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5版:学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课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自主探索” 增加学习兴趣

    “多课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自主探索” 增加学习兴趣

    虹桥路小学“1+1生本课堂”课改实践获省一等奖

    ■ 记者 杨微微

    近日,2016年浙江省教学成果奖出炉!我市虹桥路小学的《1+1课堂:基于“整合·拓展”的学科教学变革》获得2016年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是温州地区唯一一所小学教学成果获奖。

    其实,虹桥路小学的1+1课题不是第一次获教学成果奖。自2012年9月,该校进行这项探索以来,其规划课题《1+1生本课堂:学习内容和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获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基于整合与拓展的“1+1”生本课堂构建》入选2016年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先行学校典型经验。更值得一提的是,1+1课题成为温州市第二批推广深化的优秀课题成果,全市15所学校参与研究。

    那么虹桥路小学的“1+1生本课堂”是怎样的课堂?教师、学生与传统教学上又有什么区别?校方是如何进行课改实践的?昨日,记者走进虹桥路小学一探“1+1”模式。

    前一个“1”:“多课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虹桥路小学教师团队中,教学可分为两个“1”,前一个“1”是先学后导的学导式课堂教学(以达成教材教学目标为指向)。在这个环节,教师们要精选学科核心内容,精减教材教学时间,争取在最少的课堂时间里将教材的核心内容教授给学生,以缩量提质实现高效课堂。

    压缩课时,课该如何上?虹桥路小学的副校长林昳给记者做了详细的介绍。

    “以四年级语文为例,一共8个单元,其中有一个单元是童话故事,教学的老师就将这个单元整合后分成4个部分来上课,而不是一篇篇课文来授课。”林昳介绍,像童话单元,4篇童话课文,经过授课老师的整合后,分为内容、结构、语言特点以及学写童话4节课来讲解,将4篇课文的核心价值、共性、特点以及存在差异等通过4节课来上,而这4节课上会多次让学生去熟读、挖掘教材的核心内容,确定动态核心目标,重拳出击训练到位。

    “老师也会给学生发‘导索卡’,以方便学生课前预学,或者促进课中掌握及课后延伸探究学习。”据介绍,“导索卡”是虹桥路小学落实1+1课堂学习的重要载体,是连接教与学,连接“三维目标”,连接课内外学习,连接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的桥梁。老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的学习思路单,引导学生课前个体学习,课中小组合作,课后自主探究。

    经过多课整合,去繁存简,原来的教材授课课时被大大缩短。比如原来的童话单元需要6节课上课文,2节课上学写,精简后只需要上4节课。多出来的课时用来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拓展课程学习。有着近20年教龄的李海华老师说,教材的压缩精简对老师也是一个挑战。

    “以往备课会以老师为主,现在更多地考虑学生学情与生活实际,如何让高效学习和活动结合。”李海华说,打破和重建后,就以她教授的语文为例,不单单是教课文,而是在学语文,改变了以往模式化的先教生词再读课文的老套路。

    后一个“1”:活动拓展,增加学生“自主探索”兴趣

    通过前一个“1”的教材精简,为后一个“1”进行自主探究性主题、实践拓展课程留出了时间。后一个“1”即拓展性课程,以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信为主。

    “一个单元讲完,一般老师留时间给学校开展自主设计、探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出与单元学习相关的问题。”林昳说,像童话单元,有的学生喜欢用探究童话故事的起源,有的喜欢通过童话剧来演示课文内容,这种不同的兴趣方向组成小组,各自去探究、讨论,最后再展示出来。

    随着实践的深入,教师们也逐渐摸索出拓展活动经验来。教师们结合自己的特长,开发“微课程”,比如语文课上的群文阅读、混合阅读、作文编写等,还有教师结合电影,通过多部经典动画电影让学生写影评等新形式。数学课上,也出现疑难讨论、计算接力、24点擂台赛等好玩又好学的活动形式。

    “今年的毕业班学生,就因为拓展课上学的是‘宫崎骏系列电影’,毕业时每个学生自己创作了一幅动画电影海报作为自己的毕业礼物赠给学校。”校长潘权威说,“更可贵的是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动漫创意设想,融音乐、美术、创意为一体,能让电影课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一颗美好的种子。”

    “老师要有课程意识,学校处处是课程,人人是课程”

    虹桥路小学的“1+1生本课堂”已经走过4年时间,而这4年时间刚好是潘权威担任虹桥路小学校长的4年时间,可以说是在潘权威带领下,教师团队们走出了属于新模式。

    据介绍,虹桥路小学的“1+1生本课堂”的实践研究是从2011年开始。当时,学校对四年级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九门学科中,学生不喜欢语文和数学的占58%,而不喜欢的原因是语数课堂自主活动的时间太少,学习的内容又过于单一。

    这样的调查引发了校方的思考,随后实践“1+1生本课堂”变革,主张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尽可能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进行拓展活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的原则。“1+1生本课堂”在部分班级试行后,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并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2013年,该成果获得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一等奖,学校被评为温州市首批“课堂变革”示范校。2015年8月份开始在全校范围开展,同时“1+1语文生本课堂实践研究”还作为温州市优秀教科研成果向全市推广并深化研究。今年,《1+1课堂:基于“整合·拓展”的学科教学变革》又获得2016年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且是温州地区唯一一所小学教学成果获奖。

    潘权威说,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培养,“1+1生本课堂”就是要挤出时间把学生们要学的知识和兴趣结合在一起,把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与展示机会。如今,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更有信心,更快乐,而且学习更加主动,更加高效。

    其实,虹桥路小学“1+1生本课堂”,是知识和兴趣的结合。在2015年,浙江省中小学全面实施新课改,小学的拓展性课程占总课时的15%左右,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科目和活动。虹桥路小学的“1+1生本课堂”与之不谋而合,甚至更早一步开始课改。

    今年7月份,校长潘权威应邀在全国首届“品牌学校发展新趋势”名校长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方向决定未来,课程决定学校形态》。潘权威认为,今后的学校,书本肯定不再是学校的唯一教材,“世界”才是学校的“活”课程。

    师生共演课本剧《通讯工具的发展》

    四则混合运算接力赛

    学生交流书签制作创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聚焦点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最新闻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聚焦点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1版:财富榜
   第00012版:财富榜
   第00013版:公 告
   第00014版:广 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多课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自主探索” 增加学习兴趣
瑞安日报 学周刊 00015 “多课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自主探索” 增加学习兴趣
2016-12-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