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北外”,必将给
瑞安教育带来“鲶鱼效应”
■金 粟
政府的责任不仅是引进竞争机制,更要督促公立高中从“行政化”向“学术化”转变,引导私立高中从“利益化”向“优质化”发展
日前,北外、市政府、安阳高中三方代表签订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瑞安附属学校办学协议(详见本报3月21日第1版报道),这意味着我市将成功引进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优质师资力量和先进教学理念,在去年新办瑞安新纪元高中之后再造一所优质民办高中。
在以往较长的时间里,我市普高办学一直处于“温水煮青蛙”的状态。瑞中得“天时”凭着它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和政策优势,长期垄断我市优质生源,“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放眼全市,固态的招生格局,静态的办学模式,老态的治校观念,制约了办学水平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部分家长便把孩子送往外地,去寻求更好的教育资源,每年100多个优秀学生外流就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我市也扶植了几所私立高中,但它们有的只是跟在公立学校后面“捡漏”,有的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发展,有的起点低、格局小,无法形成与公立学校相抗衡的局面。
基于此,市委市政府毅然于去年新办了瑞安新纪元高中。该高中起点高、格局大,一经创立,便给我市教育带来不小的震动。不过,该校毕竟规模有限,其办学质量也未必能够在短期之内显现出来,很难给公立高中造成多大的冲击力。此番引进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安阳高中合办北外瑞安附校,再造一所优质民办高中,必将极大加强优质民办高中的实力,给我市教育带来“鲶鱼效应”,从而形成公私竞争的良性机制,以私促公,有效激发公立高中的办学活力。
宏观的竞争机制已形成,接下来应该跟进微观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从以往的经验教训看,公立学校失去活力的根源大抵是不可遏制地走向“行政化”,私立学校不求上进的原因则是不可遏止地陷入“利益化”。政府的责任不仅是引进竞争机制,更要督促公立高中从“行政化”向“学术化”转变,引导私立高中从“利益化”向“优质化”发展。如此,教师有理想,办学有方向,公立、私立学校展开良性竞争,一起为我市教育事业做贡献。需引起警惕的是,要防止各类学校无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无视教育规律和党的教育方针,做出揠苗助长,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事情,不要让“诲人不倦”成为“毁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