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市网络零售额达37.43亿元,同比增长40%,列温州各县市区第2位
“一号新产业”迈入多元发展新阶段
■记者 项乐茹 通讯员 许小鹤
我市网络经济“一号新产业”迎来开门红。记者昨日从市商务局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市网络经济进一步向纵深拓展,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省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1至3月份,我市网络零售额达37.42亿元,同比增长近40%,列温州各县市区第2位。
我市网络经济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也发出了提升发展的强烈信号。多个电商企业和项目平台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发展模式更趋于多元化、创新化,以此寻求新阶段效益突破点。
一季度网络销售同比增长40%
据省商务厅统计,今年我市一季度网络零售额达37.43亿元,列温州各县市区第2位,仅次于鹿城区,同比增长近40%,依然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
“一季度‘环球’电商部门实现销售增长30%。”浙江环球鞋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环球鞋业在2013年的年网络销售额达3000万元,2015年网销额过亿元,实现了3年3倍增长的好业绩。
不止环球鞋业,我市人本鞋业一季度也迎来了销售佳绩。据介绍,人本鞋业一季度网络销售额达5500万元,同比增长37.5%。目前,我市位于仙降、飞云等地的帆布鞋生产企业均已完成传统企业和互联网电商的融合转型发展,多家企业在天猫、京东等平台开设网店,并跻身销售排行榜前列,我市帆布鞋网络基地的优势进一步巩固。
我市电子商务应用进一步向纵深拓展,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实力进一步增强。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眼镜、箱包、鞋革、服装等七大特色产业集群中相当一部分企业转型电商,天猫鞋类旗舰店专卖店达99家,服装类30家,箱包类12家。
多家企业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我市网络经济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也发出了提升发展的强烈信号。在整体网络经济迎来改革大潮的背景下,我市电商企业也由“建立”阶段迈向“发展”阶段,企业竞争力有所增强,发展方式不断创新。
我市经营专业汽摩配电商平台“环球汽配网”已十余年的福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积累了海量供应商和零配件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转型汽车后市场,依托瑞安作为中国汽摩配之都的产业优势,进行货源和4S店资源整合,打造“车元素”汽车服务体验中心,现已在温州和台州玉环等地落地。
我市生鲜电商“好派多”,利用互联网工具“大数据”分析用户消费习惯,精准确定备货量,从创立初期的每日10多单至现在日均300多单。除此之外,“好派多”还在经营思路上开拓创新,除了提供日用品等“凑单商品”加大客户购买量,稳定家庭客户外,还将触角伸向利润较为丰厚的单位集体食堂客户,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成长为全省规模排名前列的网上菜市场。
此外,O2O模式从网上团购延伸到家居、餐饮、文化休闲众多领域。以艾千家居为例,该企业创新开展C2M模式,将用户连接制造,依据客户需求个性化定制,实现线上线下双向互动。
布局跨境侨贸电商新“蓝海”
眼下,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市外贸出口的新渠道,外贸企业及传统厂商纷纷寻求电商出路,或通过与速卖通等大型平台合作,或自建海外仓库和网络平台等方式,将产品销往全球市场。相比日益遭遇瓶颈的传统外贸,跨境电商有望成为拉动外贸发展的新引擎。
“瑞安有16万华侨,大多从事传统贸易,转型做跨境电商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我市相关人士分析,华侨在海外多年的从商经历已经构建了成熟的供应链、销售渠道和网络,因此无论是自建平台还是对接国内平台,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目前,我市已有部分侨领在上海、义乌等地试水跨境电子商务,主要从事欧、美、澳高品质生活日用品进口,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在瑞商回归的感召以及我市力图打造省侨贸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的双重背景下,不少侨商意图回归瑞安打造跨境电子商务中心。据介绍,在今年4月我市首届世界瑞安人大会上举办的跨境电商与侨贸回归恳谈会上,不少海外侨领都对回归瑞安,创办跨境侨贸电商基地项目表露出浓厚兴趣,并达成初步意向。
我市也正在为回归的瑞籍侨贸跨境电商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据市商务局相关人士透露,我市已展开省跨境侨贸电商试点申报工作,并着手起草跨境侨贸电商扶持政策和浙江(瑞安)侨贸电商试验区建设方案。同时,针对瑞商发展需求,协调建立外管局、海关、邮政、商务局、银行的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
为电商发展搭建多元服务体系
作为我市“一号新产业”,近年来我市网络经济得到了快速蓬勃发展,汽摩配、鞋服、眼镜、工艺品等传统产业纷纷“触网”,在开拓新兴渠道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难题。
去年以来,我市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为本地电商搭建起多元化的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在我市率先成立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内,可为企业发展电商提供运营咨询、人才培训、产品摄影、金融及物流等全方位的服务。同时,积极与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平台达成合作,阿里巴巴瑞安产业带上线以来开局良好,经过一季度运营,目前入驻企业1831家,瑞安企业在B2B领域的经营意识日益增强。淘宝“中国制造”频道开通后,我市多家鞋类中小型优质制造企业已陆续入驻,并有望在服装、针织等其他类目全面推广。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继续在相关扶持政策出台、物流体系平台搭建及优质电商资源引流回归等工作上做好文章。同时,也将通过一系列调研及评选,发掘本地电商领军企业,通过榜样带动作用,鼓励更多企业积极“触网”转型发展,创造电商发展良好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