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美逆行者”赴汤蹈火为人民
——记塘下专职消防队
消防员及时控制火情

    “最美逆行者”赴汤蹈火为人民

    ——记塘下专职消防队

    ■记者 黄国夫 苏梦璐 实习生 陈露忆

    去年8月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战斗在一线的消防官兵,他们穿着厚厚的战斗服,向着群众逃离的背立面——火海前行,他们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帅的逆行者”。

    在塘下镇,也有着这样一支队伍——塘下专职消防队。消防战士在近40℃的高温下,穿着二三十公斤的战斗服坚持训练;一旦警情响起,他们义无反顾前往火场,用生命保卫塘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这支队伍,了解它的发展历程,聆听“最美逆行者”的故事。

    塘下专职消防队成立已有20多年

    塘下专职消防队组建于1995年11月,系集体事业单位,现有队员37人,多数为退伍军人。经过多年的努力,该专职消防队逐步实现准军事化管理,成为一支训练有素、作风严谨、业务过硬、保障有力的地方专职消防队伍。

    虽然现在这支队伍的建设已规范化,但刚组建时并非如此。据队长徐祥春回忆,当时塘下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家庭作坊多,特别是场桥羊毛衫市场十分活跃。经济繁荣的背后,暗藏着巨大的消防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快,燃烧猛,极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当时瑞安市的消防力量也十分有限,发生火灾时,位于市区的消防队赶到塘下镇,在时间上就错失了先机,即“远水救不了近火”。在这种情况下,成立一支属于自己的专业队伍,这个问题摆在了当时塘下镇政府面前。

    徐祥春曾任上金村党支部书记,他听说镇里要成立专职消防队,便主动请缨担起重任。“说实话,当时我心里也没底,我没当过兵,也没从事过相关的消防工作,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而要发展壮大消防队伍,还存在两个大难题:一是资金,二是消防专业人员。经过多次协商,1996年,当时的瑞安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在财政予以一定补助的基础上,塘下片区各受益乡镇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该消防队的正常经费。而在队伍的建设上,则通过向社会(不局限于本地)招聘的形式,招一批富有经验的退伍军人。这些队员来自全国各地,有的一待就是十几年的时间,成为该消防队的骨干力量。

    一半是训练场,一半是火场,这是消防员的工作常态。为了强化身体素质,每年夏天早上5时多,消防官兵就早早地到训练场训练,15时又开展一次训练,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练为战”的指导思想。这种艰苦训练方式结出硕果,2006年、2009年、2012年塘下专职消防队在参加浙江省专职消防队业务技能竞赛中均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的成绩。在1998年、2004年、2008年、2009年、2011年、2012年参加温州全市专职消防队大比武中,均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好成绩。同时队长徐祥春也被公安部消防局和省消防总队评为“执勤岗位大练兵先进个人”。

    随着塘下经济的不断发展,2010年,塘下镇又狠下决心,投入12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并建了场桥、罗凤消防分站,从而在塘下区域内形成三角布局,全面提升火灾应急扑救能力,有效缓解公安消防“远水难解近渴”的局面,有力支持了平安塘下建设。

    目前,该队共有5辆消防水罐车及抢险救援器材等特种设备。建队至今共接警出动11773车次,扑救大小火灾1309起,处置各类应急事故296起,成功解救被困人员222人,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同时获得各级领导的高度好评,曾被省公安厅评为“清剿火患”战役成绩突出专职消防队,并荣获省消防总队执勤岗位大练兵先进专职消防队、温州市消防安全工作先进专职消防队、瑞安市消防工作先进专职队等荣誉。

    [消防员风采]

    在这支专职消防队伍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消防队员,面对凶猛的火灾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在多变的灾情面前,他们沉着应对、一心救人。记者特别采访了其中两位。

    副队长刘奇:

    恪尽职守十几年未回家过年

    “我们没有假期,越是到放假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守在岗位上。”塘下专职消防队副队长刘奇说:“我自2004年入队以来,连续10多年都没有回家过年。过年过节,不稳定因素更多,除夕夜大家都是在车上整装待发,时刻准备着应对突发情况。”

    刘奇是湖北孝感人,今年32岁,进入塘下专职消防队已12年有余,主要负责火场指挥、训练考核和消防巡查宣传,是这支消防队的“元老级”人物。说到一个“消防人”该具备的素质,他用“胆大心细”四个字来概括。

    2009年冬日的一天,鲍一村一间四层民房起火。作为指挥员的刘奇接到报警赶到现场后,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通天房”火灾。“通天房”火灾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火势向上蔓延非常迅速,而且“通天房”的屋顶结构基本采用砖木材料,当火势沿楼梯间向上蔓延时,屋顶首先被“烧穿”,火势接下来便会沿木质大梁等向两侧蔓延。扑救“通天房”火灾应采用“上堵下防、内攻外控”的战术,凭借经验,他第一反应便是首先要从楼顶往下压制火势。

    于是,他迅速将消防水带抛向楼顶并固定好,随后借着梯子往楼顶攀爬。眼看着离顶层只有很短的距离,他便用手抓住顶层的一角往上爬,不料砖瓦松动,整个人从三楼摔了下来,还好一旁的水带已经固定,未造成多重的伤势。

    他还告诉记者,类似情况经常会在灭火过程中发生,但值得庆幸的是,塘下专职消防队建队以来从未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这与平日的严格训练有关,消防员必须先要学会保护自己,才能在最紧要关头挽救他人生命及财产。

    抱着液化气罐冲出火场,这种在电视上看到的场景,对刘奇来说可谓是“家常便饭”。采访中,当记者感叹他的勇气时,他解释道:“其实将液化气罐从火场抱出并不是件危险系数很高的事,密闭的液化气罐只要不是在明火中长时间燃烧,其爆炸的可能性很小。最危险的情况其实是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发生液化气泄漏,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发生轰燃和爆炸,那才危险。”

    正是这些经验的积累让他一次次在火场中都镇定从容的指挥灭火救援,今年他还被温州市公安消防局评为先进个人。

    “拼命三郎”李接华:

    大火中将氧气罩让给孩子

    李接华是江西抚州人,今年28岁,2010年3月份进入塘下专职消防队。由于是武警退役官兵,李接华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敏捷的头脑反应,进队后担任队里的“枪手”一职。

    “当时刚进队时,自己啥也不懂,徒有满腔热情与勇气。”采访中,李接华说起印象最深刻的经历。

    2013年的一天凌晨4时左右,塘下双桥村一幢6层厂房着火。这幢房子一楼用来加工生产汽摩配部件,二楼以上用来住人。当消防队员接到报警迅速赶到现场时,整幢楼已经火光熊熊,浓烟不断从窗口冒出,地上满是爆裂的玻璃碎片。好几名被困人员在楼上窗边呼救。该厂房燃烧产生的大多是有毒气体,如果不在最快的时间内救出被困人员,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接华回忆,当时他没多想,就带上防毒面罩冲进火场准备救人。在一个楼道处,他看到一个小女该和她的家人蜷缩在角落,眼中满是恐惧。为了稳定小女孩的情绪,李接华摘下自己的防毒面罩给小女孩戴上,自己屏住呼吸快速带着女孩和其家人冲过浓烟,来到安全区域。

    当天,李接华与几个队友共疏散12名被困群众。谈及让出防毒面罩一事,李接华说:“我接受过训练,小孩子呼吸道比较脆弱,她比我更需要防毒面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有话说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1版:新居民
   第00012版:榕树谭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最美逆行者”赴汤蹈火为人民
瑞安日报 今日塘下·新塘下 00008 “最美逆行者”赴汤蹈火为人民 2016-8-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