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现代产业新引擎,打造服务业强市”系列报道之三
打造温州大都市南翼现代商贸中心城市
■首席记者 严小章 通讯员 董德来
(上接第1版)
“短板”在哪里?尚未有真正意义城市综合体
“累。”这是黄小姐逛了半天的感觉。她说,上午买衣服,逛了虹桥路和开太百货,吃中饭在港瑞新玉海,下午又去瑞安电影城看电影。
“十二五”期间,瑞安现代商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也遇到成长的烦恼,存在“低、小、散”等问题。
百货零售是现代商贸一个重要领域。2004年,开太百货瑞安店落户虹桥路,开门迎客,终结了瑞安没有大型百货零售业的历史。然而,10余年过去了,因门店面积有限,只能从自身特点出发,2015年转型为名媛馆,专注女性生意,打造精细小百货。
2014年开业的港瑞·新玉海算是目前我市一个比较大的集吃、喝、购的地方,其总商业面积虽近5.3万平方米,也设了一楼精品区、二楼名媛区、三楼美食区等,但仍缺乏一些商业综合体必备的功能。在市商务局商贸市场科相关负责人看来,港瑞·新玉海是“大型开放式的购物商城”。
“瑞安还没有一个真正城市综合体。” 市商务局商贸市场科相关负责人说,一个真正的城市综合体应具备吃、喝、玩、乐、购等功能。近年来,不少城市兴起一批城市综合体,集吃喝玩住购为一体,经营范围越来越广,城市综合体也成为一个城市商业氛围的一个象征。“兄弟县市区中,瓯海有万象城,龙湾有万达广场,平阳有万达广场、银泰百货,而我市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商业综合体,这与瑞安是温州大都市南翼现代商贸中心城市的定位不相符。”他说。
据介绍,在以服务本地居民为主导的生活性服务产业方面,我市存在档次不高、服务水平有限等问题,如缺乏较好的商业综合体、酒店接待设施、旅游接待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等,市民为实现对这些类似功能的需求,不得不走向温州市区、甚至周边县。
不仅生活性服务产业,生产性服务产业亦如此。“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市商务局商贸市场科相关负责人说,大部分商贸流通企业以低、小、散状态存在,经营和管理不规范,整个商贸流通业对外辐射作用小,行业效益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凸现,直接影响了产业的优势扩张和功能拓展。
提升路径在何处?加快重点商贸设施布局
“我希望瑞安有一个地方:在这里,购物;在这里,吃饭;在这里,看电影。”黄小姐回家后在想。
黄小姐的这个愿望,“十三五”期间或许就将实现。“‘十三五’期间,我市现代商贸主要工作是‘补短板’、提存量。” 市商务局商贸市场科相关负责人说。
商业网点是现代商贸业的重要载体。据悉,“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加快重点商贸设施布局,以现有城市中心区为核心,以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大型超市为重点,完善重点商业网点布局,加快推进万松城市综合体、中润广场、安阳金融集聚区、环万松山商圈等重大商贸项目建设,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集聚,打造商业中心区;在各个中心镇(街),加快规划和建设成等级、成体系的商贸节点,加快推进汽车文化走廊、会展中心、金属城、鞋革总部大楼、五洲商贸城、普洛斯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城乡商圈。
如何提升批发市场的业态是“十三五”现代商贸工作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各大专业批发市场“低小散”现状,我市将着力提存量,改造提升各大专业批发市场,大力推进服装、工艺品、五金、袜品、胶鞋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加快瑞安商城、水产城、汽摩配城等专业市场的改造提升步伐。
同时,我市将发展新型业态,支持引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鼓励龙头企业实施物流运输、服务、科技信息、仓储融资的分离工作,推动企业分离服务业,提高在三产增加值中的比重。
此外,“十三五”期间,我市还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制订发展商贸流通业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商贸流通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投入、用地需求、信贷规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提升行业总体水平。
[新闻链接] 现代商贸业“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打造温州大都市南翼现代商贸中心城市目标,以“完善老区,培育新区,东西并举,双轮驱动”的空间布局为指导,以市域制造业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为依托,以商业综合体、大型商场和连锁超市为主体,以社区商业为基础,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现代生产、生活要求,积极推进现代营销方式、商贸信息化进程,不断增强区域性商贸中心服务功能和辐射功能,逐步建立起与瑞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先进、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竞争有序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