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发展一年间 步履铿锵足音强
市市场监管局给市民呈上 一份安心 “年终答卷”
■记者 项颖 通讯员 李武 王世霖
冬日的味道愈发浓烈了,2016年只剩下最后的几天。
在过去的11个多月里,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优化服务,坚持强化监管,无论是食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监管,还是农贸市场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以及“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商事制度改革……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开创了我市市场监管工作的新高度。
我们来瞧一瞧,这份“年终考卷”里都包含哪些让您安心的内容。
这一年,市场安全监管取得新成效
食品监管模式提档升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从三个方面着手,有效保障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年未发生较大级别的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今年,市场监管局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镇街部门考核考绩,建立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网格化责任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建立起一支50余人的专业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开展乡镇(街道)食安办规范化建设,首批上报6家单位,已于今年11月份接受温州考核验收。
今年,我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通过省首批县级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建设项目验收,此外,还建成了农贸市场质量追溯体系及快速检测体系,建成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26个。
在食品药品安全全程监管上,市场监管局今年做了大量的工作。
抓好生产环节源头把控,全面实施企业主体责任自查报告制度、责任约谈制度、负责人履职报告制度。
强化快检和追溯保障流通环节,以农批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食品批发企业、仓储基地为主要监管对象。严格落实标准规范餐饮服务,落实各项评优创建的高标准严要求,加强餐饮单位日常监管。开展餐饮等级评定和公示,量化分级公示率达100%。大力推进“阳光厨房”建设,累计建成141家。重点针对小餐饮进行改造提升,达到硬件设施完善,流程布局、功能分区合理,累计完成改造提升537家。对网络订餐交易第三方平台及网络供餐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共检查入网餐饮经营单位1020家,约谈餐饮单位负责人59人,发现违法违规经营行为30起,取缔1家,立案查处9起。
此外,该局引导公众参与,探索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完善信息公开,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素养。上网公示审批信息、抽检数据、处罚案件、科普知识等,主动展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充分满足公众知情权,着力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科学素养。
保障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今年,市场监管局采取多项措施,全力保障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目前我市医疗机构共有850家,药品质量管理年度自查报告率100%,药械购进台账建账率100%,药械存储条件合规率100%。开展中药制剂和中药饮片专项检查、疫苗专项整治等各项专项行动,大力整顿药械市场秩序,全年共立案159起,移送公安3起。
今年,该局先后对辖区内的6家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各环节的风险隐患进行排查、分析和评估,对发现的缺陷责令整改;对全市零售药店364家进行覆盖率100%的检查,督促企业贯彻执行新修订GSP,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突出重点品种如疫苗、血液制品等的日常监督检查,同时强化特殊药品管理,实行专人实时监控、跟踪检查,全年未出现特殊药品流弊事件;对453家持证及备案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检查,监管覆盖率100%,其中248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通过GSP现场检查。
此外,我市4家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通过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GMP现场检查。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亮点纷呈
今年,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监管工作亮点纷呈,特种设备监管措施有力,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特种设备零事故、超期未检率保持低位、企业主体责任有效落实,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记者从该局特种设备科了解到,截至11月底,我市共检查特种设备4028台,排查出安全隐患1603处,整治到位1601处,阶段性整治率100%,实际整治率99.87%。全年未发生特种设备亡人事故和社会负面影响的事件。
据悉,我市特种设备监管工作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
畅通“僵尸设备”退出通道。积极探索监管新模式,梳理问题特种设备信息6263条,通过分类核查、公告注销,退出“僵尸设备”300余台。按照“一台一表”具体设计处置流程,截至目前,已清查特种设备5929台,采取以打促改,立案查处6起。
保障重点工程在用特种设备安全,在“思想引导、检查通报、落实整改”等三个方面全面到位,检查重点工程项目26个,发现无证设备7台,无证作业1人,发放安全监察指令书5份。
提效电梯安全监管,进一步强化对电梯运行情况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库信息比对分析,理顺一个电梯数据库,建好业主及维保两个微信群,抓好分析故障、投诉和服役三个率,分别实行四类对象的监管,扎实有效地抓好电梯运行状况实时监控。
破难电梯责任保险,全面启动电梯责任保险三年计划,并基本敲定了以三家维保单位组团参保的形式对瑞安区域的3200台电梯进行电梯责任保险。截至11月25日,全市已有817台电梯参保。
这一年,服务经济 发展再上新台阶
商事制度改革出新招
“‘五证合一’太方便了,只需要到市场监管局一个窗口就能办妥。”昨日,在市场监管局安阳所窗口办理营业执照的个体户笑着说。
所谓“五证合一”,就是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将工商、税务、质监、人力社保、统计五个部门分别核发的不同证照,改为由市场监管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据悉,作为温州市第一批试点单位,我市率先启动“多证合一”试点工作, 2016年核发“多证合一”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49张。
“五证合一”带来的便利只是今年市场监管局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该局从指导企业试行网络申报、为企业开展工位号注册、“一照一码”为新创业者“松绑”、进一步下放登记事权、大力推行“简易注销”程序等多个方面,不断简政放权、完善制度、创新监管、提升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截至今年11月底,我市新增企业3316家,其中小微企业2950家,占比88.96%,创业热情“井喷”,已实现“个转企”530家,其中转为公司制企业492家,占比9.32%,“科技型”小微企业新增认定84家。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该局以改革为突破口,完成市场主体清退工作与扎实开展四无整治活动相结合,主动积极开展企业(农专社、个体工商户)年报公示和省市企业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培育创建工作,努力提升市场主体监管能力。目前,全市累计清退11618户(其中企业吊销456户,个体工商户依职权注销11162户),有效化解了自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市场主体退出通道变窄,无效、低效市场主体冗多的困扰局面,优化了地方经济结构,显著减轻了经济社会管理部门的监管压力,提高了征税比例、户均效益等硬性经济指标,推动能源、土地、信贷、商号等资源要素向“亩产量高”的优质市场主体流动。
与企业共同打造“瑞安品牌”
今年是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的关键一年,市市场监管局着力推进“三强一制造”(即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浙江制造)建设,为提升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提供助力。
该局编制发布并组织实施《瑞安市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并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标准强市的实施意见》;推进标准创新和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主导制定行业标准5个,参与制订国家标准9个、行业标准9个;推进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推动3个市级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验收,开展瑞安本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共有8个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立项、4个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立项,组织1家企业申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推动区域品牌建设,对市汽摩配区域品牌价值开展评价,品牌价值达到38.6亿元;组织10家企业申报省名牌、14家企业申报省名牌复评、11家企业申报温州名牌、10家企业申报温州名牌复评,组织开展瑞安名牌申报、评审工作。组织5家龙头企业申报温州市市长质量奖,2家企业入围现场评审;组织开展瑞安市市长质量奖和精益生产奖申报、评审工作,2家企业获得瑞安市市长质量奖,5家企业获得精益生产奖。
出台《瑞安市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入围“浙江制造”培育试点县,分别召开“浙江制造”品牌宣传会和培训会,提升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参与品牌建设的积极性;分别组织7家企业参加“浙江制造”品牌培育(温台绍片区)训练营活动,2家企业参加省“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训练营活动。推动标准研制和品牌认证。引导9家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浙江制造”标准研制,成功推荐3个产品列入2016年“浙江制造”品牌重点培育产品名单,3个产品标准通过“浙江制造”专家评审并发布,帮助2家企业做好“浙江制造”品牌认证准备工作。
这一年,推动民生改善迈出新步伐
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换代”
小菜场,大民生。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全力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工作,家门口菜市场的环境变化老百姓有目共睹,不仅安全更有保障,环境也更加卫生。不仅市区居民可以在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的农贸市场消费,一些农村集镇的村民也能享受这一福利。如仙降街道四甲菜市场,入口亮堂清爽,蔬菜区、鲜肉区、豆制品区、水产区等分隔有序,地上几乎找不到菜叶。今年初开始运营以来,四甲村农贸市场已逐渐成为仙降街道集镇村村民日常消费的第一选择。除仙降街道外,还有多个乡镇街道农贸市场得到改造提升。
今年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农贸市场摸底,出台了《瑞安市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改造升级分别要完成全市总数的30%、50%、20%。三年内改造完成建成区内23家农贸市场,非建成区改造完成辖区内农贸市场总数的70%,其中乡镇(街道)所在地村居或社区的农贸市场必须要改造升级。确定了市花园菜市场、滨江菜市场和仙降街道四甲菜市场作为省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对象,目前该三个市场硬件改造均已完成。另外还确定上望蔡宅菜市场、汀田大典学菜市场、莘塍董七菜市场作为今年的乡村星级文明示范市场创建对象,开展市场硬软件的创建工作。
据悉,今年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的数量居我市历年之首,新改造提升5家,目前已投入使用,6家正在改造施工中,还有6家市场正在开展前期审批、预算和图纸设计。
护航“三创”共建美丽新瑞安
清晨6时许,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甜蜜的睡梦中时,我市各大农贸市场早已是人声鼎沸。细心的你会发现,经常会有一个个穿深蓝制服的身影在各大农贸市场内巡逻,提醒熟食区店主戴好口罩,捡拾丢弃在地面的垃圾……
这群早起“逛”农贸市场的就是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他们在为我市“三创”工作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市场监管局多举措推进“三创”工作,共建美丽瑞安。
年初,根据市创建办《关于在建城区农贸市场开展百日整治攻坚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两创”、“平安瑞安建设”、全省“四小一市场”专项整治等工作要求,该局“多创合一”,集中力量、集中时段、集中目标,对建城区12个街道农贸市场开展系列攻坚大整治。
整治过程中,该局将辖区内的46个农贸市场分门别类,按创建工作难易程度和市场硬件的差异,分为3大类,对其中尚未开展改造升级的24家农贸市场,要求基层所主动及时和当地政府沟通,提出“一场一对策”,明确整改目标和完成时间,上报市政府供市领导决策,并拨付整改专项资金。“一场一对策”的提出,将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和市创建改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借力打力,有效地提升了当地政府对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的关注和关心,助动农贸市场早启动早改造。
餐饮业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年以来,该局大力整顿餐饮业,认真部署和落实“四小一市场”综合整治、“三大一严”专项整治、平安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网络订餐“净网行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特殊时段饮食安全整治等专项行动,做到突出问题有针对、专项整治有实招、治理结果有成效。截至11月底,共有持证餐饮服务单位5772家,出动执法人员5385人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10825家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165起,其中立案113起,移送公安5起,市民的用餐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净化。同时,推进民生实事,促进行业规范升级,截至11月底,累计已创成141家“阳光厨房”,完成528家餐饮单位改造提升工程。
此外,还以市人民政府通告的形式决定在瑞安市区全面实行活禽定点屠宰、杀白上市、冷链配送,城区周边街道农贸市场同时禁止活禽交易、屠宰。发文规范此项工作,重点明确了工作步骤、长效机制、规划建设、考核管理等事项。近一个月以来,运转已基本顺畅。
案件查处力度不断“加码”
今年以来,市场监管局加大案件处理力度,紧紧围绕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这一中心,以强化公平交易执法为重点,开展“公平交易、维序维权”系列执法行动,重点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商业秘密保护、商业贿赂等领域取得了突破,并创造性地开展“四品一械”整治行动,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据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2日,该局共立案工商类案件505件、食药医疗器械类515件、质量监管类案件227件,其中大要案477件,全年共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案件37件。
春华秋实又一年,回眸成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豪情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