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放心工程打造安全“菜篮子”
今年创建省级放心农贸市场3家,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0家
■首席记者 林长凯
“饭碗虽小,却盛着民意;菜篮虽小,却连着民心”,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农贸市场的建设和老百姓的饮食健康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品质提高密不可分。农贸市场改造作为市政府2016年十件民生实事工程之一,我市明确了新一轮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目标计划。开展市农贸市场、西门菜市场、大沙堤菜市场、安阳街道红星菜市场等10家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并创建3家省级放心农贸市场。届时,全市10家农贸市场会以崭新面貌出现,有理由让“马大嫂”们乐开怀。
[现状] 部分农贸市场存在“脏乱差”现象
民以食为天,过往在农贸市场买菜时脏乱差经历使得许多百姓闻之皱眉。也正是农贸市场年代久远、改造乏力、管理滞后等原因,使其环境、服务与市民的期望相距甚远。
家住玉海街道沙堤社区的陈女士为设在家门口的大沙堤菜场喜忧参半:喜的是买菜十分方便,一出门就可以买到想吃的菜。忧的是几乎每天早上要忍受菜场里传来的喧嚣声,而菜场里散发的阵阵异味,到了夏天,更是让她连窗户都不敢开。
大沙堤菜场外面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马路菜场,他们管理粗放、经营随意;市场基础设施差,脏乱差情况严重,环境卫生堪忧;小贩常常“占街为市”,致使交通堵塞。这样的菜场给城市形象、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都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据了解,我市共有56家农贸市场,大部分为村集体所有,交予村老人协会管理,普遍存在重收费、轻管理现象,环境提升受到较大影响。目前,一些达不到改造要求需另外选址的农贸市场,由于涉及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审批,也无法短时间内完成农贸市场的改造。
自2008年启动农贸市场改造以来,我市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对列入改造计划的农贸市场,按实际投资额的70%予以补助,最高每平方米造价总额不超过1600元,奖补总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经过7年来的努力,我市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一些农贸市场仍存在设施简陋、脏乱差现象,一些无证市场也给城市形象、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仍旧是今后的重点工作。
[样板] 东门菜市场按照省级“放心农贸市场”标准改造
东门菜市场是安阳街道岭下村及周边村民买菜的主要去处,人流量非常大。历经81天,按照省级“放心农贸市场”的标准对原本气味难闻、污水横流、灯光昏暗的东门菜市场进行改造后,呈现在“马大嫂”们面前的是一家环境敞亮、地面干净、灯火通明的菜市场,是我市菜市场中软、硬件层次最顶尖的一家菜市场。
“这哪是菜市场,分明是一家大型超市!”很多前来买菜的市民都会惊讶地发出赞叹之声。
食品安全检测室和电子显示屏位于菜市场入口处的醒目位置。走进菜市场,只见蔬菜区、活禽区、熟食区、肉类区等区域划分明确,空中配备集中照明设备,地面铺设防滑地砖,地下铺设排水排污设施,整个市场整洁明亮,空气中几乎没有腥臭味。
以前活禽区是菜市场“脏乱差”的“重灾区”,东门菜市场改造后,活禽区被安置在菜市场出口,摊位被隔成数个玻璃房,玻璃房内又分隔成存栏、屠宰和销售三个区域,杜绝交叉污染。
“现在这里就像超市一样,里面很干净,菜品区域划分很明确,购买也很方便,相比改造之前的‘脏乱差’,是个极大的进步。”经常在东门菜市场买菜的张阿姨说,改造之前的东门菜市场就像“集市”一样,地面到处是垃圾、污水,空气中弥漫着腥臭味。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