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绿色宜居
城乡面貌展新颜

    坚持绿色宜居

    城乡面貌展新颜

    (上接第1版)

    路更宽了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原先从市区出发到高楼,至少需要1个小时,现在从五桥过,估计只要40分钟。”家住市区的叶先生,最近体验了一把飞云江五桥开通所带来的便利,“除路程缩短了,更多的是道路通畅的愉快。”他说。

    12月15日9时许,在飞云江五桥上,1号中巴车缓缓驶向横挂在桥面上的大红绸带,并撞向绸带,一路向前。这标志着飞云江五桥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于2011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11月竣工,是浙江省重点工程,也是温州首座采用中承式钢桁架系杆拱桥型的大桥。

    “要致富,先修路”,没有交通就没有发展。这五年是我市交通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时期,是交通民生工程推进力度最大、社会效益最显著时期。五年来,我市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构筑“七纵三横二环”交通网络体系, 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9.88亿元,年均投资额为25.98亿元,单年投资额节节攀升,屡创历史新高。

    作为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除了交通设施外,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这5年亦阔步前行。

    驱车来到丁山二期围垦工程,放眼望去,长达8公里的堤坝犹如一条长龙,在滩涂上蜿蜒伸展,将丁山滩涂紧紧“拥抱”。据悉,丁山二期围垦工程于2012年建成7公里堤坝,目前已完成围垦造地10680亩,已经全部通过填海验收。

    5年来,我市突出基础先行,建成飞云江姊妹桥、滨海大道瑞安北段、万松东路延伸工程一期、滨江防洪三期四期、5个污水处理厂和23个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此外,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甬台温高速复线瑞安段、轻轨S2线、飞云江治理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能源、环保、信息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水更清了  城乡环境不断改善

    “‘两千六’开始拆了。”11月30日,在沿江新村危旧房改造项目现场,大型机械设备挥舞着长臂,危旧房应声倒下。该项目中的楼房是瑞安最早的一批商品房,俗称“两千六”。2013年底,该21幢楼房被鉴定为D级危房,成为全省单体体量最大的危房。今年10月,在“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中,我市启动应急腾空程序,对“两千六”所有住户进行腾空搬离,并于当日开始拆除危旧房,预计明年初开工建设,两年内竣工验收。

    沿江新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是全市危旧房改造的一个缩影。5年来,我市向城市的“疤点”亮剑,拆除违法建筑1110.5万平方米、“三旧”改造2101.4万平方米,启动低效土地再利用9780亩,特别是“大拆大整”专项行动启动后,力度再加大。

    走进塘下镇八水村,种满水生植物的八水浃生态河道,尤为显目。2012年之前,八水浃还是一条臭水沟。挖淤泥,引活水,种植物,经过生态修复后,八水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生态治河的典型,被评为全省河道生态建设示范工程。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我市还有仙降东西河、马屿环城河、天井垟河、陶山张染河等被评为全省河道生态建设示范工程。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5年来,我市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整治垃圾河151条,完成黑臭河整治151.9公里,飞云江断面水质连续多年排名全省八大水系第一,特别是“五水共治”实施以来,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乡水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

    5年来,我市绿化造林12万余亩,新建明镜公园、瑞祥公园等公园55座,创成省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成绩良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广 告
   第00007版:财富榜
   第00008版:财富榜
   第00009版:云江廉潮
   第00010版:远望角
   第00011版:榕树谭
   第00012版:广 告
   第00013版:金周刊
   第00014版:金周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坚持绿色宜居
城乡面貌展新颜
12月“浙江好人榜”揭晓
吴贤解入选
我市首个校内公益
小小志愿者服务队成立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2 坚持绿色宜居
城乡面貌展新颜
2016-12-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