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重阳节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社会助力打造多元化“为老服务圈”
为老年人垒筑“幸福暖巢”
晚上,市民在瑞安广场跳舞健身。记者 孙凛

    全社会助力打造多元化“为老服务圈”

    为老年人垒筑“幸福暖巢”

    ■记者 陈丹丹

    “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退休后靠养老金过日子,不仅吃穿不愁,还能存下一笔钱。”;“现在住在养老院比住在家里还舒服。”;“清晨去公园散散步,下午去‘老年大’学书法,晚上去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打太极拳,日子过得充实又自在。”……

    日前,在市区湖滨公园大榕树下,一群老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晚年感言”,在他们的对话中,一幅幅“夕阳红”生活美景缓缓展开。

    今天是重阳节。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何亮点?老年人可得到哪些服务与保障?在市老龄办的牵头组织下,记者走访了民政、社保、交通等多个部门,看看我市如何调动各方力量,打造多元化“为老服务圈”,为老年人垒筑“幸福暖巢”。

    加大投入,构筑幸福底线

    看书读报、打牌消遣、理发复健……在飞云街道孙桥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能在这里享受到涉及居家养老、休闲娱乐、健康保健的多项免费服务。

    “棋牌娱乐活动室、阅览室、医务室、理发室一应俱全,让我们有了一个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学习教育的地方。”说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孙桥村的老人们赞不绝口。

    据介绍,该中心为飞云首家五星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是我市首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试点单位。目前,我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62家,覆盖100%城乡社区和40%行政村,今年还将建设133家。

    除了大力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外,近年来,我市立足基层老龄工作,通过完善长效机制,构筑服务平台,养老服务社会化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社会养老服务方面,我市已基本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今年3月,我市首家“医养结合”护理院——塘下场桥乐如养老护理院试营业。宽敞的大厅、整洁的房间、绿树环绕的后花园、各式各样的康复器材……优质的环境与贴心的服务吸引来不少老人入住。

    “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基本上只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一般医院只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但在场桥乐如养老护理院,可享受到无缝对接的‘医养结合’服务。”市老龄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医养结合”护理院是瑞安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行长效机制的一种探索,养老同时,还能让老人享受到专家巡诊、专业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保健咨询等医疗服务,可谓‘医养’功能兼备。

    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已在安阳街道民公医院和莘塍街道莘塍卫生所继续推广。

    完善制度,提供幸福保障

    家住安阳的刘女士今年68岁,是我市一家企业的退休职工。提起现在的生活,老人很知足:“虽然物价上涨,但让人欣慰的是,我的退休金每年也都在涨。”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又涨了,这是我市连续第12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根据省厅统一部署,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工资按照6.5%左右的比例上调,目前,增加的养老金已发放到位,惠及我市近11.34万人。

    在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市也逐步完善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尽量让所有老人能“老有所养”。截至2016年9月底,全市参保总人数达到22.65万人,其中已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人数12.08万人。

    此外,我市还建立了困难失能老年人的救助制度,将所有困难老人都纳入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范畴,低保或低保边缘困难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按人均400元/月的标准给予居家养老服务补贴。80岁以上低保或低保边缘户中的老人和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90岁以上老人,按人均100元/月的标准给予居家养老服务补贴。10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为每人每月500元。同时,在每年元旦、春节和重阳节等节日期间,对百岁老人、贫困老人和空巢老人等进行走访慰问,已形成长效机制。

    优化服务,丰富幸福内涵

    到医院看病对于上了年纪、腿脚不便的老人而言是件常事儿,也是件难事儿。为此,市民政部门对困难、高龄、失能这三类老人给予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这项政策的推广已让全市逾5000人受益,去年共安排资金600万元。

    “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留守老人”……特殊老年人群体的服务保障是全社会亟需解决的难题。在我市历届公益创投活动中,涉老公益创投项目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爱暖空巢——空巢老人生日汇”、“老来乐 幸福心——老年人心理服务项目”、“留住夕阳红·山区困难老人留影计划”等项目,均填补了政府公共服务部门无暇或无力涉及的领域。

    据介绍,近年来,我市依托1300多家社会组织,积极探索特色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已连续3年通过“政府定制项目+社会组织自选项目”双轨运作模式及“社工+志愿者”形式,打造涉老公益创投项目。

    此外,我市还在医疗、交通、法律、旅游等方面为老年人实现优待。各级老龄工作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老年维权组织,指导和帮助老年人依法维权;卫生部门组织医务人员常年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义诊、咨询及志愿服务等活动……

    近5年,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700万元,为老年人办理免费乘车卡1.7万余张,7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乘坐公交车,目前已覆盖全市所有城乡公交,免费载乘老年人350万人次。

    精神养老,提升幸福指数

    书画、唱歌、舞蹈、电脑学习……如今这样的课程可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在市老年电大,老人们又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像年轻人一样学、乐、唱。

    近年来,我市挖掘资源,统筹管理,努力扩大老年电大办学规模,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各界参与的办学机制。市老年电大自1999年创建以来,已建成368个教学点。目前,共招生约4.6万人(次),学员约占老年人口数的12.5%,发放老年电大各类补助33.25万元,教学规模稳居温州首位。

    为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我市不遗余力地为老人搭建老有所为平台,老年人组成各种涉老组织为老服务,到处显现出一派发挥社会余热的“积极养老”画面。

    自2010年开始,我市开展低龄老人和高龄、空巢、独居、失能老人的志愿服务,即“银龄互助”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银铃互助”活动中, 9000多位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3.5万人(次)老年人受到帮扶。

    如今,许多文化团体都有老年人的身影,甚至是由老年人组建,他们积极参加文化下乡、义演等活动,为全市各地老人送上文化大餐,助力我市文化事业建设。

    此外,老年人作为社会事务的参与者,他们发挥着各自特长,积极参与我市“文明创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平安瑞安”等中心工作,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重阳节特别报道
   第00004版:重阳节特别报道
   第00005版:重阳节特别报道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广 告
   第00008版:今日玉海
为老年人垒筑“幸福暖巢”
瑞安日报 重阳节特别报道 00003 为老年人垒筑“幸福暖巢” 2016-1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