起床,给妻子洗漱、穿衣;6时30分许,在保姆的帮助下,帮妻子开始每天一个小时的早锻炼;7时30分左右吃早餐,吃完再锻炼半个小时,直到9时他再赶去单位上班;下午14时到17时,帮助妻子开展康复训练。除了坚持日常的康复训练外,韩建兴还四处寻医问药。为防止妻子长期瘫痪引发肌肉萎缩,每隔几天,他就带妻子去中医针灸、按摩,每隔半个月去医院例行复查。他开车带她去逛街、买菜、兜风,只为让妻子开心。
在丈夫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戴秀兰的病情一天天好转,这首相守的赞歌终于唱出希望的曲调。
“好样的!中国好老公!”“这样和睦的家庭值得大家学习,希望转发!”“患难夫妻见真情,祝早日康复!”……一条条点赞的评论背后是“粉丝”诚挚的祝福。
最受欢迎的栏目:
塘下一村
微信后台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