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塘下花甲夫妇坚持传统手工制面近40载
面香中飘溢家乡味道

    塘下花甲夫妇坚持传统手工制面近40载

    面香中飘溢家乡味道

    ■见习记者 苏梦璐

    面条是一种常见的主食。煮熟后从锅中捞出,淋上浇头,一碗香喷喷的面条令人浑身妥贴舒畅。

    手工面条因入口爽滑、耐嚼劲道、天然面香而大受欢迎。现在超市里五花八门的各种“机制面”,让这种原汁原味的手工面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今年67岁的陈富民和63岁的老伴潘高兰依然坚持传统手工制面。他们的店铺在老塘路南河段,外部并不起眼,但很多老主顾认准了他们的店,因为“陈老伯家的面条入汤不糊,口感好”。

    由于传统制面工序繁琐,收入不高,还要摸黑起床,陈富民和潘高兰的晚辈纷纷劝他们在家享清福。

    “不少老顾客吃惯了我们做的面条,趁现在还能干得动,再坚持几年吧。真要离开这行当,我们舍不得呀!”陈富民说。

    陈老伯店铺的老顾客,既有点心店经营户,也有搬迁到市区的老朋友,甚至一些主顾出国后仍念念不忘……这些客源成为他们坚持传统制面的动力。

    一位前池村顾客让他们老两口印象深刻。

    “她姓池,在我们店里买了七八年的面条,去年随孩子到国外居住,每次回老家都要买5公斤面条带出国。她说吃不惯各种‘洋’面条,还是家乡的面条好吃。”陈富民说。

    或许,在这位顾客心中,这不只是一碗简单的面条,更多的是萦绕在心头的家乡情愫,一种围绕在舌尖上的来自家乡的味道。

    陈富民老人守候着老店

    手工面条口感获“点赞”

    “陈老伯,给我称2.5公斤面。”

    “好嘞!前几天刚买,这么快就吃完啦?”

    ……

    日前,记者来到陈富民的店铺时,他正在跟老顾客刘万英聊家常。

    刘万英是塘下前池村人,到陈老伯家买面条快10年了,经常一次性买2.5公斤。她说:“陈老伯家的面口感好,家人都爱吃。”

    要想面条口感好,制面的每个细节都十分重要。提起其中的程序和门道,陈富民和潘高兰就打开了话匣子。

    首先是和面。将面粉和一定比例的水、盐放进一台和面机搅拌打制,让面粉与水、盐充分融合。陈富民说,和面看着很简单,但水的比例要拿捏得很准,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

    说完,他将和好的面团放进制面机里,很快一根根面条便成型了。只要更换粗细不同的出面孔槽,就可以做出规格不一的面条。

    晾晒是手工制面的重要环节,也是区别于机器制面的关键。将面条拿到露天场所,用竹竿固定,摊开晒干。最后将细长的面条切成一段段,用绳子扎好,就可以售卖了。

    潘高兰说,相比现代大部分制面企业将面条放入机器烘干后直接包装出售,手工制作的面条经过自然环境的日晒风干,吃起来更香。

    手工制面是一门靠天吃饭的传统工艺,面条虽小,但是却要受温度、光线、湿度等因素的影响。“面条要日晒风干,因此我们要熟悉天气状况,并根据风力、湿度和光照的情况控制晾晒时间。一般夏季正午只用3个小时左右,遇上连日阴雨天气,空气太潮湿,就得停下活儿咯!”潘高兰说,老两口不图赚大钱,只要大家喜欢吃,他们就很满足了。

    陈富民店铺中的面条主要分为“干面”和“湿面”。“干面”要经过日晒风干,储藏时间较久;而“湿面”不需要这道工序,储藏时间较短,比较受点心店青睐。

    “天还没亮,有些点心店主就上门买面。我们俩早上都是3点钟不到就起床做‘湿面’了。”陈富民说。

    “为什么不能提前一天做好面呢?”记者问道。

    “提前做好的面条不如现做的口感好,而且天气闷热、储藏不当的话,面条还可能散发酸腐味。既然顾客信赖,我们就要保证质量和口感。”陈富民说。

    凭传统制面手艺补贴家用

    忙完手头的活儿,陈富民夫妻俩聊起了从事传统制面的故事。

    潘高兰是塘下镇上潘村人,今年63岁,早年在一家工厂上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村里一位老人那里学会传统制面法。20多岁时,她从文成购进一台制面机,走上手工制面的道路。

    “当时的制面机全靠手动,不仅费力,而且效率差,有时候一天也做不出10公斤面条。”潘高兰告诉记者,当时面条属于奢侈品,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招待客人的时候才煮面,平时很难吃到,顾客一般拿来送礼。

    陈富民是塘下镇南河村人,16岁开始当了泥水工,直到30多岁时由于身体原因才转行,与妻子潘高兰一道从事传统制面行当,店铺也随之搬到老塘路上。

    “这间店铺是我祖辈留下来的,很多人劝我搬到其他地方,但我还是决定在这里扎根下去。”陈富民说,当时的面条约为每1公斤1元钱,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赚几元钱贴补家用,现在售价每公斤6元左右,价格比过去翻了好几倍。

    一碗面里的家乡味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要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在现场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1版:百姓事
   第00012版:广 告
   第00013版:学周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面香中飘溢家乡味道
瑞安日报 今日塘下·塘河风 00010 面香中飘溢家乡味道 2016-10-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