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官不为”的腐败本质

    “为官不为”的腐败本质

    ■金  粟

    日前,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为政不廉是腐败,为官不为也是变相腐败。”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真相,即“为官不为”在本质上也是腐败。

    党和人民把公共权力交给官员,同时也交付了责任,那就是为人民服务。官员运用手中的公权,自觉担起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完成职责后,得到相应的工资福利。如果不肯做事,不肯负责,不愿担当,不主动服务,只是一味地仗着手中的公权去索取工资福利,权责不等,取予失衡,那么无论是思想颓废的“不肯为”,还是性情怠惰的“不愿为”,无论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明哲”作风,还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僵尸”形象,这样的官员就是“为官不为”,他们的工资福利就是“非分所得”,他们的行为就是变相的贪污腐败。

    “为官不为”的危害性极大。首先,腐化了官场风气。有的官员长期信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庸俗律条,凭资格说话,等机会图利,靠关系晋级,“不为”倒成了一些“官场不倒翁”的为官秘诀。有为的可能挨批评,不为的反而升迁,久而久之,人人不为,不用比较,没有差异,“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一起在“大染缸”里泡着,谁都不许“出头”,出头必挨打,官场风气因之腐化。其二,弱化了政府作用。因为“为官不为”,监管缺乏有效性,服务缺乏主动性,各部门在群众心目中诚信度和公信力日趋减少,政府的管理作用不断弱化,从而严重妨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三,恶化了官民关系。“群众的眼里不揉沙子”,见多“为官不为”的习气,群众自然会心生怨气,口出怨言,渐渐丧失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陷入了“塔西佗陷阱”。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官民关系紧张,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其后果不堪设想。

    李克强总理适时揭示“为官不为”的腐败真相,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防”,让“为官不为”者及时认识到自身问题的严重性,深刻反省,坚决悔改,尽早回到为人民服务的正确行列中来,免得在“为官不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眼前无路难回头”。二是“治”,既然“为官不为”的性质是腐败,有关部门就有充分的理由加大整治力度,该下的下,该撤的撤,坚决惩治庸政懒政怠政,建设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有话说
   第00005版:聚焦点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阳光卫生
   第00008版:财富榜
   第00009版:聚焦点
   第00010版:远望角
   第00011版:实验室
   第00012版:榕树谭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让活字印刷术
“活起来”
“为官不为”的腐败本质
会感恩才会有辉煌未来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4 “为官不为”的腐败本质 2016-4-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