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3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义士进士并举 “驸马”神童传奇
张氏在瑞安历史上源远流长
汀田张氏宗祠暨文化礼堂

    义士进士并举  “驸马”神童传奇

    张氏在瑞安历史上源远流长

    ■金锦潘 文/图

    瑞安张氏早在南朝时,就有张进之入传《宋书》《南史》,后自宋至清,张頠、张文贞、张壕、张家珍等义士前赴后继,浩气荡肠。张进之之后,张祚率先自闽赤岸迁居陶山花园底,相继十二进士登第。后裔有张声道精医术招为“驸马”赐建御凤楼,张宜卿设计智灭倭匪,张云浒神童入荐官四品,张棡工书法解民疾等,人才辈出,源远而流长。

    《宋书》《南史》传进之 “后世”多豪情义士

    瑞安有史以来第二人、入传正史第一人张进之,分别被《宋书》和《南史》列传云:“张进之,永嘉安固(今瑞安)人也。为郡大族。少有志行,历郡五官主簿,永宁、安固二县领校尉。”

    做过主簿文官和校尉军官的张进之,却以孝义入传,事出有三。“家世富足,经荒年散其财,救赡乡里,遂以贫罄。”正是千金散尽救乡里难民,裸捐至贫极!还有一件事,说他曾做过太守王味之的下属,味之获罪逃避进之家,他尽力相助。在转移中,味之落水沉没,他投水相救。其如此信义,甚至感动当时四起的盗贼,“入村抄暴”,相约不得侵犯张家之门。至南朝宋元嘉元年(424),宋文帝刘义隆下诏,免除张进之家徭役。

    由此看来,张氏在南朝时就曾是瑞安大族。但如今的瑞安张氏,没有一支能连接到张进之。他好像不是作为一个源头而是作为一个标志,孤独在历史深处。但后世张氏,或者冥冥之中传承了他的精神,涌现出众多义士。

    据《瑞安市志》记载,宋时有陶山人张頠,荒年出资赈济,旱则就湖筑坝蓄水以灌田亩。当方腊义军进攻郡城,并由桐岭逼近县境时,他率领乡勇几千人阻遏,使义军不得南下。

    元有陶山人张文贞,以抵御方国珍义军立功,授三尖巡检。元至正十四年(1354),反元义军吴成七进攻陶山,他招集乡兵,立寨坚拒,以功授瑞安州判官衔。一年后,福建义军黄檀大举进攻瑞安,文贞及弟和侄子均在抗击中殉难。

    明有陶山芦浦人张壕(1433—1511),据至今立于村中张氏宗祠前、由儒林郎直文渊阁大理寺副蔡鼎所书的《明故义士张君墓志铭》碑文记载,时有白塔至澄江堤岸2000余丈,受水侵蚀倾塌,官府欲征民夫修复,张壕说“无宁劳一以逸百也”,就个人出资修建完成。同时,又置祀田以作祭礼之费,置族田以助族内不能自给者等,惠泽族人邻里。

    清代有湖石人张家珍(1813—1861),被委任为三港团练首领,积极组织附近各村民团数千人,曾在荆谷“大败金钱会义军”。同治元年(1862)正月,死后的张家珍得清廷抚恤,追封“元帅”。1917年,时任民国大总统顾问的孙诒泽为家珍故居题赠“气激懦顽”匾额。

    十二进士花园底  “驸马”赐建御凤楼

    距张氏先贤张进之在瑞安出场并销声匿迹500多年之后,始有一名叫张祚的人,约于五代十国期间从闽之赤岸徙至平阳宜山,时值五季之乱,因“干戈扰攘民无宁处”,复迁至瑞安芳山乡潮至张地垟,不久,转迁到廿九都集善乡陶山花园底而居,是为花园底张氏一脉之始祖。

    花园底村北有一小山名唤鲤鱼山,诚如一诗云:“花园为底多故事,鲤鱼称山更传奇。”张氏在鲤鱼山下的花园底开宗立族的前200多年间,出过十二进士登第的辉煌历史。

    花园底张氏传至十二世,先有张时敏、张时宪兄弟分别登北宋元丰二年(1079)、元祐六年(1091)进士,步入仕途。其父张可存因以子贵恩赠通直郎,加赠承议郎、光禄大夫、寿昌县令,死后赐葬于湖岭闲心寺,墓前立有石马石将军。

    此后至南宋,花园底张氏又接连出了张泳道、张声道、张仲迈、张仲远、张自求等10位进士。其中声名最为卓著的系十五世张声道(1150—1220),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历官朝请郎、知永州(军)事、湖南提刑、莆田知府等,叶适在《水心集》中称赞同龄的张声道曰:“为人恢疏谈笑、放旷山湖间,其立朝治民固当世所推。”

    至今在陶山或更广的范围,还一直流传有一个张声道因才学出众、医术精湛,被招为驸马的故事。话说在宋淳熙十一年(1184),35岁的张声道赴京应试,中了二甲第一名进士,殿试钦点为传胪,并被孝宗皇帝看中招为驸马。婉蓉公主曾问他家乡有什么?张声道夸口说:“住在百亩花园里,周围是铜打的岭、金丝的桥、白银的路。”不久衣锦还乡,公主也要跟着去,张声道这才慌了神,所谓“铜打的岭”“百亩花园”不过是铜岭山下的穷乡僻壤花园底村,岂不犯了欺君之罪?幸好张声道曾医治好太后的病,深得太后赏识,便向她如实相告。太后即发一道懿旨着温州知府6个月内监造“驸马第”和“百亩花园”。

    据花园底村支书张庆彪介绍说,当年“驸马第”东南西北建有四座门楼,其西门的“御凤楼”直到上世纪“文革”中被毁。

    这或者只是传说的故事,至今没有发现史料记载张声道被招为驸马的事迹。花园底《张氏宗谱》上只记载他死后“葬本里鲤鱼山祭建御凤楼”。此外,花园底现有两座建于宋时的国家级文保八卦桥和河西桥,以及潮基的张家桥,据记载均为张声道回乡后惠民所建,恩泽后世。

    花园底作为张氏的一个源头,其后裔分迁高楼湖石、西村、大京,平阳坑,湖岭坳后、闲心寺、大同、山前,莘塍华表等。据湖石张氏后人张正虎介绍,至今约有2万多人。

    汀川薪传五书院

    张棡父子共精英

    瑞安张氏的另一支源头迁入汀田,则要比陶山花园底晚200多年。据记载:南宋乾道二年(1166),浙南沿海遭特大海溢(海啸),“浮尸蔽川,存者十一”,温州郡守传檄要求福建移民补籍。两年之后,即1168年,据汀田《张氏宗谱》记载,其始祖张道“自檄文补籍后,从闽漳州赤岸长溪县始迁瑞邑汀川”而居。

    张道定居汀田后,“葺茅以处,亦农亦贾”,后裔安居乐业,自元至明,渐成著姓,尤其学风鼎盛。《瑞安市教育志》所载古书院,汀田张氏就有5所。据汀田《续修汀川张氏家乘序》载,自明张少滨捐银五十两昌修黉宫后,“或藏书课儿,或延师设帐,代有薪传”。在明万历间,张岱岳继叔父张岐南首创藏竹书院后,又倡率兄弟侄儿辈造屋数间,创建曲水书院。至清顺治初,又有选贡张士翙“授江西南昌通判,以疾不赴,致志育人,著翠林书院丛书”。清探花孙希旦曾赞张氏后裔云:“泮水风光生舞袖,龙门文史见传灯。”

    至清末,张道的十九世孙张棡为县学廪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倡改聚星书院为高等学校,并创办汀川小学。据《瑞安市志》记载,作为教书先生的张棡“极留意地方利疾、民间疾苦,光绪二十二年(1896)螟虫为害,撰书介绍扫除、火攻之法;二十八年(1902)海啸溃堤,田园多淹没,向知县盛鸿涛上《筑塘草规》,塘成,潮不为害”。据载,张棡还以书法闻名,所作诗文、日记,密行细书,终卷不遗一字。其家有杜隐园藏书楼,著有《杜隐园诗存》等,尤其《杜隐园日记》81册,所记自壮至老无间断,作为一方难得文献,现存温州市图书馆。其子张崟亦入传《瑞安市志》,曾任浙江大学史地系副教授、商务印书馆《二十五史》编委等职,著有《诂经精舍志初稿》《武林坊巷志稿》等著作。据汀田张氏22世孙张朝银介绍说,张崟在汀田的名气尤胜过其父。目前主要集中在汀七、汀八、汀九、汀十4个村的张氏后裔有13000多人。

    “房祖”设计灭倭匪

    “神童”入荐官四品

    塘下张宅现有张姓约600多户,2000多人。据其《张氏宗谱》记载,始迁祖系第六世张景芳因在元至正十四年(1354),“山贼入瑞城烧毁其屋,于明洪武三年(1370)迁居四都塘川”。并载有一女嫁襄阳郡守鲍原野以田200亩做嫁妆,可见其时为“土豪”,家实殷富。其迁居瑞城的一世祖张博文,系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官任福建罗源县令转迁枢密史。第二世为张自求,“开禧元年(1205)进士,官任湖州司户,坟在锦湖第一山。”然而,此张自求正是花园底村十二进士之一,其谱载为“授迪功郎,仕潮州司户,未任而卒,葬宝方寺”。其父也并非进士张博文,而是名叫张受道。开禧元年中进士的瑞安张自求只有一个,花园底与张宅宗谱记载互有出入,有待考证。

    无独有偶。莘塍仙甲《张氏宗谱》记载,其始迁祖张朝华自“章安十四都南社乡迁至十都仙源甲底”,其二世祖仲泥、仲纲、仲远皆中进士,而绍兴三十年(1160)登进士的张仲远,亦正是花园底村十二进士之一。同时谱载与芦浦的张氏始迁祖张建同属张浚一脉。其间错综复杂,亦有待考证。

    仙甲后裔有一支张氏迁塘根,其谱载有一篇“塘根房祖宜卿公”智灭倭匪的记事:此公21岁时任邑掾策书,时有倭匪入侵,势不能挡。张宜卿设计执香、献花、备羊酒邀寇入城,暗令军民人户各备器械,等待炮响为号。当倭匪欣然就迎文武正行礼时,五门炮声齐发,军民人户一哨而聚,入城的倭寇悉为所灭,其余在船的闻风解缆而逃。事平后,省部抚旌奖励。朝廷闻其贤名,拟擢升为武恭,却不幸而殳,礼部追嘉其庭额曰:“克壮其猷。”

    仙甲《张氏宗谱》还载有一篇十二世祖尚宝司卿张云浒的神奇事迹。据说此公其母怀孕时梦异光绕室,彩云覆庭;生时异香袭人竟日不息。5岁即习其父所读之书,过目成诵,8岁就业老师视为畏友,不敢待以师徒之礼,由此盛名大著。明弘治间以奇童入荐,历官尚宝司卿(掌宝玺、符牌、印章官,正五品)。因为官耿直,每逢奏事悉心协帝,宠眷加厚,历时三帝至嘉靖朝,赐四品服,任直内阁侍经,筵掌玉牒,预修国史。死后赐御祭,官送棂柩归葬于礁石。

    [相关链接]

    张氏始于黄帝之孙挥,此人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黄帝封其为弓正,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据2007年公安部人口统计,张姓共有8750多万人,在中国姓氏中排位第3;据我市2012年7月人口统计,张姓有63997人,也排在第3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议事厅
   第00006版:在现场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1版:随手拍
   第00012版:远望角
   第00013版:玉海楼
   第00014版:广 告
   第00015版:乐周刊
   第00016版:乐周刊
张氏在瑞安历史上源远流长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13 张氏在瑞安历史上源远流长 2016-4-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