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孵化梦想⑥
物流“最后一公里”中觅商机
小柜子成就大事业
■记者 项乐茹/文 王鹏洲/图
“你的快递到了,给你放进‘易邮柜’智能快递柜了,请及时去取。”昨天,在市区一小区内,一名快递员给收件者发去了取件验证码,不用在现场等到收件人,可让客户直接自行取件。
在这个网络普及化,快递物流满大街跑的当下,收件不便是不少人烦恼的问题。有5名瑞安“80后”青年,敏锐地嗅到了物流“最后一公里”中蕴藏的商机,将这种“智能快递终端”模式引入瑞安。如今在我市多个小区、学校等场所,智能快递柜已普遍得到应用、遍地开花。
创业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痛点
智能快递柜是瑞安易邮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该公司创始人之一吴方隆告诉记者,智能快递终端是一种联网储物柜,快递员将快件送达指定地点后,只需将其存入柜中,系统就会自动给收件人发送一条包含取件码和地址的短信。用户凭借该短信可随时取件。
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易邮柜”已陆续进驻到我市大大小小的社区、学校及医院。仅仅用一个柜子,解决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提供了切实的便利。
吴方隆说,“易邮柜”的点子是偶然间在生活中发现的。2012年,他和现在的创业伙伴徐立,到西安、福州等地考察市场时,发现不少大学生因为上课等原因,常常会面临快递电话催取件的尴尬。快递员也要在大学门口像摆摊一样等学生取件,占用了大量时间,彼此都非常不便。“这之中起码反映了物流业的两个痛点,一个是快递员与收件人时间不匹配的问题,另一个则是快递配件中的安全及隐私问题。”他说,此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当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快递公司面临的人工成本压力巨大,用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是物流业难以抵挡的发展趋势。
在他们着手研发智能快递柜时,与福州当地一个大学生团队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各自分工,进行市场调研、产品研发,经过一年时间,成功研发了一代机产品并申请了专利,并在2013年率先投入福州大学城试用。出乎意料的是,一代机试用的市场反响非常好,一度达到供不应求的状态。
“这说明,智能快递柜解决的问题很实际,能解决物流领域‘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更是这个领域非常刚性的需求,而有需求就有商机。”吴方隆说,智能快递柜的存在将收快递分解成两步,将原本必须由快递员发件和客户收件的同步过程变成了快递员放置快递到快递柜内,用户再取出的异步过程。根据他们的实践统计,这样的模式可以让快递员的效率提升2至3倍。此外,智能快递柜还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安全隐患,有效防止快递员丢件,提升了用户体验。
从第1个网点到第80个网点
外地大学城里的需求,在瑞安也普遍存在。2014年7月,“易邮柜”的初创成员回到瑞安,正式创办了瑞安易邮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快递柜也由第一代升级到了第三代,公司创始团队由5名“80后”青年组成,其中徐立任公司总经理、吴方隆任公司副总兼技术总监、潘威历为市场部负责人,其余2人为公司股东。
“刚开始每个人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把24小时掰成48小时来用。”潘威历告诉记者,创业初期人手不足,他们5人常常身兼多职,不仅要当搬运工扛设备,也要当客服和地勤维护人员,还要去和客户谈业务。“当时我们都互相开玩笑,这一忙把半年的健身费用都省下来了。”
第一批10台机器落地,比他们想象中的顺利。吴方隆说,最初,他们还纠结过,是不是先“攻破”各自所居住的小区。甚至还会设想,是不是可以马上收费。幸好,他们这一步走得谨慎,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挑选了市区10个优质点,均为快递量特别大或管理比较混乱的小区,有针对性地跟小区业委会谈合作。第1台设备落户尚水名都,第2台设备入驻瑞祥高级中学,第十台、第二十台……“易邮柜”在瑞安的市场渐渐打开。
不过,有顺利,也会有坎坷。吴方隆介绍,智能快递柜毕竟是新生事物,在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的同时,也有少数人投去反对和不解的看法,甚至还遇到过不诚信的客户,吃过哑巴亏。在创业初期,他们曾和一个小区签好了入驻合同,由于机器需要时间协调但也与对方沟通达成了一致。然而,在交付机器的前一个星期,小区业委会却公然毁约,选择了另一家公司。此外,他们还碰到过快递柜被恶意毁坏,公益性项目却被要求支付场租费,上门谈合作被拒之门外……
而对他们来说,更多的考验则是日常的运营维护。吴方隆想起智能快递柜在瑞安试行阶段,曾发生过一个小区临时停电,导致快递柜无法正常开箱。深夜23时多,一名急需在凌晨5时赶飞机前拿快件的用户打进客服电话。虽然已经是下班时间,他还是在凌晨1时赶到,用钥匙帮用户开箱。在这之后,他们进一步完善了客服时间安排,保证用户得到完美的用户体验。
目前,“易邮柜”在全市已达到80个网点,今年他们的目标是把这个数字增至150个。“我们也是在摸索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使用体验。”吴方隆说,之前他们需要上门去谈客户,如今变成小区主动找上门来,甚至需要排期进行面谈,产品普遍得到了市场认可。
抓住先机就能抢占市场
这两天,“易邮柜”的团队奔波于多个快递公司,谈跟其收费的事情。“之前我们是全部免费,电费、通讯费都由自己承担,现在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时机,准备向快递公司收取每件2毛钱左右的通讯费,这相当于平时快递员的通讯费用,而对用户则永久免费。”吴方隆说。
在互联网时代创业,掌握了用户资源,如何将流量变现是一个问题。吴方隆坦言,智能快递柜进入大众视野最多不过三四年,其盈利模式在业内并不是非常成熟。但如果惧怕这一点,他们就迈不出第一步。在创业初期,他们就精准定位了可行的利润点,即帮助快递公司解决了其与物业的责任区分矛盾,并大幅降低快递企业的时间、通讯、交通成本,有效削减人工成本等,来换取等价、合理的收益。
正是一股敢拼敢干的闯劲,让他们抓住了先机。近三年,众多上市公司、电商大佬及快递巨头等纷纷加入智能快递柜的战局。但作为国内第一批做快递柜的“易邮”,他们在激烈竞争中却显得不慌不忙。“先出手的占有先发优势,目前我们在瑞安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0%,别人要想‘分一杯羹’,未必有多少胜算。”徐立说,作为草根创业者,前有扶持政策、创业环境等滞后,后有竞争者步步紧追,如果他们不走在前面,就不会有他们的任何机会。
眼下,他们正着手下一个先机,抢占新的市场。“这是快递柜的延伸市场,也是未来的盈利方向。”吴方隆说,他们计划以智能快递柜为切入点,融合智能售货机等智能设备链成一体,将社区居民的需求对接起来,打造用户身边的智能管家和服务站,进军社区O2O这一巨大的市场。
为此,他们已创立了“怡家”智能售货机来承接铺开业务,并赢得风投公司的首轮投资。“我们将在半年内将售货机布局数量达到1000台。若达成,资方将会追加投资。”徐立介绍,智能快递柜和售货机的一个网点铺设成本基本均在3万元左右,他们自己的投资力量总是有限的,引入合理的风投能帮助他们快速达到规模效应。
“我们的目标不会仅仅局限在县市区,如果是小打小闹,风投也不会找上你。”徐立说,他们不会因风险就拒绝投资者,而是谨慎地选择合作方,合理利用帮助自身发展壮大,最终创业者和投资者之间,也能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