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现代产业新引擎,打造服务业强市”系列报道之七
打造浙南区域物流中心
(上接第1版)
短板在哪?至今未形成货运有形市场和专业市场
“目前的物流市场,货运产品大多附加值低,导致物流企业间的竞争主要处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企业利润低,严重制约企业向现代化物流服务型企业发展。”“金承”董事长池江海告诉记者,许多物流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发展战略观念滞后,仍沿用传统的揽货、运输、装卸等传统运作方式运转。
“我们想从事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要引进一些高科技设备。这种设备能通过红外线检测产品的体积、重量、材质等,这样过有些安检时就不必拆装检查,保证了货物包装的完整,提高了物流服务质量。”池江海说,这些年,集团负责人每年都会参加国际物流大会,了解物流行业的先进理念和设备,在人才、技术、管理等软件方面不断投入。但由于土地资源稀缺,集团始终不敢在硬件方面投大笔资金,发展遇上瓶颈。
“金承”的遭际也是我市物流行业发展的缩影。“十二五”期间,我市物流业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向现代物流服务业转型升级步履艰难,遇到成长的烦恼。
“我市没有一家物流企业拥有自己的园区,规模较大的‘金承’仓储面积7.9万平方米全是租用的。”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林伟哲告诉记者,我市至今没有一家公用型、多功能的货运有形市场及专业市场,没有规划配套的货物集散功能,货运服务站与我市经济发展极不协调。而有形货运市场能为社会提供货物集散、仓储、配送等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针对这一现象,我市于2009年成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指挥部,着手组织江南物流园区项目规划建设。据介绍,由于以招引大企业、大品牌作为园区项目招商工作导向,大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沟通洽谈,园区土地以市场价挂牌,本地物流企业难以承受高价,使本地物流企业难以入驻。
林伟哲介绍,我市物流企业经营结构不合理,运输效率低下,呈“低小散”状态。货运企业大多从事常规普通货运,技术含量低,缺少高附加值货物运输能力,并且专业从事集装箱、大件、冷藏等专业化运输、联运企业少,而这方面的市场是一块“大蛋糕”。比如林川的手工圣诞礼品、陶山的针织品等产品,每年都要往外销售几十个、上百个集装箱的量,这些全部由外地运输企业独享“蛋糕”。
瓶颈如何突破?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
“我希望有一个专门的仓储场地,有足够的土地投资硬件设备,这也是大多数物流企业的愿望。”池江海说。
这个愿望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实现。今年,位于江南新区的江南物流园区正继续加快建设。
该园区总面积9400余亩,以商贸物流为特色,是一个综合性物流园区,将集货运配载、商贸物流、多式联运、物流企业总部、城乡配送、物流金融、仓储服务、信息服务、展示展销和国际物流等服务为一体。它们与已入驻的物流地产运营商普洛斯、五洲国际商贸城、京东配送中心,以及已落地的四季青瑞安服装城、瑞安鞋业国际商贸城、中国休闲鞋国际商贸中心等市场,共同构成成熟的“商贸物流园区”。
据悉,作为省市共建项目和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江南物流园区正加快产业集聚提升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服务网络建设,加快现代化立体仓库和信息平台建设,大力提升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共同配送能力。
记者从江南新区管委会获悉,该园区的仓储、货运中心、城乡配送中心自建项目工程基本完工,有待下步招商。此外,我市近期通过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城市设计,积极谋划电商产业坊里的货源渠道采购中心和仓储物流调度中心,将一定程度缓解我市物流服务业因土地稀缺而缺少仓储用地的尴尬。
据悉,“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加快江南物流园区建设,引导物流企业向物流中心集聚,尽快形成物流业发展主导区域;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积极推动传统交通物流中心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鼓励、引导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加快从生产加工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物流及国际物流企业,实现仓储、运输和配送等物流资产和功能与企业分离;完善物流大通道体系建设,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建设,提高城区主干路网架等级,完善通村公路网,加快货运场站建设。
我市还将健全现代物流发展体系,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与专业市场、展贸市场、交易中心等联动发展,鼓励支持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和标准化建设,着力完善进口保税、出口监管、物流金融等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公共仓等服务平台;在积极引进市外现代物流企业的同时,大力扶持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增加投入,延伸供应链服务环节,提高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