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井垟有一位种粮大户,他明明是仙降人,但人们提到他,总会联想到“马屿”;他明明可以当白面老板,却天天守在田头,成了黑瘦庄稼汉。他叫项宝荣,是瑞安市丰粮农场场长。
项宝荣出身农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夫妇二人带着仙降胶鞋赴义乌小商品市场销售,成为当地第一批离开家乡到外地淘金的人。由于吃苦耐劳、勤劳肯干,他很快成为村里第一批万元户,村里不少年轻人也跟着他走出了瑞安。
尽管如此,他还是闲不住,趁着生意淡季承包了仙降周边1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
1997年,他得知马屿镇很多人外出经商,从事土地耕作的人越来越少。1998年初,他结束在义乌的生意,顶着家人的压力,用多年的积蓄承包了岳二村10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正式开启了他的农业之路。自此,他也从白面老板变为黑瘦庄稼汉。
项宝荣带着家人与雇佣工人每天起早摸黑,日日守护在田头。当时,很多人置疑这活儿干不长久,而他却坚持下来了。由于他管理科学,施肥合理,在当年就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周边群众都模仿他尝试规模种植。
农业设施投入很大,器械折旧率高,他不顾家人反对,“孤注一掷”,卖掉了仙降的两套房子,投入到马屿的农场建设。
多年来,反复投入、不断更新农业机械设备,他的农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机耕、机收达到100%,为规模化粮食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为了提高种粮效益,项宝荣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引进高产优质品种。他在解决自家生产中遇到问题的同时,毫不保留地为乡亲们提供水稻种植技术,帮助有困难的农户垫付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烘干中心落成后,为周边群众烘干稻谷,减少天气原因造成的损失。
如今,他的农场已形成大米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模式。
在项宝荣的影响下,2012年,女儿项伟章辞去工作,加入父亲的务农行列。2013年,“项宝荣丰粮农场”升级为“瑞安市源田家庭农场”,成为温州第一家家庭农场,这也加速了“源田”从传统种粮大户到现代农业企业的转型。
目前,“源田”正在探索“公司+合作社+社员”的经营模式,由源田家庭农场负责推广销售,项宝荣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加工,而社员们则负责田间种植。
项宝荣:
在田埂中穿梭的“庄稼汉”
获得荣誉:2003-2004年度温州市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