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门前的小溪水
■高振千
我的老家在乡村,村中心有座小山,农舍围着小山而建,小河环绕着整个村庄。村里只有小河,打小没见过溪流。外婆家在邻乡丁岙村,于两座大山山谷里,沿着山谷石头路往上走,翻过山岭就是邻县。外婆家在村最上头,那条溪就从外婆家门前流过。
小时候正月头和端午节,最喜欢跟着父亲与二姨爹及表弟去外婆家。虽然步行路途有些遥远,但想到能享受慈祥外婆和舅妈的隆重接待,可以尽情在溪水中玩耍,惧怕行路的辛苦被到达外婆家的欢欣战胜。从村口通往外婆家的那条路,就在溪流左侧高耸的堤坝顶上,蹦蹦跳跳走在鹅卵石铺就的路上,一步一滑特别容易摔倒,下雨天尤其湿滑,一边又是深不可测的溪流。
外婆家门前的小溪,不深也不浅,不宽也不窄,有几个小“碇步”通往对岸,大概是玩水的最好地段。常常是未跨进外婆家门台,先脱离大人跑去小溪玩水,三四个差不多年龄的表兄弟会立刻赶来加入队伍。正月头气候还有点冷,脱下鞋袜哪怕在溪水中双脚冻得通红,也不怎么觉得冷。有一次,不小心一脚在石头踩滑,四脚朝天摔倒在溪水中,呛了好几口水,全身打湿去换上表弟衣裤。
流不尽白花花的溪水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天生对小孩子有一种强大的亲和力。赤脚浸在溪水中,脚下是滑溜溜的石头,得小心谨慎地趟着,需要时常去卷不断滑下来的裤腿,才能更好地避免裤子沾水,加上不时地打水仗,难免有被打湿时候,好像从来没有受到大人们的干扰和责骂。从不知尽头潺潺而来的溪水,在几个“碇步”的强行阻拦下,顺着空隙汩汩奔流而下,激起晶莹剔透的水花。有一回,跟着几个胆大的表弟溯流而上,转角之处终于发现一个瀑布,轰隆隆飞涌着,十分壮观。
长大后,去外婆家忽然少了。偶然有事情过去,发现外婆家门前的小溪不知什么时候淤塞了,变浅变窄了,溪水也没以前欢唱了,鹅卵石路面浇灌了水泥。现在,外婆家早已没有了昔日的温馨和热闹,那老房子也空置好久了。
但是,母亲一直惦记和念叨外婆一家人的好。母亲说,当年人民公社“大跃进”时,我父亲去了杭州半山钢铁厂,她要去生产队每月劳动24天,否则饭桶要挂起来不给吃,年幼的几个孩子没人带,常常被送去外婆家寄养。那时“大食堂”缺衣少食,一家人每餐只有一点稀饭,年幼的我和姐姐哥哥天天大喊肚子饿,也是送到外婆家靠番薯充饥;这还不算,舅舅还用大米接济母亲,要当做小孩包起来放在包袱里背回家,因为生产队天天放喇叭不允许社员粮食外流……
时光如流,岁月如歌,往事如烟。如今,再也没有外婆家门前那么好的小溪水了,再也没有充满欢乐的童年了,人终究会长大老去,今天也很快地成为过往,好好地珍惜当下一切,谁也赢不过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