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右膝外伤引发肺动脉栓塞
瑞医急救6小时“抢”回患者生命
这个病很可怕、很隐蔽,要引起重视
■记者 陈成成 通讯员 吴可可
对于来自平阳鳌江的曾先生一家而言,这几天经历了大悲大喜、跌宕起伏的情绪经历。12月23日中午,记者见到曾先生时,他双眼布满了血丝,却闪烁着一丝祈盼与喜悦。“太感谢医生和护士,若不是他们的付出与努力,我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曾先生说。
28岁小伙突然昏厥
事情还得从12月15日说起。曾先生的儿子小曾今年28岁,在瑞安一家企业工作。当天上午8时许,小曾起床后,突然昏厥,不省人事。这可吓坏了小曾妻子,她大声呼救,引来了同宿舍的很多工友。大家将小曾团团围住,所幸前段时间工友们刚刚接受了急救培训,一名工友随即对小曾实施心脏按压,另几名工友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
8时38分许,小曾被紧急送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此时,他已没了脉搏、呼吸,且瞳孔散大。医护人员赶紧将他抬到抢救床,开始一系列争分夺秒的抢救程序:启动BLS流程(现场急救或初期复苏处理)、平卧、垫复苏板,立即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时间过去了30分钟,但患者还是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复苏成功的机会越来越渺茫,此时濒临绝望的家属已泣不成声,只能一遍又一遍呼喊着患者的名字。
但是医护人员没有放弃,继续实施抢救。这时,一声惊呼打破了这充斥着压抑氛围的抢救室:“患者出现窦性心律,颈动脉搏动可扪及,并能维持自主循环,瞳孔由原先的6mm缩小至3mm,心肺复苏有效!”这时距离患者送达医院已过去1小时18分钟。
经多次除颤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颈动脉搏动可扪及,双上肢肢端转温暖,情况逐步好转。2小时44分钟后,患者自主呼吸逐渐恢复,尽管气息非常微弱,但至少看到了希望,激动不已的医护人员与家属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偶尔摔伤或是引发肺栓塞主因
在抢救的同时,急诊抢救室主任钱松泉向家属询问病史,但家属情绪激动,不明白平时身体健壮的小曾为何会突然心跳呼吸骤停。最后,小曾的妻子讲了一件“小事”:原来,患者一个月前,骑车时不慎摔倒,致右腿又胀又痛,之后去了骨伤医院,被诊断为右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经过按摩理疗和药膏外敷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发病前两天有过一次胸闷,当时小曾也没在意,最近基本都是躺床上休息,偶尔下床拄着拐杖走动。
发病当天上午,患者突发胸闷伴呼吸费力,片刻间便不省人事。值得一提的是,患者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其工友凭着学过的急救知识,判断他没有脉搏,并试着胸外心脏按压将近10多分钟,这一关键的举动也为抢救争取了时间。
“右腿摔伤……呼吸困难……大量血性泡沫痰……很有可能是急性肺栓塞!”从事急诊工作10余年、实战经验丰富的钱松泉初步判定小曾患的是急性肺栓塞。在积极进行心肺复苏和各项检查的同时,医院心内科、呼吸科、介入科、EICU医生也参与了联合会诊。在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心电图提示房颤、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超提示右心室增大,肺动脉高压达60mmHg(毫米汞柱)。
“根据患者发病特点,我们判定心跳呼吸骤停的最大可能性就是患者摔伤后因缺少活动,右腿静脉里形成一块块血栓,血栓待在右腿静脉里,因此患者会感觉右腿胀痛。当患者走动时,血栓脱落后随着血管跑到肺里,从而导致肺栓塞。”钱松泉向家属耐心解释,“现在心跳是按回来了,升压药把血压稳住了,呼吸机维持着呼吸,接下来我们建议尽早用药把这些血栓溶解了。”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医生对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并时刻守在病床旁关注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动态监测凝血功能。
接受溶栓治疗后,小曾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平稳,下午14时40分许,患者被移送至重症监护病房。
肺动脉栓塞是比“心梗”更可怕的高危疾病
说起“心肌梗塞”,大家并不陌生,但“肺栓塞”却鲜为人知。据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郑旭东介绍,肺栓塞其实是一种比心肌梗塞更为可怕的疾病。它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了肺动脉或其分支,可引起肺循环障碍。肺动脉栓塞的可怕之处在于,此病的漏诊率、误诊率、病死率、致残率颇高,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大疾病之一。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种,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亡。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和晕厥。“人体就像一棵大树,体内的血管就像这棵大树的树干,为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运送着营养。一旦‘树干’被截断,对应的器官就无法存活。比如冠状动脉被堵了,就成了心梗;大脑动脉被堵了,就成了脑梗。然而,肺栓塞与它们不同,它是静脉的血栓,且90%都来源于下肢静脉。”郑旭东形象地打了比喻。像小曾就是因为右腿摔伤长时间未动形成的血栓。
那小曾这下肢的血栓是怎么跑到肺里的?郑旭东解释说,其实,肺栓塞常发生于创伤、手术、长期制动、分娩、肿瘤的患者。这些患者血液凝固性高,血流缓慢,很容易形成血栓,说白了就是“沙多、水缓、易沉积”。血栓形成后,如果老老实实待着不动也就罢了,就怕血栓脱落,一路横冲直撞,顺着体循环来到肺里。由于肺动脉管径有限,对于来自大血管里的大栓塞来说是个小夹道,栓子就困在肺动脉里不动了,就像坦克开进了小胡同。这就引发了胸痛、喘憋、并有下肢水肿、疼痛的表现。
郑旭东强调,如今,人们长时间与电脑打交道,久坐不动,常导致下肢静脉回流不畅,血液淤滞形成血栓,脱落后进入肺动脉。肺栓塞是种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很近的疾病,患者从没有症状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胸痛,甚至休克、猝死,都可能与它有关。
郑旭东提醒大家,生活中要多饮水,以稀释血液高凝状态,切勿久坐不动。长途乘坐交通工具时,要适当走动,减少发生肺栓塞的概率。而且,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肥胖也都是肺栓塞的危险因素,而要预防这个可怕的疾病,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学习一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提高大家的自救互救能力,还能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联合市红十字会自2006年起就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义务急救培训。