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多岁车祸致残,父亲去世母亲重病
“场桥第一傻”用爱心拥抱多舛命运
戴秀龙为早起的劳动者盛爱心粥

    20多岁车祸致残,父亲去世母亲重病

    “场桥第一傻”用爱心拥抱多舛命运

    ■记者 黄国夫

    他是一位肢残人士,一次车祸使他的右腿脚踝不能活动,但他没有“等靠要”,用毅力撑起了一个破损的家庭。不仅如此,他还热心公益,拖着残腿,带头修补了一条8公里长的道路;四处奔波,成立了17支志愿者队伍,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

    他就是场桥五林村的戴秀龙,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场桥第一傻”,但每个人心里对他都是满满的赞赏。

    厄运连连

    车祸致残父亲去世母亲重病

    戴秀龙出生于1969年,20多岁时,刚好是场桥羊毛衫市场最红火的时候,他买了一辆三轮车,在场桥和市区之间跑运输,收入相当不错,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戴秀龙24岁那年,厄运突然降临。一次运货途中发生了车祸,三轮车侧翻压断了他的右腿,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治疗,戴秀龙的伤口依然不能痊愈。1996年下半年,经人介绍,他辗转来到上海医治,右腿最终保住了,但脚踝以下已不能活动,走路十分吃力。采访时,戴秀龙掀起裤脚,只见脚踝处异常光滑,那是手术后留下的伤疤。

    “在上海住院那段时间,医院里的义工给我的触动非常大。”戴秀龙说,那家医院里有一群义工,轮流照顾着医院里的病人,“吃饭时帮你打饭,走动时扶着你走,就好像家人一样。”

    正是有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戴秀龙治好了身上的伤,也慢慢走出了心里的阴霾。他曾在医生面前发誓:“如果我的这条腿保住了,我会用一生来回报社会。”

    治愈后,戴秀龙回到了家中。然而,命运还在继续跟他开着玩笑:他的父亲在不久后去世,母亲意外摔倒,检查时发现得了直肠癌,常年卧病在床。

    “为了给我和母亲看病,家里欠了33万元的债,那段时间真的很绝望,想死的心都有。”回忆这段往事,戴秀龙虽然刻意地轻描淡写,但话语间,还是能够听出生活的艰辛。

    戴秀龙还是挺了过来。他的父亲在滩涂上留有一个海鲜养殖场,他接手后,每天起早贪黑,拖着残脚走七八公里路去干活,干完活再回来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

    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6年时间。由于他的勤奋,在他母亲去世时,家里的债务已慢慢还清了。在此期间,他和一位来自四川的女子相爱,有了幸福的家庭。

    拖着残腿

    两次带头修补8公里长公路

    从龟山村到海边的滩涂,需要经过场桥浦公路,全长约8公里。“这条路原本只是一条很窄的田埂,后来是我带着大家把它修补了起来。”说起这条路,戴秀龙满脸的自豪。

    戴秀龙接手父亲的养殖场后,经常在家和养殖场之间奔走,但当时去养殖场的路是一条几十厘米宽的田埂,自行车经过都困难,给滩涂边工作的农民和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他一直想在这里修一条路。

    2005年,戴秀龙发动滩涂边上的农民和养殖户,你一百我五十,大家筹齐了4万多元钱,在龟山村到滩涂边上修起了一条8公里长的石子路,方便了路人行走。

    然而,没过几年,由于行人众多和雨水冲洗,道路出现了坑坑洼洼的现象。晴天道路难走,雨天还容易打滑,不少人都在这条路上摔过,戴秀龙产生了再次修路的想法。

    “这次我不想仅仅通过捐款的形式把路修好,毕竟大家赚钱都不容易,我想靠自己的力量把路修好。”戴秀龙说。

    为此,他开始关注周边有哪些人家、店铺在装修。“像家庭装修、银行装修等,会有一些不要的砖块等建筑垃圾,反正需要清理,我刚好拿来填路。”为了搬运这些建筑垃圾,他还专门买了一辆三轮车,一趟一趟地把这些建筑垃圾运到场桥浦公路用于铺路。

    有一次,他运砖经过浦桥公寓时,浦桥老人协会负责人得知他搬运建筑垃圾是为了修整道路,就告诉他浦桥老人公寓正在拆除,拆除的砖块可以让他拉走。

    这让戴秀龙喜出望外,铺路用的砖块再也不用发愁,他每天都骑着三轮车去拉,但运了半个月还没运完。“看我运得辛苦,浦桥老人协会后来叫了辆大车,整整运了3次,把那些砖头都运到场桥浦公路上。”

    砖块够用了,但要铺到路上也很费力气。尽管腿脚不便,戴秀龙还是用农用铁耙一点一点地把砖块扒到路上。一些经过这条路的村民,看到戴秀龙的行为,也纷纷回家拿来工具,加入到铺路的队伍中。

    “刚开始是七八个人,后来最多的时候有四五十个人一起铺路。”戴秀龙开心地说,爱心人人有,有时候只是缺少一个带头人而已。

    2009年的夏天酷热难当,戴秀龙在铺路时两次中暑,倒在了路上。特别是第二次中暑后,他在家里足足躺了3天才恢复过来。但他身体一转好,马上又跑去铺路现场。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路终于修好了。

    2012年,政府拨款将这条路修建成了水泥路。虽然不是以前的模样,但场桥人心里都认定,这条路是戴秀龙带头修起来的。

    热心公益

    组建17支志愿者队伍

    每天清晨五六时,在龟山村的阳光茶亭内,总有十几位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为早起的劳动者们免费发放爱心粥,这些志愿者中就有戴秀龙。

    也许是记得住院时义工对他的悉心照顾,也许是出于对医生的誓言,伤愈后的戴秀龙开始热心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

    “献爱心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只要有这颗心,努力去行动就可以了。”戴秀龙说。

    场桥的一条公路在维修,导致过往的车辆行驶不便,经常出现拥堵的情况,戴秀龙穿着志愿者服装,到路边疏导交通;去年,塘下镇大力整治出租房安全隐患,戴秀龙在自己的摩托车上装上喇叭,走街串巷地宣传消防知识……

    几年前,戴秀龙加入了瑞安市慈善总会。平时默默做着慈善事业的他找到了大家庭,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哪里有需要,不管手头有多少事情,都先放在一边;同时,慈善总会的平台,也让他学到了很多东西,让他知道做慈善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2013年,塘下掀起“五水共治”的热潮。控制企业的污水排放是“五水共治”的关键一环,海安霞林村是塘下汽摩配的发祥地之一,企业众多,曾存在污水偷排漏排的现象,为此霞林村组织人员监督企业污水排放情况。了解情况后,戴秀龙主动联系霞林村,和该村村干部们一起排查污水排放情况,经常半夜走访企业,劝导企业主不要偷排漏排。

    和霞林村村干部接触多了,了解村里的情况后,戴秀龙建议村里组织一支义工队,可以随时排查企业,同时也可以开展相关的爱心活动,帮助村里及周边的困难人士。

    在戴秀龙的积极推动下,2014年8月,霞林村慈善义工服务队成立。该义工服务队围绕社会救助、环境卫生、敬老扶幼等方面开展活动,帮助本村及周围地区的残疾人、老年人、低收入家庭等弱势群体。

    如今,除了自己做慈善,戴秀龙更注重慈善队伍的建设。在场桥海安一带,他组建了17支志愿者分队,会员达到1000多人。接下来,他想成立一支交通疏导志愿队伍,方便市民出行。

    不顾个人得失,热心公益事业,戴秀龙的行为给他赢得了“场桥第一傻”的绰号,但这样称呼他的人,都觉得他“傻”得很可爱、很温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广 告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1版:广 告
   第00012版:广 告
   第00013版:金周刊
   第00014版:金周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场桥第一傻”用爱心拥抱多舛命运
瑞安日报 今日塘下·新塘下 00008 “场桥第一傻”用爱心拥抱多舛命运 2016-3-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