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根桩基外露明显
网友:高楼大桥桩基被水流冲刷严重,钢筋外露,是否属危桥?
市公路管理局:别担心,大桥通过安全检测
修复加固方案已出台,中标单位已进场
■记者 杨微微
高楼大桥是连接飞云江上游高楼段南北两岸的重要桥梁,也是两岸群众往来的重要通道,大桥的“健康”情况很受当地居民的关注。
近日,有网友向“瑞网议事厅”反映,“高楼大桥底部裸露出水面,看着很像危桥,如果有大货车经过,桥身有明显的摇晃感”(问题编号:23235),并附上照片。对此,高楼镇及时做出回复:市公路管理局和高楼镇政府高度重视高楼大桥的安全情况,市公路管理局已对高楼大桥进行检测并出台修复加固方案,目前已完成招投标,近期将组织进场施工。
前日,记者来到实地调查。市公路管理局、施工单位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大桥现状、历史修复记录、下步修复加固方案如何开展等。
河床标高下降,桩基外露明显
当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水位不高,在桥底能明显看到两处桥墩底部的桩基暴露在水面上,有一根桩基表面的混凝土被冲刷后,露出了内部的钢筋结构。
“桩基基本常年裸露在水面上,今天水位不算特别低,水位低的时候,暴露的桩基更长一些。”周边居民对高楼大桥裸露的桩基已习以为常,不过春节期间,回乡过年的群众看到时,总会问一句:“这种情况是否正常,大桥可安全?”
仔细观察可看出,大桥底部露出水面的4根桩基粗细不一,中间两根略粗一些,被水流冲刷后表面的混凝土出现脱落现象。
市公路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2009年公路部门曾加固其中3处桥墩桩基,并在原两根桩基的上下游各加一根桩基,增设承台,共同分担承重。
“2009年新增的两根桩基与原钻孔灌注桩组成一字型承台,即便中间两根完全破损,新增的两根也能起到承重作用。”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数据记载,由于采砂作业及水流冲刷的原因,2009年至今河床标高下降明显,最深达5米左右,这也是造成底部桩基暴露在外的原因。
大桥通过安全检测,将再次修复加固
据工作人员介绍,市公路管理局会对高楼大桥开展日常检查和经常性检查,每两年还会做一次彻底的检测(定期检测)。结果显示,大桥通过安全检测,大家无需担心大桥的安全。
据介绍,2014年市公路管理局委托浙江公路技师学院试验检测中心,对高楼大桥进行特殊检查,检测发现河道受采砂、上游水库水流冲刷等因素影响,导致出现河床标高比2009年加固时标高最深处下降达5米左右,造成32、33号原桩基严重外露与掏空(如图两个外露明显的桩基)。
去年,市公路管理局委托温州市交通设计规划研究院,对高楼大桥进行加固设计,主要加固内容:抬高桥梁范围内河床,确保桩身入土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在桥梁上游侧增设调治构造物,最大限度减弱上游水电站发电泄洪水流对桥梁桩柱及河床冲刷,并对32、33号原桩基进行外包砼(混凝土)加固。
今年1月份,高楼大桥作为应急抢修工程施工招投标,目前中标单位已进场,正在做施工前的准备。
桩基将加粗20厘米,在上游建调治构造物
当日,负责此次高楼大桥修复加固工程的中标单位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其施工负责人陈有年也在现场,他向记者透露了此次修复的实施方案。
陈有年介绍,此次高楼大桥修复加固,不仅仅是针对桩基的加固,几乎是给大桥做一个全面的修复,包括修补梁板盖梁裂缝、更换止水带等,会有多个施工班组同时施工,工期75天,要保证在雨季来临前完成修复加固工程。
“加固桩基是重点,施工时我们会在上游建一个截水墙,暂时改变水流,以便更好地加固桩基。”陈有年说,给桩基加固时,首先将清理混凝土表面浮渣,对钢筋除锈,在老桩基四周植筋后,再用混凝土将桩基加粗20厘米。
据介绍,由于大桥位于赵山渡水库下游,加上早前采砂作业,上游泄洪后对桩基冲刷力度加强,目前周边采砂作业基本被叫停。此次桩基加固后,为了最大限度减弱上游泄洪水流对桩基及河床冲刷,将在上游建调治构造物,作用是引导或改变水流方向,使水流平顺地通过桥孔,以减缓水流对桥位附近河床、河岸的冲刷。
相距1公里的新桥年内将开工
此外,记者从瑞安市省道改建工程指挥部了解到,在距离高楼大桥东侧1公里左右位置,新的大桥“寨寮溪大桥”将于年内开工。新桥为57省道宁益到龙湖段改建工程中的一座大桥,新桥南岸连接龙湖通往平阳腾蛟方向,北岸与新56省道交接。根据设计规划,新桥长约800米,宽15米。新桥建成后,将可缓解高楼大桥的交通压力。
[相关链接] 高楼大桥
高楼大桥位于57省道青岱线瑞安段,桥梁全长823米,于1998年建成通车。桥墩为双柱式桥墩,摩擦桩基础,桥台为重力式U型桥台,设计荷载为:汽-20级,挂-100(汽车最大轴载重量为20吨,挂车最大轴载重量1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