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2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会唱《懒汉歌》,你晓得懒汉故事吗?
《懒汉歌》有后续版本,还有一首《懒新妇》
有雨弗出门
齐白石国画《雨中农耕图》

    瑞安方言系列9

    会唱《懒汉歌》,你晓得懒汉故事吗?

    《懒汉歌》有后续版本,还有一首《懒新妇》

    ■记者 林 晓

    上一期,我们在“瑞安方言系列”文章《“文讲”严正色,“土讲”讲趣笑 恁眙苦!待你讲严正色罢,你还只当是讲搅调》中,讲到了童谣《懒汉歌》至少有四五个版本,其中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

    这些不同的版本中,改变最大的地方是文白异读被抛弃,白读法在减少。童谣被普通话(官话)侵入,成了看起来颇为“洋气”的“文讲”(指文读法和普通话夹杂)版本了。

    因此,有识之士曾有这样的话“土讲最好,文讲冇味道”,来表示对白读法的尊重。这一期,我们继续关注瑞安方言。

    儿歌童谣多为口头传播

    说起儿歌童谣,大家都耳熟能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似乎被渐渐淡忘。

    我们在上期“瑞安方言系列”文章中,讲到了方言童谣《懒汉歌》至少有四五个版本,引起很多读者的怀旧情结。有读者反映,这首童谣我们小时候都会唱,现在有些忘记了,读报后,便回忆起儿时唱儿歌的情景。也有读者说,《懒汉歌》在瑞安流传颇广,莘塍、塘下一带与马屿、高楼一带及陶山、湖岭一带唱这首歌谣时,会有些腔款及词语的不同与变化。

    事实上,这些变化都很正常。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传唱的歌谣,这些歌谣绝大部分都不知道作者是何人,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传至今天。

    秦始皇对“焚书事件”有这样的言辞“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六国史书以及“《诗》《书》、百家语”,或说“文学、《诗》《书》、百家语”,所谓“不中用”的文字,到了后来,就成为民间的俗语,其中一部分就演变成儿歌一类。

    我们在这里不再议论到底哪些文字是“不中用”的,单单说儿歌这一部分在历史流传中的变化。

    南宋学者王应麟在《困学纪闻》卷十九里指出“俗语皆有所本”。清代会稽范寅的《越谚》也是“俗字”的爱好者,他每每引经据典,找出相关典故。

    后来,周作人在《越谚·跋》里这样写道:“他是以记录俗语为目的,有一语即记录一语,纯是方言志的性质。他用字要寻出典,以致有些字很是古怪,也许是一种毛病。虽然这毛病不能算怎么大,因为那些字本来反正多是有音无字的。”

    许多儿童歌谣和方言谚语,“字音”和“字义”对不上号,加上多数儿歌没有文字记载,以口头传播为主,很多就是传讹了。

    所以,瑞安方言童谣《懒汉歌》存在至少四五个版本之多,也是正常的事。

    《懒汉歌》还有后续版本

    玉海文化研究会会员胡建国对本报刊登的“瑞安方言系列”文章特别重视。每篇文章见报,他都剪贴、收藏。

    胡建国说,这首《懒汉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瑞安县小(现市实验小学)读书学习,听老师讲过这则故事,至今我记得十分清楚”。

    传说从前,在富庶之地的瑞安一带有这么一个懒汉,他本是种地为生,可在家里就是“横草不拈、竖草不拿”,吃了饭就晒太阳、睡大觉,像一条死蛇一样,动也懒得动一下。

    懒汉的老婆嫌他太懒,有一天赌气回娘家去了,家里只有懒汉和他的老父亲。

    少了老婆的“监督”,懒汉越发懒起来。连续几天,他睡到日上三竿才慢慢从床上爬起来,觉得肚子饿,就摸到厨房里,见没有现成的吃食,也懒得生火做饭,又感到身上冷,就慢慢挪到门口,坐在门槛上靠着晒太阳。

    老父亲见儿子这样懒,就督促他去田里干活。于是,就出现了流传很广的《懒汉歌》:“天光露水白洋洋,宁可日昼晒太阳。日昼太阳上晒落,宁可黄昏夹暗摸。黄昏蚊虫嗯啊啊,宁可明朝天光起五更。”

    胡建国说,这是《懒汉歌》的前部分,讲的是晴天的故事,童谣故事还有后续,讲的是下雨天的懒汉。

    话说老父亲又一次逼着懒汉下地干活,可这日子常常是阴雨绵绵。于是懒汉又唱道:“双手开大门,天上沃是云。有云就有雨,有雨覅出门。”意思就是,懒汉借着天雨未雨之际,推辞说“将要下雨,我不出门下地了”。

    “覅”是“弗爱”的读音

    “双手开大门,天上沃是云。有云就有雨,有雨覅出门。”这首《懒汉歌》的后续版本,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是简单的,出现的方言字、词不多,但其中的“沃”和“覅”这两字还要讲一讲。

    “沃”是副词。《温州方言词典》中解释,“沃”表示总括全部,后置于被总括的对象。例如,“随便你訾那做,沃用着”,意思是,随便你怎么做,都可以的。

    再如,“吃个物事,用个物事,沃比瑞安贵”,意思是,在这里,随便吃什么、买什么东西,都比瑞安要贵。

    “恁界罢,大家侬饭沃吃爻罢未?我肚饿显饿”,意思是,到了现在,大家都吃了吧?我还没吃,很饿了。

    按《温州方言词典》中的说法,“沃”表示总括全部,其实,“沃”是“都是,都有”的意思。

    比起“沃”,“覅”也很有来头。“沃”和“覅”都是古语,“覅”是“弗”加上“爱”的连读,意义和读音都是合加起来的。

    “弗”加上“爱”就是不爱、不喜欢、不要,合读是“覅”。

    “覅”在瑞安一带常用,是吴语方言字,据说最早出现在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中。

    在瑞安话中,“覅”可以一个字用。如:“要啊覅啊”(要不要)。回答说,“覅”(或者覅呐),就是不要的意思。

    “覅慌覅慌,慢慢而恁来”,意思是,不要慌,慢慢地来。

    再如,“你覅宿搭瞙瞊讲”,意思是,你别乱讲!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再翻译一下《懒汉歌》的后续版本,“双手开大门,天上沃是云。有云就有雨,有雨覅出门。”

    意思也就是,双手开大门,天上都是云。有云就有雨,有雨就不要出门。

    “弗”和“覅”不能混为一谈

    除了《懒汉歌》之外,瑞安还有一首方言童谣《懒新妇》,讲的也是懒惰人家。只不过前者是指当家男人,后者是指当家的妇人。

    童谣《懒新妇》:贪吃新妇弗恋家,贪吃懒做笑呵呵。堂前有地不肯扫,桌上有灰用手摸。人客走来慢腾腾,端出半碗灰尘半碗茶。日里(又作“日地”)东家走西家,夜里(又作“夜地”)点灯纺棉纱。三年纺个鹅卵苎,四年纺个菜头纱。菜头纱啊菜头纱,老鼠拖去(读“开”字音)做尾巴。

    这首童谣的意思,瑞安的读者一般都能懂。这里要注意的字是“弗”字,音似“火”。这个“弗”容易与前面提到的“覅”字混为一谈。

    瑞安话俗语说,“该个人弗样三四”,意指不伦不类,不像样子,也指行为不端,不正派。

    “弗样三四”读来的音似“不俨三四”,有人写为“不俨三四”,这是不对的。“俨”为庄重的意思,与其义不符。

    “弗”是“不”的同源字,比“不”更深一层,语出《公羊传》《吕氏春秋》《史记》《韩非子》等。在吴语方言中,“弗”是常用字,同古意,表示不,瑞安人常用。

    “弗”表示不,“覅”是不要的意思,大部分情况下两者不能混为一用,但也有代替可以用的时候,如上面的《懒汉歌》的后续版本中,也有人讲作:“有云就有雨,有雨弗出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互联网+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在现场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1版:随手拍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乐周刊
   第00015版:乐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会唱《懒汉歌》,你晓得懒汉故事吗?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12 会唱《懒汉歌》,你晓得懒汉故事吗? 2016-2-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