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位华侨回塘下开了家西餐厅
带回原汁原味的欧洲美食
左起李志伟、张海荣、王献峰

    三位华侨回塘下开了家西餐厅

    带回原汁原味的欧洲美食

    ■记者 黄国夫/文 特约记者 陈银贤/图

    塘下名品街有一家西餐厅,老板是在海外打拼多年的3位华侨,因为热爱美食,也因为想念家乡,他们将原汁原味的欧洲美食带到了塘下。

    相继出国 异国他乡艰苦创业

    这3位华侨是张海荣、李志伟和王献峰,都是塘下人,还是初中同学。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三人相继出国,到异国他乡打拼。

    “在国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真的很苦。”张海荣介绍,2000年他只身一人去了意大利,在一家羊毛衫工厂打工,工作场地简陋不说,一天要做十多个小时,有时累了,只能猫在角落里眯一会儿。“没办法,出国用了13万元钱,这些钱都需要努力赚回来。”

    而这样一做,就是十几年。十几年来,张海荣从事着同样的工作,生活不仅单调也异常艰辛,靠着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他一点点积累着财富。

    和张海荣一样,王献峰去的也是意大利,同样有过一段艰辛的海外生活。1997年,王献峰来到意大利后,开始挑担做买卖,卖打火机、计算机等小物品。每天早上7时出门,行走在各个乡村,一天要走20多公里,到19时多才能回来。

    “意大利的乡村地域宽阔,但为了省钱,只能走路过去,半年时间我就瘦了十几公斤。”王献峰说。

    随后几年,王献峰打过纽扣、做过服装、当过二厨。2004年,他去威尼斯一位亲戚家的咖啡店里工作,学到了做西餐的手艺。经过一年的经验积累,2005年下半年,他在威尼斯火车站门口开了一家咖啡店,兼做简易西餐,因为地点好、人流多,生意相当不错。至此,出国七八年的王献峰才结束打工生活,当起了老板。

    由于生意好,在随后几年里,他在威尼斯陆陆续续开了6家咖啡店,而他本人也成为了威尼斯华人华侨企业家联合总会的副会长。

    相比其他两人,李志伟的海外生涯相对比较短暂。1998年,他到法国待了一年时间后,回国做起了进出口贸易。因生意上的便利,李志伟经常来往于欧洲各国之间,接触到各种地道的西式菜品。

    相约开店 让塘下人感受欧洲美食

    在海外工作多年,三人一直想念着祖国,回国发展的念头一直萦绕在他们心头。

    2012年,王献峰回国考察市场,发现咖啡在国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开拓市场,他在意大利购买了1500公斤咖啡,通过国内经销商免费发送到各个店铺,试探市场。没想到市场反应良好,他决定回国发展,成立了贸易公司。

    现在,王献峰已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国内,但让他感到苦恼的是,由于在国外生活了十几年,回国后一直怀念西餐的味道。

    因为从事餐饮行业,王献峰对美食很挑剔,在意大利时,别人一般面包配咖啡就能解决一顿饭,他却要跑到很远的市场里吃海鲜。

    “虽然现在温州地区也开了很多家西餐厅,但总感觉味道差了点。”王献峰跟李志伟、张海荣说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同样的答案。经过商量,他们决定一起开一家西餐厅,将原汁原味的欧洲美食带到塘下。

    今年年初,他们听说名品街一家店铺要转让,现场考察后,第二天就交了定金。

    “因为我现在做贸易,为此店里大到火腿,小到调料,都是直接从欧洲运过来的。”李志伟说。

    为了保持菜肴的原汁原味,他们经常待在一起研究菜系。张海荣介绍,有一次,他们在研究一道菜系时,总感觉缺了一点味道,但说不出缺了什么。“后来一次的无意中,突然吃到了那种味道,发现原来是差了生菜,这种菜连一些在欧洲的朋友也没有品尝过。”张海荣马上拍了照片,发给了在国外做餐饮的朋友,第二天便托人带了回来。

    西餐厅的开业,让多年漂泊在外的他们多了个留在塘下的理由。“虽然我获得了意大利长期居留证,但现在都不想出去了,还是家乡好啊。”王献峰笑着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广告
   第00005版:在现场
   第00006版:在现场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1版:财富榜
   第00012版:微播报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金周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周刊
罗海珍:享受爱的过程,愿做更多善事
带回原汁原味的欧洲美食
瑞安日报 今日塘下·新塘下 00008 带回原汁原味的欧洲美食 2016-5-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