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5版:互联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业创新孵化梦想
“深夜食堂”坐拥20万粉丝,
吸粉又吸金有秘诀

    创业创新孵化梦想

    15

    “深夜食堂”坐拥20万粉丝,

    吸粉又吸金有秘诀

    ■记者 潘敏洁

    这几天,33岁的徐虹一直在我市与温州市区两地之间奔波,她是温州壹元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瑞安市区人。日前,温州壹元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服务商入驻由市商务局主导、瑞安日报社运营的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说起“壹元”,大家可能会陌生,但说起该公司创立的“温州深夜食堂”,应该就耳熟能详了。作为温州乃至浙南地区发展最快的美食专业指南平台,它坐拥20万粉丝,风投主动找上门。从一枚文艺小众的美食公众号,到变为吸粉又吸金的平台,它是如何做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蛮好玩,那就入伙呗”

    毕业于温州大学的徐虹,在温州日报从事管理培训工作已有六七个年头。2013年初,她请假探望在国外经商的老公后,辞去了工作。“其实刚生完孩子后,我的老公就希望我能一心一意照顾孩子,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也觉得自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她。”徐虹说。

    但是,辞职后的生活变得百无聊赖,令徐虹十分不适应。2013年下半年的一天,她大学里的学长找到了她。这位学长便是微信公众号“温州深夜食堂”的创始人。

    “‘温州深夜食堂’取名于一部日剧《深夜食堂》,主要推送美食信息,当时学长抱着玩玩的心态创办了这个公众号,没想到越做越火,于是他找我帮忙。”徐虹说。这位学长和徐虹都就读新闻专业,曾在学校里一起办过院报,不管是采写能力还是办事能力,都有着扎实的基础。

    “感觉蛮好玩的,闲着也是闲着,那么就入伙呗。”就这样,徐虹成了“温州深夜食堂”的第200位粉丝。

    当时“温州深夜食堂”的团队仅6人,且均为兼职,爱好美食与分享把他们聚在了一起,采写、拍照、发送全部由他们自己完成。直至上线五六个月后,他们才专门聘请了一位摄影师。没有办公室,文章推送全部在手机上完成,就是凭借一股热情,“温州深夜食堂”在上线后的第三个月就有商家找上了门。

    “当时温州鲜有自媒体,说到收费标准更没有参考依据,于是我按照报社的广告收费报价2000元,商家爽快地同意了。”徐虹说。当时,“温州深夜食堂”每日仅推送一篇信息,即头条,也就是说“温州深夜食堂”所能获得的商业价值是非常明晰的,后来价格上涨至3000元/篇,直至目前5000元/篇。

    从100个标题中选1个

    每天21时多,一天接近尾声,也是人们悠闲地刷屏最频繁的时间段。此时“温州深夜食堂”推送来了美食信息,这次的头条是《他们驱车1小时,就为了这10家火爆餐厅!》。其介绍了10家来自台州的餐厅,依旧是素净的页面、诱人的美食图以及简单地道的美食评说。

    这种简约又不失文艺的风格是“温州深夜食堂”慢慢发展形成的。“过去并没有固定的模板,每个编辑都有自己的想法,使得早期的‘温州深夜食堂’风格非常多样,后来我们统一了模板。”徐虹说。格调一旦定位,即便后来人员怎样更迭,“温州深夜食堂”也不会“变味”。

    事实上,“温州深夜食堂”确实经历了多次人员变动。随着“温州深夜食堂”的发展,任务越来越繁忙,一些兼职人员分身乏术,无奈选择退出。创始人即徐虹的学长后来也退出了“温州深夜食堂”团队。但是现在只要遇到什么问题,徐虹还是会找这位学长商量。

    2014年9月,“温州深夜食堂”第一次正式对外招聘员工。此时,他们从蜗居15平方米面积的办公室,搬入了位于温州欧洲城约80平方米的办公室。后来又搬入了现在的办公室,面积约150平方米。目前拥有员工14人,分为媒体和电商部门。

    在每篇信息推送之前,标题永远是“温州深夜食堂”讨论最多的一道环节。“标题没有吸引力,粉丝又怎会点击进去看呢?”徐虹说。每天,“温州深夜食堂”的编辑们每人都要想10个标题,最终从100个标题中选出一个最有新意、最夺人眼球的标题。

    同时,“温州深夜食堂”还塑造了“深食小妹”、“深食小二”两个人物。据介绍,这两个人物有独立的微信号,每天发布美食,起到了引流作用,其中“深食小妹”的形象已深入人心,目前已拥有5000个粉丝。

    2013年8月30日上线至今,“温州深夜食堂”已发布美食指南近1000期,探访了温州本地900多家餐厅。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发布探店、榜单、攻略等原创美食资讯。

    目前,平台累计用户已突破20万,平均每天用户增长200人,日均点击量达到2万以上,单篇文章最高点击量突破10万。2014年,荣获浙江报业集团举办的浙江省微信大咖赛冠军,2015年还成功举办了温州餐饮新势力年度盛典。

    不以赚钱为目的商业模式就是耍流氓

    然而,面对这些成绩,徐虹始终抱有隐忧。“自媒体发展是有天花板的,无论是粉丝增长,还是商业盈利方面。”她说,每日微信公众推送的信息数量最多为8条,最理想的状态下,“温州深夜食堂”能获得的收入也是明了的。事实上,“温州深夜食堂”每日平均推动3—4条信息。

    2014年,她大胆地提出了在公众号上发展电商的想法,并付诸实施。“当时遭到了团队的强烈反对,成员们认为我们的定位是文艺,不应该掺杂浓厚的商业气息。”徐虹说。但是,在她看来,不以赚钱为目的商业模式就是耍流氓。

    面对未来必定遭遇的“天花板”,徐虹选择主动出击。2014年情人节前夕,“温州深夜食堂”不再像过去那般推送美食指南,而是实打实地推销起了“产品”——一种来自国外的巧克力,每盒售价168元。顷刻间,100多份巧克力销售一空。这完全振奋了“温州深夜食堂”团队。

    徐虹坦言,其实当时心里还有一丝忧虑,像其他成员担忧的一样,毕竟这种“电商”模式与定位有所冲突,会不会引起粉丝的反感?但是,产品的味道完全打消了徐虹的忧虑。

    “我在国外曾品尝过这种巧克力,味道非常好,国内售价要高很多,相信我们的粉丝会喜欢。”徐虹说。事实上,粉丝并不反感公众号推销产品,反感的是推销不好的产品。

    巧克力打响了“温州深夜食堂”布局电商发展的第一炮。2014年八九月,“温州深夜食堂”再开辟了电商专区即“美食商城”,专门寻找各类美食供应粉丝。产品达80余种,产品种类丰富,包括温州特色小食、休闲零嘴等,价格定位于几十元至两百元不等。其中最火爆的粗粮馒头上线以来已售出3万个,人气水果羹一夜经销百余罐。

    构建移动端深度美食O2O

    这几天,徐虹经常辗转各地寻找健康又美味的食品。根据规划,“温州深夜食堂”将借助自己的品牌力量,销售食品,以虚拟经营的模式,发展壮大“温州深夜食堂”的电商业务。“眼下,我们还要解决物流、仓储等问题。”徐虹说。

    据介绍,“温州深夜食堂”团队一切围绕“找美食”展开——找优质的餐厅、找好吃的美食。通过深度探店挖掘美食背后的故事,以及整合美食攻略的形式,吸引众多本土吃货,以温州为据点由南向北拓展。

    现已下沉开辟“瑞安深夜食堂”和“台州深夜食堂”,“杭州深夜食堂”也在顺利推进中。徐虹说,通过各个城市落点,主打“浅尝不如深食”的理念,以深度美食指南为切入口,逐步向工具化演变,植入标签、订餐、交易等功能,完成交易闭环,构建移动端深度美食O2O平台。

    在发展得顺风顺水的时候,去年,“温州深夜食堂”接到了一纸诉状——温州某家网络公司认为“温州深夜食堂”抄袭行为构成侵权,打起了维权官司。据了解,“温州深夜食堂”发布的《温州66家最美隐世民宿!史上最强合计,收好不谢!》这篇文章中,将该公司享有著作权的摄影作品去除了水印后进行发布,部分照片甚至还没有去除水印等。

    “当时对方打电话给我们员工,结果员工没有上报这件事,当收到诉状的时候,员工都傻眼了。”后来,该公司和“温州深夜食堂”进行庭外和解。这件事也给“深夜食堂”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今后所有的文字、图片我们绝不转载,并设立了预警机制,一旦有类似事情发生一定要及时上报。”徐虹说。

    放眼全国,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受到风投的青睐,“温州深夜食堂”也不例外。“去年有几家风投公司找到了我们,但是被我们拒绝了。”徐虹说。她坦言,眼下他们并不缺乏资金,而且“温州深夜食堂”的发展有着长远的计划,一旦风投介入必定会打乱计划。

    面对略显浮躁的互联网世界,徐虹说,自己并不太懂风险投资的运转,只想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公 告
   第00005版:互联网+
   第00006版:微播报
   第00007版:今日飞云
   第00008版:百姓事
   第00009版:财富榜
   第00010版:议事厅
   第00011版:新居民
   第00012版:云江潮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车周刊
   第00015版:车周刊
   第00016版:车周刊
“深夜食堂”坐拥20万粉丝,
吸粉又吸金有秘诀
瑞安日报 互联网+ 00005 “深夜食堂”坐拥20万粉丝,
吸粉又吸金有秘诀
2016-4-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