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危化品领域企业225家次,查处各类事故隐患210项
我市危化品领域安全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记者 陈丹丹 通讯员 赵夜子
查处危化品领域案件47起,责令停产停业整顿3家,查扣各类违法生产、经营、储存的危化品109.71吨,近5年来未发生亡人安全生产事故……这是我市近3年来危化品领域安全生产整治工作交出的“成绩单”。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危化品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组织开展了危化品打非治违、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一系列行动,保持全市危化品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
3月份起,为期3个月的深化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综合整治活动在我市拉开帷幕。日前,我市召开深化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总结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良好的整治氛围。
部门联动多方合作
迅速部署消除隐患
“危化品种多、数量大,部分化工企业装置老化、安全投入不足,安全风险较高。”这是我市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综合整治工作面临的难题。
根据市安监局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化工行业规上产值达112 亿元,聚氨酯革用树脂、鞋底原液、荧光颜(油)料等产品年销售额都在1000万元以上。此外我市还有危化品生产企业6家,年产量35.1万吨,气体48万瓶,从业人员达1614人,经营企业123家。
市安监局矿山与危化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刘冬表示:“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工作涉及多个领域,为此我市专门成立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目前正在按照安排部署有序进行。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视具体情况严格查处,责令整改。”
3月21日至3月25日,市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商务、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相关人员对全市范围内的34家加油站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要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不留死角盲区。”检查过程中,检查组明确指出了发现的问题,梳理出各类事故隐患16项。
4月1日,市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市安监、市场监管、环保等部门组成市综合整治督查组对2家危化品生产企业和1个街道办事处开展督查,详细了解地方政府和企业深化危化品领域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督促相关单位加强隐患排查治理。
截至目前,全市已检查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183家次、油气输送管道企业4家次、使用特种设备企业11家次、道路(水上)运输企业4家次、港口危险货物企业3家次、废弃危化品处置企业20家次,查处各类事故隐患210项。
专项整治全面启动
综合治理不留死角
据了解,我市深化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涉及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油气输送管道、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寄递危险化学品、港口危险货物企业、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等七大专项整治,目前正在按照安排部署有序进行。
危险化学品领域一直是我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市将结合“企业自查自纠、行业部门专项检查、政府综合督查”等方式,强化相关部门联动合作,切实摸清安全生产现状及隐患分布情况,确保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针对我市危化品领域存在行业布局混乱、监管体系薄弱、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等短板问题,我市还将进一步推进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督促指导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同时,督促危化品从业单位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及时消除隐患,使隐患排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为保证危险化学品领域长治久安,我市还完成了《瑞安市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2015—2020)》编制工作,并已取得市政府同意批复。形成《瑞安市化工企业保留、关闭及提升工作方案》初稿,并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委托评估单位,积极推进危化品区域风险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