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本报评论员
从上周五起,市作风整治办陆续在本报刊登《80个单位重点问题整改措施公示》,这标志着作为作风建设五大行动之一的“大整治”行动全面进入攻坚阶段。我市正狠抓作风整治,努力打造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
全面从严治党,是时代要求和历史责任,是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市自2月起开展“大起底、大巡查、大整治、大推进、大评议”作风建设五大行动,深化“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专项整治。截至目前, 查摆问题的“大起底”行动已顺利完成;大巡查、大推进等行动正在有序开展。这次公示的80个单位106个重点问题清单,不仅指出了问题,还明确了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为我市下步实施精准整治打下坚实基础。
“三为”专项整治,专就专在集中时间、集中措施上,之所以要专,就是问题必须整改到位,否则不能扭转原来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庸懒散拖贪”局面。我们要聚焦问题、突出重点,目前整治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就要抓住要害、集中发力;透视问题、找准病根,找准病根是对症下药的前提,要由表及里,触及实质,精准把握问题产生的原因、条件、环境等,为整改提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辨析问题、抓住要害,查找问题要防止流于形式,分析原因要防止轻描淡写,通过辩证分析,抓住主要问题、主要矛盾、典型问题、普遍性问题,敏锐查找个性问题、特殊问题产生的根源,统筹推进整治行动;解决问题、标本兼治,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整治问题时应该着眼长远建机制,力争做到“中西医结合”,“外科手术”与“服药打针”结合,惩教并举。
攻坚当用利器,整治当用重拳。我们只有把这些列出的单位重点问题,在规定时限内一一整改到位,对我们的干部作风问题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形成严惩“庸懒散拖贪”的高压态势,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为我市“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