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卫标杆工地好模样
PM2.5:工地内<工地外
本报讯(记者 夏盈瑜/文 庄颖昶/图)在人们的印象中,工地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但全国卫生城市创建以来,我市一些标杆工地,不仅告别泥和灰,外表长得像公园,连工地内的PM2.5的数值还低于工地外呢。
“请您正确佩戴安全帽。”昨日,记者来到我市平安工地和文明施工标准化标杆工地——滨海新区柏悦景园工程工地,工地前门口红外线温馨地提示。一进门,放眼望去,仿佛进入小区:工地除施工场地外,其他裸露地带都进行了绿化,人行道涂成浅绿色,工人们走上去,安全又舒心。
施工现场实行工厂化管理,设备材料在规定区域堆码放置,红色的消防亭和蓝白相间的重大危险源公示牌,规范而醒目。顺着人行道,我们来到2号加气块防雨棚边上,其正对面,是钢筋加工棚。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防雨棚和加工棚,一方面防雨防晒,保证砖块和钢筋质量,一方面防止高空坠落,保护工人生命安全。
扬尘治理是该工程的亮点之一。记者看到,每台搅拌机和水泥储存罐外面都用特制模板封闭,砂子堆场则覆盖着防尘布,有效防止作业扬尘的产生。“前一段时间还曾测过PM2.5含量,工地内的数值还低于工地外的数值呢!”工程项目建造师林冷双骄傲地说。
工程的临边防护也做得十分到位。在建工程大楼不仅设外架防护,楼层上还加了一道黄白相间钢管防护栏杆。据了解,该工程的高大支模架、深基坑、起重机械,尤其是施工电梯和塔机等安全使用和运行都作为该施工单位管控的重点要点,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随后,记者来到工人生活区。工人生活区仿佛大学后勤区,分餐厅、浴室和车辆保管区、衣服晾晒区等,每个区域井然有序。来自江西的工人吴根龙刚刚洗完热水澡,从澡堂里出来,他舒心地夸赞:“工地澡堂里有热水,食堂有热饭,垃圾统一有人处理,宿舍整洁又干净。”
临走时,我们还在工地外围墙上看到一幅幅生动的瑞安民俗图。“以前工地生活单一枯燥,现在精神生活丰富了。”林冷双说,这是响应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号召,制作的正能量图文宣传。
据介绍,该工地文明卫生、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做法属瑞安先例。该工程于去年开工,目前,安全生产、卫生创建方面已投入500多万元。
我市共有312个在建工地,国家文明和卫生城市创建区内共有34个工程。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创卫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多个工地把施工现场的规范管理与创卫工作相结合,开展建筑工地“无扬尘、无垃圾、无裸土、无四害、无旱厕、无污水”的“六无”标准施工现场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守住线 不添堵 促文明
2016省“文明出行”巡回宣传月大型公益活动走进瑞安
本报讯(首席记者 林长凯 庄颖昶)6月5日晚7时,中国人保2016全省“文明出行”巡回宣传月活动大型公益活动走进瑞安,在市政会议中心大会堂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如上图),省文明办城市处处长王先中和我市领导管秀云、薛尧弟、王翠珠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数百人到场观看。
演出结合日常生活中开车打电话玩手机、行人闯红灯、电动自行车安装雨棚、酒后驾车等交通违法行为,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幽默生动的节目,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各种违规行为融入到艺术形式中,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深刻接受交通安全教育。
此次活动由省文明办、省公安厅交管局、浙江广电集团主办,中国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联办,FM93浙江电台交通之声承办。作为浙江省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型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国人保“文明出行”巡回宣传月大型公益活动从2007年创办迄今,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十年来,主承办方坚持不懈,不遗余力地为文明出行鼓与呼,春风化雨般地影响着全省每一位出行的公民,改变自己的不文明出行陋习,提升自己的文明出行意识,为助推浙江文明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中国人保全省“文明出行”巡回宣传月活动将紧扣“迎接G20,人人讲文明”的主题,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主承办方将走遍全省11个地级市,15个市县,15个高速服务区,通过26场主题情景剧《HI Gpaike》巡演等10大系列活动,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宣传文明出行,把文明和安全带到每个人身边。
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交通问题已成为民生大问题。当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3万辆,其中汽车32万辆,治理交通拥堵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中心工作之一,更需要创新的、来自基层的积极行动。“守住线、不添堵、促文明”,文明出行三字经读起来简单,可真要每一名交通参与者都能做到,不仅要靠“文明出行”的宣传队伍,更需要每一名交通参与者用实际行动来规范、推动、践行。
当天下午,省公安厅交管局、FM93浙江电台交通之声等单位相关负责人赴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慰问了民警(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