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她遗弃了有残疾的女儿,这么多年来,愧疚与不舍每天与她相伴,她说,
我要回老家了,离开前想知道女儿在哪
■记者 杨微微
1995年的春节刚过完,安徽颍上县的刘建英与丈夫带着年幼的儿子来瑞寻工,找到工作并安定后,把5岁的大女儿琳琳从老家接了过来一起生活。当时琳琳才5岁,却不会说话和走路,需要有人专门看护。起初,孩子的奶奶在瑞安一起生活了2个月,后回了老家。
奶奶回老家没多久传来瘫痪在床的消息,一家人无奈,将5岁的琳琳留在莘塍一家诊所里偷偷回了老家,希望好心人能把孩子送去福利院,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治疗。第二年,刘建英夫妻俩又回到瑞安,愧疚与不舍,从1996年至今,刘建英每年都在寻找女儿的下落。
“我已经50多岁,今年回老家后就不打算再过来,离开前唯一的愿望是想知道女儿到底在哪里!”近日,刘建英带着琳琳5岁时拍的全家福和单寸照来到本报求助。
先天原因造成5岁女儿不会走路、说话
刘建英来自安徽颍上县慎城镇,女儿琳琳是夫妻俩的第一个孩子,1989年农历腊月十六出生。然而刘建英发现,琳琳到了该走路、讲话的年纪,却仍不会走路、讲话。到5岁时,孩子还只会说简单的“爷”、“馍”,走路只能扶着走。
曾经有上海医院的专家来到刘建英的老家义诊,刘建英带着女儿去看病,医生检查完之后排除了小儿麻痹症的可能,并告知刘建英,孩子需要打针治疗,一针大概要300多元。
“医生没有告诉我孩子的症状,就说要打针治疗,但是家里实在没能力拿出这么多钱。”刘建英说,1995年过完春节,她与丈夫带着小儿子来瑞安务工。来瑞安后,她缝编织袋,丈夫在一家厂里上班,不久就把琳琳接到瑞安,并带到瑞安市人民医院做了检查,被告知是先天性原因造成孩子不会走路。起初孩子的奶奶在瑞安一起生活,帮忙照顾2个月后就回老家了。
“我在缝编织袋时,女儿就很乖巧地坐在我边上玩。”刘建英说,平时丈夫很少帮忙带孩子,她既要照顾两个孩子,又要忙工作和家务。当时有人跟她提起,让她把孩子送去福利院,可以接受更好的治疗。
送了两次才把孩子“狠心”送走
想着女儿能接受治疗,刘建英的丈夫骑车将孩子送到瑞安市人民医院,留了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名叫琳琳,是外地人,腊月十六出生,很聪明……请先生、女士把小女孩送到福利院”。
孩子被送出去没几个小时,刘建英舍不得,又跑去医院找孩子。孩子已经被送到福利院,在医院人员的陪同下刘建英找到福利院,把孩子接回了家。“当时在福利院看着孩子一人可怜巴巴地坐在那,实在不忍心,就接了回来。”刘建英说。
1995年11月份左右,刘建英突然接到老家消息,孩子的奶奶瘫痪在床需要他们夫妻回去照顾。“两个孩子都需要人时刻照顾,回到老家还要照顾瘫痪的婆婆,如何顾得了?”在此情形下,夫妻两人将孩子偷偷留在莘塍104国道旁的一家诊所内,回到了老家。
“当时我们住在塘下上金路口,骑车七八公里路,将孩子放在一家诊所内,放了同样的字条和30元钱就匆忙回去了。”刘建英回忆。
愧疚与不舍,让她们走上寻女儿路
回到老家的刘建英照顾着婆婆,一直到她离世。第二年夫妻俩再次回到瑞安,怀着愧疚和不舍,刘建英到福利院去打听女儿的下落。
“最初亲戚们每个月陪我到福利院一起去打听,喊我女儿的名字‘琳琳’、‘琳琳’,后来就我自己一个人去。”1996年,刘建英从老家回到瑞安后,以为当时诊所里的人把孩子送到福利院了,一直在福利院里寻找,始终未去那家诊所打听,后来因为道路拓宽找不到原来那家诊所。据称,当时那家诊所是2间2层楼的落地房。
21年来,刘建英一直在寻找女儿的下落,如今,50多岁的她想回老家了,唯一的遗憾就是还没有女儿的下落。刘建英说,送走女儿的这些年,每年都惦记着,还遭到小儿子的埋怨为何送走姐姐。“现在我只想知道她在哪,不奢求相认,我只要偷偷看一眼就满足了。”
昨日,记者前往市社会福利院查询,是否在1995年接收与刘建英女儿情况相符的孩子。经福利院工作人员查询,未找到完全符合的孩子,只查询到一位遗弃时间与琳琳相近的孩子,档案记录显示被遗弃在杨家桥路边,出生年月预计在1989年,1995年10月4日被福利院接收,孩子健康情况写着“病残”,在福利院生活了几年,于1998年因病过世。
如果你是知情者,请帮帮刘建英。
联系电话:
13958846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