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走了 暖湿气流来了
本周出现回南天 暖湿气流依旧强盛
本报讯(记者 蔡玲玲 通讯员 许姝)冷空气前脚刚走,昨日上午10时许,我市气温迅速回升到25℃,这还得归功于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市气象台说,本周暖湿气流依旧强盛,因此阴雨天气所占份额不小。不过本周由于没有大范围冷空气影响,气温波动较小,温差不算大,最低气温在15℃—16℃,最高气温20℃—24℃。
根据气象台预测,本周今天是小雨天气,周三至周五雨水暂时歇一歇,周末又要与雨水相伴。市区今天,阴,部分地区有小雨,17—21℃;周三,多云到阴,16—20℃;周四,多云,15—23℃。
“厕所的镜子上面竟然雾气蒙蒙,难道回南天来了?”昨天,不少市民惊奇地发现,地板上、墙壁上的水汽,阴凉地方湿漉漉的。这个时节出现明显的回南现象是不是有点异常?对此,气象专家表示,这种现象确实少见但并不奇怪,之前冷空气让天地“速冻”,虽然冷空气已离去,但冷空气的影响犹在,气温还是较低,物体表面还是很冰冷。随着暖湿偏南气流一来,碰到冰冷的墙壁、地面等就迅速凝结出小水珠。
据介绍,一般来说进入秋季,往往是冷空气活跃,偏北风带来的多是干冷空气,暖湿气团势单力薄没有立足之地,所以秋冬季节多是干燥的。但今年暖湿气团比较旺盛,一旦抓住机会就趁机重返天气舞台“刷存在感”,所以这次就出现了回南天。不过,在气温继续升高后,物体表面温度慢慢升高,回南现象也会慢慢减弱消失。
在回南天气中,要提前关闭门窗,防止室外暖湿气流进入。有些人以为中午阳光明媚,可以开窗通风,但其实,中午是室外气温最高时,室内外温差也最大,这个时候通风,有时会引致室内地面、墙面水汽凝结更加严重。
受暖湿气流影响,昨天我省不少地区气象台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我市气象台的预报员告诉记者,从我市整个地区来讲,大雾并不是很严重,只有个别地区短暂出现能见度300米的大雾,但随着太阳出来之后就很快消失了。
据悉,秋冬季节,一旦天气形势相对稳定,就容易产生“雾”,昨天早晨有不少雾气,本周如果早晨起雾了也算是正常,因为白天温度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水汽的能力减少了,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清晨气温低,便是雾最浓时,所以早晨有外出安排的市民需要特别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