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浙江日报》头版刊登长篇通讯——
拆改用,让小城美好生长
——瑞安借“三改一拆”补城市建设短板
■浙江日报记者 胡丹 本报记者 严小章
5月12日,瑞安市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道路工程中的凤锦路、振兴路正式进场施工。这意味着,这块总占地面积达7.3平方公里、定位为瑞安创新型生产力服务中心的功能新区,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说起这个消息,瑞安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陈慧满脸兴奋:“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在规划中被赋予了很多重要功能,例如城市东拓桥头堡、温州都市区南翼新型功能区、2.5产业集聚区等。但最为特殊的是,这里原来是一片违建厂房和低效用地。”
在整个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用地规划中,有4570亩土地存在厂房违建、城镇用地低效问题。通过连片拆除,那些原本零碎分割的土地,将连成一整片面积超万亩的待开发用地。这里将成为瑞安未来引进大企业、实施大项目重要的战场之一。
“作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省三改一拆先进集体,这些年,瑞安坚持以拆开路、拆改用结合,实现了环境提升、民生改善、用地集约‘三赢’局面。”瑞安市委书记李无文介绍,3年来,瑞安拆腾土地约5680亩,已经建成项目或正在建设项目的土地达3100亩。加上已经确定规划利用方案正在办理审批手续的1500亩,该市拆后土地实际利用率达81%。另据规划,今年瑞安还将拆除违法建筑190万平方米,“三改”282万平方米,实现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2500亩以上。
连片拆违,低效用地化零为整
瑞安是全国百强县。但全市121万人口,人均耕地仅0.3亩,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供应的矛盾突出。与此同时,“半城市化”问题也成为禁锢瑞安城市发展的短板:瑞安126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近50%的土地仍被城中村、旧厂区、旧住宅区以及各种违法建筑覆盖。“它们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不仅自身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环境‘脏乱差’、制约产业发展,还让其他可用土地碎片化,无法更好地成片利用。”瑞安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黄康民说。
通过调查,瑞安市城镇低效用地涉及土地4.13万亩,其中可享受政策红利直接作为建设用地报批的用地就达7500亩。这批低效用地若是利用好了,再加上其他被碎片化的土地整合利用,将带来1+1>2的叠加效应。
“拆”是为了更好地“建”,“破”是为了更好地“立”。
瑞安市“三改一拆”暨城镇低效用地二次开发办公室主任黄洪勉告诉记者,为了更高效地对拆后土地进行利用,瑞安做到“谋划先行”,将“三改一拆”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充分结合,突出“以改促拆、连片拆改”的理念。“我们共梳理出2015年至2018年重大拆改项目218个,涉及土地约1.6万亩。这些项目被一一标注在地图上,挂图作战,清晰明了。一改过去为拆而拆、零星盲目拆违的做法。”
突出重点、集中发力、连片改造,瑞安“三改一拆”的脚步不断提速。今年1月至4月,瑞安拆除违建5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7%,实现“三改”49万平方米。(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