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变“超市”,“五小”行业持证率上升……
创卫不停步 健康进万家
■首席记者 严小章 通讯员 王世霖 钱慧娜 孙洁群/文 记者 庄颖昶/图
以前逛农贸市场像赶“集市”,如今像逛“超市”,干净舒适;每月一期《健康会客厅》,通过荧屏,健康教育离百姓更近了;是否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进门一目了然……近年来,我市加大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整治“五小”行业力度,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亮点纷呈。
农贸市场改造提升 “集市”变“超市”
来到市区岭下东门菜市场,入口处的食品安全检测室、电子显示屏尤为醒目。走进菜市场,只见蔬菜区、活禽区、熟食区、肉类区等区域划分明确,空中配备集中照明设备,地面铺设防滑地砖,地下铺设排水排污设施,整个市场整洁明亮。
“这哪是菜市场,分明是一家大型超市。”正在买菜的林大妈说:“不过,以前这里像‘集市’,空气中有臭味,地面到处是垃圾、污水,逛完菜市场回家经常要换鞋。”
从“集市”到“超市”,东门菜市场“改头换面”用了81天。“菜市场改造提升工程,总投入改造资金近300万元。”岭下村党支部书记张福荣说。
不仅在硬件设施上改造提升,不少农贸市场紧跟信息化,玩起了“新风尚”。
在安阳菜市场,市民王女士买了10元钱的蔬菜,她拿出“农行闪付卡”放到商家的“闪付机”上一刷,只听“嘀”的一声,短短1秒就完成了付款,既不用输入密码,也不用签字。这得益于安阳菜市场日前开通的金融IC卡“闪付”系统,今后市民买菜,无需现金支付,只需一张卡即可办妥。
岭下东门菜市场、安阳菜市场的变化是我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缩影。2008年,我市就启动农贸市场改造,市政府逐步加大财政投入,现已改造农贸市场26家,其中二星级以上市场10家,省文明示范农贸市场11家。
“今年,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再提速,将改造提升10家,已启动前期准备工作,个别农贸市场马上就要进入招投标程序了。”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到今年年底,市农贸市场、安阳红星菜市场、西门菜市场、虹南菜市场、大沙堤菜市场、花园菜市场、潘岱前岸菜市场、上埠菜市场、中埠菜市场、下埠菜市场会以崭新面貌出现,成为市民放心、舒适、方便的购物场所。
在改造提升的同时,我市还强化整治攻坚。从上月中旬开始,我市在全市建成区范围内开展为期100天的农贸市场整治攻坚活动,重点整治内容包括市场内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商品摆放是否整齐有序,市场周边是否存在占道经营,环境卫生是否保持整洁干净等,以进一步提升建成区农贸市场管理水平,优化市场秩序,改善城市环境,保障食品安全。
市创建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通过百日整治攻坚活动,争取实现“地不湿、无异味、菜安全、价公道、计量准、可休息”的农贸市场购物环境。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